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戏曲知识的手抄报(莆仙戏)主题:是如何表现这个主题:收获:求参考答案(如是通过.的形式表现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1:12:30
一期戏曲知识的手抄报(莆仙戏)主题:是如何表现这个主题:收获:求参考答案(如是通过.的形式表现的)
一期戏曲知识的手抄报(莆仙戏)
主题:
是如何表现这个主题:
收获:
求参考答案(如是通过.的形式表现的)
一期戏曲知识的手抄报(莆仙戏)主题:是如何表现这个主题:收获:求参考答案(如是通过.的形式表现的)
主题:戏犹人生之路
表现: 具体查询戏曲的产生发展高潮和后来的演变过程,这些参考百度.戏曲起源什么的.
收获: 从这里,通过戏曲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我收获到了很多戏曲的知识, 同时也对我国的戏曲知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喜爱感.
体会下没有收获会是什么情形,沮丧、失望、情绪低落,那收获后的情形必然反其道,人的心态洋溢着高兴、满足、充实等等
额,,,,,,具体内容
戏曲知识
针对的就是戏曲的由来跟发展
可以着重于因唱戏出名的人他们的成就、经历来发表
还有就是可以涉及唐诗宋词元曲的历史来写
莆仙戏音乐人物谱:李珠
李珠(1865一1933)又名李能春,仙游县城东镇宝峰村人。当地有个麻疯院,其周遭村落俗称“院里”,李珠生长在院里,兄弟姐妹九人,家赤贫。据传其父求梦于九鲤湖,仙人指点:“在石狮嘴谋生”,醒来不得其解。一天到邻村看戏,见戏棚上打鼓师傅的鼓面压着一只小石狮,用以调整音量、音节。他心里一亮,回家后立即送第五和第七的儿子李珠、李错到同村“院里俊”戏班学习司鼓。1888年...
全部展开
莆仙戏音乐人物谱:李珠
李珠(1865一1933)又名李能春,仙游县城东镇宝峰村人。当地有个麻疯院,其周遭村落俗称“院里”,李珠生长在院里,兄弟姐妹九人,家赤贫。据传其父求梦于九鲤湖,仙人指点:“在石狮嘴谋生”,醒来不得其解。一天到邻村看戏,见戏棚上打鼓师傅的鼓面压着一只小石狮,用以调整音量、音节。他心里一亮,回家后立即送第五和第七的儿子李珠、李错到同村“院里俊”戏班学习司鼓。1888年二兄弟满师后,因为人正派,技艺精良,被戏班高薪聘用。几年后,自己陆续筹资组建了“聚春楼”、“宴春楼”、“庆春楼”、“庆仙楼”、“嫦娥楼”五个戏班。他们既是班主,又是音乐总指挥,又兼谱曲,还能给教戏的师傅提示舞台调度和行当动作。他们不但鼓艺精湛,而且人事和艺术管理得当,优秀演员云集,故戏班名声远播,鼎盛时期一家兄弟叔侄祖孙九人当鼓手和司锣。其鼓艺自成流派,人称“院里教”。李珠之子李文豹鼓艺尤精。他打大吹(用一对大唢呐吹的曲子)《大开门》,连续打几小时,锣鼓千变万化,绝无雷同。同行惊服。“院里教”擅长于莆仙戏古老剧目(即宋元南戏的遗响)的司鼓,如《咬才》、《孟道》、《陈光蕊》等等。这些剧目的锣鼓经独特、繁难,有些濒临失传。但李家祖辈口传心授,因而十分拿手,既娴熟又到位。特别是仙游《目连》戏里,未见于其他剧目的古老曲牌很多,即使是平常曲牌,鼓的打法也不尽相同。如果不是自幼师承,根本无法司鼓。仙游《目连》戏保留有我国早期南戏目连戏的艺术风格、特色,引起我国戏曲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它的剧本、全部锣鼓经、音乐以及演出习俗、表演科介流传至今,全靠院里教传承之功。此外,院里教擅长于大棚戏的司鼓,如《十八条》(隋唐演义)、《西游记》、《三国》等。莆仙戏大棚戏往往要几个戏班凑合演出,而他家戏班最多,可以统一指挥,联合献演。莆仙戏大棚戏以仙游县最常演,而仙游县大棚以李家独擅。李家大棚戏以艺术风格粗犷、豪放,锣鼓喧嚣、舞台激荡著称,草台演出最使观众称意。李家大棚戏的独特鼓艺“阴阳锤满锣”,是莆仙戏打击乐的瑰宝。它十分难打,打时按曲牌唱腔的旋律,运用一套又一套的锣鼓经,十分严谨,不可改移,不能稍有差错。其特点是大大加强戏曲舞台节奏,指挥调动演员的舞蹈化动作和演出情绪,渲染和活跃舞台气氛,使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振奋、激动。这李家秘传鼓艺赖李珠侄儿李金华传给徒弟郑牡丹,得以延续至今。还有李家收藏传统剧目最丰富。直到1962年,李家后人还一次献出传统剧目3O0多本,大都是南戏剧目,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作了贡献。
李珠家班活动到1949年,前后历时八十多年,随后子孙另谋职业。不过,“院里”的司鼓艺术,却一直被继承发扬光大,至今仍是莆仙戏鼓艺的主要流派之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