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熙一废太子的史料翻《清史稿》,只有“丁丑,召集廷臣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削贝勒胤禩爵……削直郡王胤禔爵,幽之……”等语,前因后果完全没有,而《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04:04:19
关于康熙一废太子的史料翻《清史稿》,只有“丁丑,召集廷臣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削贝勒胤禩爵……削直郡王胤禔爵,幽之……”等语,前因后果完全没有,而《清
关于康熙一废太子的史料
翻《清史稿》,只有“丁丑,召集廷臣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
命拘执之,送京幽禁……削贝勒胤禩爵……削直郡王胤禔爵,幽之……”等语,前因后果完全没有,而《清圣祖实录》这书又找不到.我想问问还有什么史料有这一段记载?最好详尽一点,而且要正规史料,不要野史或杜撰!
那几句批语我知道,我要完整记载!包括帐外偷听,对十八弟之死无动于衷等这些事情,还要最终牵连的人和事,如对于老大,老八,十三等人的记录
关于康熙一废太子的史料翻《清史稿》,只有“丁丑,召集廷臣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削贝勒胤禩爵……削直郡王胤禔爵,幽之……”等语,前因后果完全没有,而《清
【一废太子】
上问曰、尔奏摺内、引戾太子之事为比.戾太子父子间隔、不能觌面.朕于二阿哥、并无间隔.即拘禁处、朕常遣内监往视、赐物赐食.现今二阿哥颜貌丰满.伊子七八人、朕皆留养宫中.尔何得比于戾太子之事.
————————————————————————————————
选自
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四),
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三)
第二件事出自《清圣祖实录》逮九月二十八日,胤禩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废太子胤礽之奶公凌普家产后回奏,康熙帝曰:“凌普贪婪巨富,众皆知之,所查未尽,如此欺罔,朕必斩尔等之首.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此权岂肯假诸人乎?”.好一句“朕何为者”,康熙竟与独生子抢起了功劳;好一句“朕即斩之”,欲以刑罚封众人之口,可乎?次日再召众皇子至乾清官,云“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著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向来与胤禩交之甚深的皇九子胤禟邀皇十四子胤禵一同带了毒药前去阻谏,胤禵奏言:“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康熙斥曰:“你们两个要指望他做了皇太子,日后登极,封你们两个亲王么?你们的意思说你们有义气,我看都是梁山泊义气.”胤禵于言语间冲撞了康熙,帝怒,拔出小刀对他说:“你要死如今就死”,欲诛胤禵.亏得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众皇子叩首恳求,康熙方才收下小刀,命诸皇子将胤禵责打二十板,逐之出去,才算是化解了一场父子间的流血冲突.不日,张明德一案审结,顺承郡王布穆巴供:“张明德言普奇谓皇太子甚恶,与彼谋刺之,约我入其伙.我不从,故以语直郡王胤禔.直郡王云:‘尔勿先发此事,我当陈奏,可觅此人,送至我府.’因送张明德往直郡王府.“胤禟、胤禵供:“八阿哥曾语我等:‘有看相人张姓者云,皇太子行事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我谓之曰,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因逐之去.”胤禩供:“曾以此语告诸阿哥是实.”问张明德口供亦无异.康熙帝因之谓胤禩闻张明德狂言竟不奏闻,革去贝勒,为闲散宗室.张明德情罪极为可恶,著凌迟处死,行刑时令与此事有干连的诸人俱往视之,实乃杀鸡吓猴,令众毋效尤.[20] 此案方毕,皇三子胤祉又于十月五日奏称胤禔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合谋魇镇于废太子胤礽,致使其言行荒谬.康熙大怒,革去胤禔王爵,幽禁于其府内.十月二十三日康熙帝病,自南苑回官,回忆往事.流涕伤怀,因召见胤禩,随后又召见胤礽.继而内侍传谕曰:“自此以后,不复再提往事.”不知康熙与胤禩相见时都谈了些什么,但料想父子之情犹在,唏嘘之间必能将前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事情释然一二.毕竟此时胤禩并未亲自出头去争过太子之位,纵有一二屑小之人于此间挑拔搬弄,亦非他之罪.若非此后的百官保举一事,恐其父子之情亦当一如往昔.叹叹.康熙于此期间,对废太子胤礽多加询顾,常有召见,与臣下的言谈中也不时流露出欲复重立之意.逾数十日,康熙大概估摸着满朝文武皆了然其心,于十一月十四日召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言:“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谁想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感意外,无奈之下只得出尔反尔,谕曰:“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
康熙帝认为这位皇太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清圣祖实录》卷一四七).
