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的大意,以及一些相关题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8:39:11
《湖心亭看雪》的大意,以及一些相关题目!
《湖心亭看雪》的大意,以及一些相关题目!
《湖心亭看雪》的大意,以及一些相关题目!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山峦和湖水,上上下下一片白色.湖面上倒映着的影子,只有(隐约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古代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迷,还有和相公一样痴迷的人呢!”
词类活用 一样.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古今异义
1.余:古义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挐:划: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问题
1.作者写作此句交代“看雪奇遇.文章结尾以旁观者(舟子)的话作结,似贬实褒,表现作者清高脱俗的情怀.
文章主题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一、背诵课文 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设题意图:背诵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感,巩固所学的文言词.要当堂完成.第1题是让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有所感知.第2题是为了使学生对白描这种写作手法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本文,适当地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明白白描手法不仅用于文言文,还可以用在现代文里,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当堂做白描的口头训练. 参考答案: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这比《三峡》一课的比较阅读要求更高了.《三峡》一课是求同比较,本课是求异比较.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三、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 设题意图是通过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有关西湖的文化,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为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积累一些经验,教师可以对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先做一些介绍.交流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以后进行,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最好在课堂上完成.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问题:
1、以上是《湖心亭看雪》全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明末清初的_________.
2、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雪景的语句有哪些?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拿一小船
“一” 上下一白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数词,译为“一叶”)
(副词,全)
(数词,译为“一个”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孤傲)
2、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能不能换成“天、云、山、水”?
三个与...
全部展开
余拿一小船
“一” 上下一白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数词,译为“一叶”)
(副词,全)
(数词,译为“一个”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孤傲)
2、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能不能换成“天、云、山、水”?
三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合在了一起,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更有气势。
3、饮酒之前不问姓氏,之后才问,只说“金陵人,客此”,却不留地址,为什么?
三人都是痴人,何须留名?留反而俗了。
他不愿与人深交,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只愿融入自然中,和自然为友,视世俗世界而不顾,一心向往明朝,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痴心)
4、独往湖心亭看雪:“独”反映出他怎样的情感?
充分展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遗世独立、不随俗流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落寞。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山峦和湖水,上上下下一片白色。湖面上倒映着的影子,只有(隐约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古代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迷,还有和相公一样痴迷的人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