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为话题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19:56:49
以 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为话题写作文
以 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为话题写作文
以 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为话题写作文
浅析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孙利平
摘要:世博会的举办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世博会;上海;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
一、世博会简介
在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性盛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即将在我国上海召开.
世博会是展示各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成就的舞台.一个半世纪以来,它以其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形式与内涵,洋溢着人们对未来生活发展的憧憬与追求,表达了人们推动科技发展与文明昌盛的理想,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世博会的发展轨迹,正是世界各国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历程的真实写照.
二、世博会对世界的影响
许多经济学家把世博称作“经济奥林匹克”,它多次扮演着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萧条的重要角色,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有很强的推动力.
(一)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是人们对世博会诞生150多年来云集了各个时期的文明成果而产生的由衷感叹.世博会不仅是展示成就的舞台,更是汇聚聪明才智和最新科技成果、交流探讨人类共性问题的“大教室”.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最新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鉴于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
(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突破口
2010上海世博筹办最紧张时期及举办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始终陪伴.无论给世博举办方和参展方都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但各参展方表现相当积极.因为无论参展方还是举办方都明白,战胜金融危机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而参加世博会就是展示自己提升信心的一次重要机会.因此,大家共聚上海世博会,寻求危机应对之道,加速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三、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一)世博会对上海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1、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世博会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如环保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等.利用世博会项目建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鉴世博会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促进人才的汇聚和使用,使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城市.
2、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为上海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世博会前后,上海将以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秀美风光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预计2010年上海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游客,对上海当年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同时也将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此大的客流量和经济效益,将会促使上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硬件设施水平以满足客运要求.届时,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建设65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年客运量将达到4000万人次;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辟有100多条线路,并将开辟世博会专用的旅游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3、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而作为举办城市的上海,也正积极努力地体现这一主题.
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为了提现我国政府的决心,政府筹划了一项巨大的改造工程.预计将花费450亿美元来升级基础设施和兴建新的交通运输枢纽,到2010年5月世博会开幕的时候,上海将拥有两个新机场、几乎可以与纽约相媲美的地铁系统及一个新的游轮码头,并耗资7亿美元在江边开辟散步场所,建立新的停车场、公路和桥梁,迁走了1.8万户家庭和约270家工厂,清理了黄浦江畔最大的污染源,将江边的5.28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世博园区.通过道路、交通、绿化、环保等一系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改造,把上海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城市.
(二)上海世博会助推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
上海世博会将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1、为长三角旅游业提供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其中至少有35%的参观者会游览长三角知名景点,根据上海世博局订房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上海住宿资源缺口约为6万床位/天,极端高峰日缺口将达40万床位.对于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就是把部分游客住宿向周边1-2小时公交圈的江浙等省的城市分流,届时,周边城市酒店出租率可提高12%左右.为了更好地将长三角融入世博旅游之中,长三角所有城市都已经开展了旅游景区交通标志一体化工作.
2、促使形成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几年前,长三角16座城市已经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而且,国家首个跨行政区域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已经出台,苏浙沪三省市政府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也纷纷面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四、世博经济的风险评估
世博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有机会就有成本,有投资就有风险,预期的收益不等于现实的收获.我们在乐见世博会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经济方面可能出现的“负效应”.
第一,世博会有可能给举办城市带来经济损失.作为会展经济,世博经济很大程度上都是“注意力经济”.能否吸引更多的人参会、参展和参观,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实现赢利.世博会收入主要为门票收入和参展商的展位费.可以看出,世博会举办成败的经济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的人数,只有人气旺,才能实现世博会的景气.纵观世博会举办的历史,举办国的承办者有盈有亏.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世博会,仅吸引了1800万游客,承办公司亏损了24亿马克;而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之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十年发展迅猛,促进了整个日本经济的增长.
第二,上海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筹办世博会,有可能导致经济过热情况,尤其是容易出现房地产泡沫膨胀,给本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造成隐患.而当曲终人散,会议落幕,消费需求骤减,世博园区出现闲置现象,两地经济将进入一段“衰退期”,形成所谓的“低谷效应”.
第三,世博会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未必是单纯的激励,它可能使一些大商家从中牟利,但由于要把大量税收用于会馆的建设,民众的收入将减少.西方国家的一些研究证明:举办会展可以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国家的实力,但不一定就能使百姓富裕起来.
第四,为了成功举办世博会,上海市将不得不为此投入2000亿元,所有可能挤出来的资金都不得不投向上海.那么它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就拉得更大,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不均衡发展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五、总结
根据规划,借助世博会的契机,一个包括文化休闲区、核心商务区、滨江绿洲大道、国际居住区在内的全新国际生态型商务区,未来10年将在浦东世博周边地区崛起,并以此为基础在浦东形成三个辐射圈层.上海因世博而构建的硬件和软件不会因世博会结束而解体,反而会成为吸引国际关注的载体,从而使上海成为一个文化和旅游交流的平台.
世博经济不是一个短期的经济效应,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举办世博会所带来的后续经济效应来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上海、长三角甚至是整个中国都将产生长效的推动力.世界各国人民在这次世博会上对于全球未来发展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探讨,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的有关城市主体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参考文献:
1、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M].东方出版中心,2008.
2、吴敏.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M].东方出版中心,2008.
3、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主题解读[M].东方出版中心,2009.
4、吴敏.世博与科技[M].东方出版中心,2009.
5、陈燮君,刘健.世博与艺术[M].东方出版中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