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皇父的不满,但是康熙帝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后来康熙帝在废皇太子时说已包容了20年,就是把这件事作为起点的,可见此事给康熙帝留下多么深的印象.当年君父生病,皇太子就不关心,现在幼弟生病,他还是这般冷漠.
康熙帝气愤地责备皇太子:“伊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四).
第三件事.
初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康熙帝在巡视塞外返回途中,在布尔哈苏台行宫,上召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齐集行宫前,命皇太子允礽跪.上垂涕谕曰: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弘业四十八年,于兹兢兢业业,体恤臣工,惠养百姓,维以治安天下,为务令观.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戮辱在廷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专擅威权,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朕思国为一主,允礽何得将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任意凌辱,恣行捶打耶.如平郡王纳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俱被伊殴打,大臣官员以及兵丁鲜不遭其荼毒.朕巡幸陕西、江南浙江等处,或住庐舍,或御舟航,未敢跬步妄出,未敢一事扰民.乃允礽同伊属下人等恣行乖戾,无所不至,令朕难于启齿,又遣使邀截外藩入贡之人将进御马匹,任意攘取,以至蒙古俱不心服.种种恶端不可枚举.朕尚冀其悔过自新,故隐忍优容至于今日.又朕知允礽赋性奢侈,着伊乳母之夫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俾伊便于取用.孰意凌普更为贪婪,致使包衣下人无不怨恨.朕自允礽幼时,谆谆教训,凡所用物皆系庶民脂膏应从节俭.乃不遵朕言,穷奢极欲,逞其凶恶另更滋甚.有将朕诸子遗类之势,十八阿哥患病,聚皆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虑.伊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因朕加责,让伊反忿然发怒.更可恶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书夜戒甚不宁,似此之人宣可以付祖宗弘业.且允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靴.允礽所用一切远过于朕,伊犹以为不足,恣取国帑,干预政事,必致败壤我国家,戕贼我万民而后已.若以此不孝不仁之人为君,其如祖业何谕.
上愎痛哭扑地,诸大臣扶起.又上谕曰:太祖,太宗,世祖之缔造勤劳与朕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矣.
一连六日“未尝安寝”,对诸臣谈起此事,“涕泣不已”(《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四).
九月十六日,康熙帝回到北京.命在皇帝养马的上驷院旁设毡帷,给胤礽居住.又命皇四子胤禛与皇长子胤禔共同看守.当天,康熙帝召集诸王、贝勒等副都统以上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官员等于午门内,宣谕拘执皇太子胤礽之事.康熙帝亲撰告祭文,于十八日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将废皇太子幽禁咸安宫,二十四日,颁诏天下.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玄烨首开其例,册立胤礽为皇太子,后在四十七年九月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被废黜。
【始立太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一岁半的胤礽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皇帝亲御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立储大典,并颁诏天下。诏文中写道:“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僵之休,朕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全部展开
【始立太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一岁半的胤礽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皇帝亲御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立储大典,并颁诏天下。诏文中写道:“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僵之休,朕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皇帝公开册立皇储,在清朝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这件事情意义重大,于朝内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十一日,康熙帝巡幸塞外,命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皇十七子、皇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
