赵普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对此,结合《赵普》一文与史实,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赵普其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6:48:57
赵普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对此,结合《赵普》一文与史实,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赵普其人?
赵普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对此,结合《赵普》一文与史实,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赵普其人?
赵普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对此,结合《赵普》一文与史实,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赵普其人?
赵普(公元922~公元992),字则平,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宋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宋太祖依普计,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建隆四年(963),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财权;乾德五年(967),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开宝二年(969),削夺节度使兵权;统一全国,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宰相责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二.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开宝六年(973),普接受吴越王钱俶所送10瓶瓜子金,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继迁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普升为司徒、梁国公,二次入相.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计,不再传位于皇弟赵廷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职,出任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辽久未班师,普上疏力谏收兵息战.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节度,改封许国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册封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议,对党项人采取羁縻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辞相职,宋太宗不准,任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请求辞归故里,宋太宗不准,拜普为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俸禄.是年七月,普薨.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不畏皇威,敢冒死为国荐才.
他为国为民,刚毅果断,唯才是举,严肃刚正
奋好学,坚持不懈,以天下事为己任,超人的毅力,冷静沉着,意志坚定,凛然大义,谨慎多谋.
赵普为什么不重写一份奏旨而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赵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他想让皇帝知道,他并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国为民,也可以看出他的执着,坚毅,唯才是举,坚定意志,刚正果断,爱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