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有什么题材 (还要有准确题目) 3Q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9:24:11
作文有什么题材(还要有准确题目)3Q作文有什么题材(还要有准确题目)3Q作文有什么题材(还要有准确题目)3Q一、命题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造成学生有话说不出,有劲使不上.例如1997年某市

作文有什么题材 (还要有准确题目) 3Q
作文有什么题材 (还要有准确题目) 3Q

作文有什么题材 (还要有准确题目) 3Q
一、命题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造成学生有话说不出,有劲使不上.
例如1997年某市小学生毕业语文统考,作文题目是《期待》,而该市初中升高中语文会考,作文题目是《我懂事了》.这样的命题就没有顾及到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写“期待”能写出些什么呢?无非是“我期待每周能吃一次麦当劳”;“我期待能早日拥有一辆崭新的山地车,像中学的大哥哥一样潇洒”;“我期待天天都能打游戏机,也没有人来管我”……当时正值香港回归前夕,不少学生都把迎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写入“期待”中,但限于认识水平和能力,这类文章大都写得肤浅而空泛.而初三的学生拿到《我懂事了》这个题目又如何呢?也无非是:我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爸爸妈妈老是说我“不懂事”,我自己也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直到有一天爸爸出差了,妈妈不在家(或生病了),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了.然后便是自己如何经历艰难曲折终于把饭煮熟了,不由心里一阵狂喜:哇,我懂事了!(或者爸爸妈妈回来后,抚摸着我的头赞许地说:“孩子,你懂事了!”)不少文章充满了自娇称谓和自爱自怜的情调,如“我是一个长不大的男孩”,“我是一个乖乖女孩”等等.把这两个题目交换一下,让小学生来写《我懂事了》,让初三的毕业生来写《期待》,或许更合适些.
二、命题缺乏新意,似非而是,大同小异,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命题时,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常常命一些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老师》之类的题目.应该说出发点是好的,这类题目也能写出好文章来.问题是这类题目小学写,初中写,高中还写,连某些权威机构组织全国性作文大赛出的题目也是《我的老师》.学生看到这类题目头就大了,哪里还有写作冲动?还有不少命题,看似有别,实则无异,如《记一个熟悉的人》与《我的老师》(同学、父母、亲友),《‘新风’与‘变’》与《美好的故事美好的人》,《学无止境》与《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知足者常乐》等题目就如此.有的教师曾批评说:“这类题目就像没有弹子的锁,什么钥匙都能开.”这类题目,学生第一次碰到,还会做一做,第二次碰到,就学会了取巧——把同样题材的文章改头换面即可,第三次碰上,连取巧的兴趣都没有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有新颖的题目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不会兴奋,就不会产生灵感,也就写不出新颖而独到的文章来.
三、命题隐晦,学生费解,因而失去兴趣.
与上面所说的第二种情形相反,有的教师在命题时刻意求奇,导致题目高深莫测,学生理解困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某年教师节,某教师让学生写社会各界尊师的新风尚,出的题目是《“程门立雪”新篇》.尊师的实例好找,而“程门立雪”难联.又如《自尊是人类灵魂的伟大杠杆》、《铁树开花》,亦使学生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近年来高考乃至中考多采用材料作文形式,因而不少教师在命题时都爱上了材料作文,可惜所选的材料常常寓意曲折,为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难以从材料中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如有道题目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外地人初到某市,在公共汽车站候车,抬头看站牌,只见上面油漆剥落,字迹模糊……这幅画到底寓指什么,学生理不出头绪,一头雾水,无从落笔,作文兴趣也随之丧失殆尽.
综上所述,说明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即重视作文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教师命出题目,提出要求,设置框框,逼学生就范;学生硬着头皮,审题度意,搜索枯肠,勉强成文.训练结果虽然每次也差强人意,但就总的情势看,学生作文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便讨厌作文.虽然训练一次接着一次,但学生就像被赶着推磨一样,走了一圈又一圈,到头来还是在原地踏步.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其中一条措施就是把作文题目命在学生的心坎上,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一拿到题目就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切近学生生活实际.