第一件事。反对皇太子的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许多皇太子的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皇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皇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第二件事。康熙帝巡幸途中,刚满7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帝十分焦虑,皇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帝一方面疼爱年幼的皇十八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帝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给皇父请安,看到天颜消瘦,竟没有忧戚之意,也没有良言宽慰。康熙帝认为这位皇太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皇父的不满,但是康熙帝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后来康熙帝在废皇太子时说已包容了20年,就是把这件事作为起点的,可见此事给康熙帝留下多么深的印象。当年君父生病,皇太子就不关心,现在幼弟生病,他还是这般冷漠。康熙帝气愤地责备皇太子:“伊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 。这件事使康熙帝觉得皇太子实在冷漠无情,缺乏仁义之心。
第三件事。在返京途中,康熙帝发现皇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皇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康熙帝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初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康熙帝在巡视塞外返回途中,在布尔哈苏台行宫,上召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齐集行宫前,命皇太子允礽跪。上垂涕谕曰: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弘业四十八年,于兹兢兢业业,体恤臣工,惠养百姓,维以治安天下,为务令观。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戮辱在廷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专擅威权,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朕思国为一主,允礽何得将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任意凌辱,恣行捶打耶。如平郡王纳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俱被伊殴打,大臣官员以及兵丁鲜不遭其荼毒。朕巡幸陕西、江南浙江等处,或住庐舍,或御舟航,未敢跬步妄出,未敢一事扰民。乃允礽同伊属下人等恣行乖戾,无所不至,令朕难于启齿,又遣使邀截外藩入贡之人将进御马匹,任意攘取,以至蒙古俱不心服。种种恶端不可枚举。朕尚冀其悔过自新,故隐忍优容至于今日。又朕知允礽赋性奢侈,着伊乳母之夫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俾伊便于取用。孰意凌普更为贪婪,致使包衣下人无不怨恨。朕自允礽幼时,谆谆教训,凡所用物皆系庶民脂膏应从节俭。乃不遵朕言,穷奢极欲,逞其凶恶另更滋甚。有将朕诸子遗类之势,十八阿哥患病,聚皆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虑。伊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因朕加责,让伊反忿然发怒。更可恶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书夜戒甚不宁,似此之人宣可以付祖宗弘业。且允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靴。允礽所用一切远过于朕,伊犹以为不足,恣取国帑,干预政事,必致败壤我国家,戕贼我万民而后已。若以此不孝不仁之人为君,其如祖业何谕。
就在同一天,皇十八子胤祄死。这对康熙帝来说,真是祸不单行,感情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康熙帝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不得不废斥皇太子。但废斥之后,又很难过,愤恨、失望、惋惜、怜爱,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一连六日“未尝安寝”,对诸臣谈起此事,“涕泣不已九月十六日,康熙帝回到北京。命在皇帝养马的上驷院旁设毡帷,给胤礽居住。又命皇四子胤禛与皇长子胤禔共同看守。当天,康熙帝召集诸王、贝勒等副都统以上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官员等于午门内,宣谕拘执皇太子胤礽之事。康熙帝亲撰告祭文,于十八日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将废皇太子幽禁咸安宫,二十四日,颁诏天下。
【太子的复立与再废】胤礽被废,皇太子位空缺,诸皇子立即为争夺储位而积极活动。皇长子胤禔他的有利条件是:一则居长,二则原大学士明珠是其舅父,三则得到皇父的宠爱。为了争夺储位,他可谓煞费苦心:
第一,争取立长。他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康熙帝立嫡不成,势必立长。但康熙帝对他的野心已有所察觉。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宣布拘执胤礽同时,即明确宣谕:“朕前命直郡王允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允禔为皇太子之意。允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第二,请杀允礽。胤禔利令智昏,竟奏请杀掉胤礽,说:“今欲诛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帝听了,非常惊异,意识到胤禔与胤禩结党谋储位,竟欲杀害胤礽,若是得逞,后果严重。康熙帝一再批评胤禔,指出其杀弟之念: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国法,皆所不容。
第三,推荐胤禩。胤禔见自己夺储无望,便想推荐与己关系密切的皇八弟胤禩(胤禩少时为长兄胤禔生母惠妃所抚养)。
第四,制造舆论。胤禔利用张明德相面事,为胤禩制造舆论,说:“相面人张明德曾相允禩,后必大贵。”康熙帝派人追查张明德相面之事,查出不仅有相面之事,而且有谋杀皇太子的企图。
第五,镇魇胤礽。皇三子胤祉向康熙帝揭发:皇长子与一个会巫术的人有来往。经查,发现胤禔用巫术镇魇胤礽,阴谋暗害亲兄弟,并有物证。其母惠妃出身微贱,向康熙帝奏称胤禔不孝,请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杀亲生儿子,令革其王爵,终身幽禁,并将其所属包衣佐领及人口,均分给皇十四子胤禵及皇八子胤禩之子弘旺。同时又警惕以明珠为首另一支外戚实力的增长。皇八子胤禩胤禩精明能干,在朝中有威望,党羽多,声势大。胤礽被废后,胤禩很有希望当皇太子。但康熙帝从相面等事发现他有野心,“党羽早相要结”,对张明德等谋刺皇太子事知情不举;又发现胤禩署内务府总管事时,到处拉拢,妄图虚名,将皇帝所赐恩泽、功劳归于自己。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帝痛斥胤禩道:“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今其事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胤禟告诉皇十四弟胤禵,胤禵进入,营救胤禩。康熙帝大怒,拔出佩刀,将诛胤禵。善良敦厚的皇五子胤祺上前,跪抱劝止,康熙帝愤怒少解。这件事情闹得宫廷乌烟瘴气。同年十一月,复允禩为贝勒。康熙帝深恶皇子结党,内外勾结,上下串联,蓄谋大位。他说:“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
再立太子储位空缺,诸子纷争愈演愈烈,使康熙帝认识到有必要把这个缺位补上,以堵塞诸子争储之路。鉴于朝中保奏胤禩的势力大、呼声高,康熙帝考虑惟有用嫡长子抵制一途可行。后来他说:“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允礽放出。”所以,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以复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次日,分别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亲王,七子胤佑、十一子胤晋封郡王,九子胤禟、十二子胤祹、十四子胤禵,俱封为贝子,胤禩在此前已复为贝勒。康熙帝试图以此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以及诸子之间的团帷 实际上,康熙帝重新认识到允礽的罪名原多不实。当初,他最怀疑胤礽企图谋杀他,皇太子申诉说:“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康熙帝听了,不但未斥责皇太子,反而认为说得对,令将胤礽项上的锁链取下. 本来,自废皇太子后,康熙帝就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他回想拘禁胤礽那天,“天色忽昏”,十八子胤祄病死;进京前一日,大风旋绕驾前;夜间梦见已故祖母太皇太后,远坐不言,颜色殊不乐,与平时不同;皇后亦以皇太子被冤见梦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皇长子原封直郡王允禔
初行次为第五,康熙11年2月14日午时生,惠妃那拉氏出。37年3月,封直郡王。37年11月,坐咒魇太子削爵,拘系高墙。雍正12年11月1日卯刻死年63,以贝子礼葬。
清康熙帝第八子--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
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命胤祥单独一个人祭拜泰山。泰山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数次封禅泰山以示最高皇权,这个意味不能算不深,第二年索额图就被康熙斥责“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对太子信任大减。八阿哥的老师曾经在康熙四十三年写信给家人,说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宠爱者,前途不可估量。老八的老师都这么说,可见当时十三阿哥的圣宠如何。一废太子时候发生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如今最原始并且相对可信的资料就是雍正给怡亲王的悼词中说的,被太子牵连,被大阿哥陷害。可是雍正为尊者讳删掉不利于胤祥的史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给三,十三,十四阿哥三个人的请安折子的朱批上说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不忠不孝的评语是很严重的了,不知道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做了什么事情让康熙对他的态度一落千丈,这是个谜。也许因为这一次的挫败和康熙的态度,胤祥心情郁闷,就此患种叫鹤膝风的病,时好时坏,好几年,直到雍正登基基本上销声匿迹。值得说明的有两点:1.很多人认为胤祥曾经被封过贝子,但是就资料上看,胤祥在康熙年间没有任何爵位。胤祥出生以后康熙曾经两次给儿子封爵,37年一次,胤祥那时候还小,自然轮不上。48年一次,胤祥已经失宠,没有封爵。2.胤祥应当没有被长期圈禁过,虽然在康熙末期无史可循,可是从他的从驿记录和康熙的朱批奏章来看,他时有出现,并没有被圈禁。
收起
我决定不捣乱了.
今天天气不错.
康熙朝实录.doc
4.74M
==============================
……
○大学士等遵上□日、召集诸王、贝勒等、副都统以上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官员等、于午门内。宣谕曰、皇太子名分、关系重大。朕熟观史册、岂有轻举之理。当允礽幼时、朕亲教以诗书。继令大学士张英教之。又令熊赐履、教以性理诸书。又令老成翰林官随从朝夕纳诲彼不可谓不知义理矣且其骑射...