初一学生跨进中学大门的感受往往比高中学生跨进大学校门的感受要强烈,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往往是几分兴奋、几分不安,也免不了对小学生活的几分怀念和回想.这时如设计一些诸如《新的起点》、《自我介绍》、《小学生活回忆》等题目,学生自然乐作不疲.到了初二以后,所学科目逐渐增多,可适量设计诸如《我的第一堂______课》(空格处可填写物理、生物等科目)的题目;随着第二课堂的开展,可拟一些如《说说我们的兴趣小组》、读后感之类的题目.到了初三,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伴的师友即将分离,小小年纪的初三学生也会躁动起来,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离愁别绪,此时可不失时机地拟一些如《聚也匆匆,散也依依》、《______情深》的文题,学生作文自然不乏真情实感.
二、命题时应尽量做到“简练明确,新颖独特, 表明文旨”,让学生“一见钟情”.
古人论诗,有“隔”(隐晦)与“不隔”(明确)之分,作文命题也如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在命题备课上,一定要费点心思,不能有“隔”,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样的题目,不喜欢什么样的题目,什么样的题目才能触及学生的痛痒处,以及每个老师在命题时对该题目的题意和写法,心里都要有“数”.教师命题在作文教学中不是为了自己写作,而是提供给学生作文,因而题意明确与否,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感觉,要充分考虑客观效果.一个好的题目应该是“简练明确,新颖独特,表明文旨”,让学生一拿到题目就能明白该题概括和揭示了哪方面的社会生活内容,知道“写什么”和该“怎么写”,从而“一见钟情”,产生好的“第一印象”,乐意写下去.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可巧妙合理地运用比喻(如《镜子》、《墙》),双关(如《成才与成柴》),引用(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设问(如《幸福在哪里?》),象征(如《飞瀑之下,必有深渊》)等,这样的题目较新颖独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也简洁、鲜明地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若是材料作文,记叙文所选材料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说明文所选材料要基本列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议论文所选材料要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启示.如果是一题多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材料,上述三个要求都要具备.
三、作文命题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重视“学生作文心理需求”不能理解为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生活圈子狭窄,命题应有利于引导他们观察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如深圳交响乐团为深圳中小学生义务举行百场演出,深受广大中小学生欢迎,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可据此命出《演出不为稻粮谋》、《我也听懂了交响乐》、《乐声铸就民族魂——听钢琴协奏曲〈黄河〉有感》等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丰富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书城的落成和开业,全国书市在深圳举办,作家明星签名售书,均可命出一系列题目:《逛书城》、《谁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我看_______签名售书》,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 非去“逛”非去“看”不可.《于细微处见______》可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报刊上选一些感人事例命题,让学生讴歌真、善、美,见贤思齐.亦可择少量负面报道命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并不是处处都阳光普照,也有阴暗面,从而鞭挞假、丑、恶,培养正义感.这样学生就能审题与认识同步,作文与作人并进.
四、作文命题应与社会发展同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生活,作文题目才能常命常新.
“人一生中不可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是作文题目常命常新的源泉.香港回归前夕,文化部、广电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大型演出团沿京九线南下,演出慰问铁路沿线各族人民,最后一站到达深圳,这些都给作文命题带来契机.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看演出实况,要他们看完后从《我看(听)×××演小品(或说相声)》、《歌中飞出赤子情——听彭丽媛演唱〈父老乡亲〉》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或利用深圳的地缘优势,命一些《在迎接香港回归的日子里》、《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我为驻港部队送行》这类的题目.学生情动于衷,必然文思如潮.古人云:“世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作文如此,教师命题亦如此,应紧跟时代步伐,略有超前意识,洞察人间世相,关注社会进步,做到胸中有乾坤,笔底有波澜,才会时时有新题、妙题命出.对世事人情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是命不出新颖的题目,因而也是无法引导学生写出好文章来的.
五、命题应有分有合,有序有格, 让学生感到作前时时有激励,作后时时有成功感.
如前所述,命题的随意性和训练的重复低效是对学生作文积极性的极大挫伤,因而教师在命题时应有一个统筹安排,从初一到初三(或从高一到高三)练什么,怎样练,要心中有数,做到有分有合,有序有格,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一步一个台阶.如写人,可先进行分项训练,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细节训练完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叙事可分事件的多寡,叙事的顺序(顺、倒、插),叙事的技巧进行分项训练,然后再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等.说明文及应用文体亦可如此.在训练之前可举典型范例作示范,以激发兴趣,每练一次要及时找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学生每次都有一种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