全部展开
康熙朝实录.doc
4.74M
==============================
……
○大学士等遵上□日、召集诸王、贝勒等、副都统以上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官员等、于午门内。宣谕曰、皇太子名分、关系重大。朕熟观史册、岂有轻举之理。当允礽幼时、朕亲教以诗书。继令大学士张英教之。又令熊赐履、教以性理诸书。又令老成翰林官随从朝夕纳诲彼不可谓不知义理矣且其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今忽为鬼魅所凭、蔽其本性忽起忽坐言动失常。时见鬼魅不安寝处。屡迁其居。啖饭七八碗、尚不知饱。饮酒二三十觥亦不见醉。匪特此也细加讯问、更有种种骇异之事至其近侍人员、亦不为少、其中岂无一二受伊恩遇者、而竟不能得一二人之心以此观之、非狂疾何以致是。朕初意俟进京后告祭奉先殿、始行废斥。乃势不可待、故于行在拘执之。尔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众意云何。和硕康亲王椿泰等、诸王、贝勒、满汉文武大臣官员齐跪奏曰。皇上之于皇太子仁以育之义以训之历年已久不意数年来皇太子忽染狂疾、为鬼物所凭种种行事不似平时。皇上深念祖宗弘业国计民生如此施行允协于理臣等当公同上本具奏上谕曰朕志已定。当即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废斥皇太子、著行幽禁。
……
○丁酉。以废皇太子允礽。颁诏天下。诏曰、朕承。天眷命。绍祖宗弘图。四十八年于兹。宵旰孳孳、不敢暇逸。所敬惟天。所重惟民。每念天生民而立之君、无非欲其爱养黎元、俾无失所。故于四方闾阎情形、周咨博访、纤悉罔遗。凡有可以厚民生、拯民困者、不惜数千万帑藏、以溥施济。累岁减免谳狱、所全活者、不下数千百人。良以君道在于爱民。此帝王之常经。祖宗之家法。亦用以垂示后人、使知所则效也。允礽自立为皇太子。时勤教谕。并简名望大臣、为之讲明性理。历有年所。顾秉性乖戾、罔体朕心、违背朕训。虽愆尤日积、尚冀其悔悟自新。屡次南巡江浙。西巡秦晋。皆命允礽随行。原望其谙习地方风俗、民间疾苦。乃辄强勒督抚大吏、及所在官司索取财贿。所用宵小匪类、尤恣意诛求、肆行攘夺。夫地方物力、皆属小民脂膏。朕屡谕允礽、宜加节俭。伊乃穷奢纵欲、逞恶不悛。既已苛索外吏、复夺取外藩入贡马匹等物。私用内外库帑、为数甚多。流毒臣民、安所厎极。迩来暴虐慆淫、过端弥著。自诸王以及大臣官员、悉被非礼凌辱、横加捶挞。向因索额图、常泰、交通设谋、朕洞觉其情置索额图于死、而允礽时蓄忿于心。近复有逼近幔城、裂缝窥伺、中怀叵测之状。凡此举动、类为鬼物所凭、狂易成疾。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心所恶、天必厌之。宗社事重。何以承祧。朕图维再三、万不获已。于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奉皇太后慈命、告祭天地、太庙、社稷。特废黜拘禁。所以仰安。宗祏。俯慰臣民也。兹历指废黜之由。宣示中外。又因允礽贪暴纵恣。被累者多。深切轸念。爰敷宽恤之深仁。并布普施之德意。用弘怀保。丕被寰区。于戏。澄清国本、谨万年久远之图。诞沛恩膏、涣九重敦大之诏。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
○辛丑。上谕诸皇子曰、尔等应将各属下人、严行禁止。勿令生事、守分而行。尔等护卫官员、乳母之夫、并随从人等、多系下贼无知之人。必有各为其主、在外肆行者。如允禔之太监三四人、护卫一二人、妄探消息、恃强无忌。朕悉知其姓名。况允禔之人、见杀于人、及因罪充发者、亦复不少。宜自知分量、速行更改。且皇太子之人、有干犯国宪者、尚未宽宥。尔等之人、又何论焉。前召尔等面谕时。允禔奏伊弟兄等、嗣后同心合意、在皇父膝下安然度日。似此亦非善言。假使尔等内、有不肖人、行非礼事、亦可众人一心助之而行乎允禔既将人毁谤、欲致之死地。今又为和好之言、谁其信之且允禔于朕之侍卫执事人等。擅自责打者不少、今被打之人尚在也。其看守允礽时。将允礽处所有匠人、尽行收去。又加以苦刑。以致匠人逃遁且有自缢者。如此行事、何以服众今有十八阿哥之事。又有允礽之事。朕心伤不已。尔等宜仰体朕心、务存宽厚、安静守分勿与诸事兢兢业业、各慎厥行。经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尔等若不能谨身率下、复生事端、以伤朕心、是于臣子之道、两失之矣。尔等岂忍为之乎。可将此上□日、遍谕尔等属下人知之。
○署内务府总管事八贝勒允禩等、以所查原任内务府总管凌普家产一案启奏。上谕曰、凌普贪婪巨富、众皆知之。所查未尽。如此欺罔、朕必斩尔等之首。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泽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此权岂肯假诸人乎。
……
我觉得 你还是需要清实录。。。
收起
争皇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