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制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7:30:30
清朝统制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
清朝统制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
清朝统制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
利用最近过去的一周时间,我把这本厚达3.5厘米,总共50万字的的《明朝那些事儿》全集(号称)看完了.应该说虽然有点缺憾(上当年明月的博客一看才知道这本书是盗版的,自嘉靖以后的部分都是胡编的,因为当年明月本人都还没完篇),不过也算大致了解了明朝的历史(最起码看着皇帝的名字和年号能联想到在这一段时间大致发生过什么事了).
当然,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有了一些思考上的收获.在读书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种种情形将自己代入自比,想想看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存活下来.然后,我才发现,原来在那个时代里,如果没有运气(或者说其他角色的配合,比如说效忠于你的人的牺牲,敌对于你的人犯错误等等),根本就是干什么都不能保住你的脑袋.做百姓的遭罪遭剥削,最惨;当兵的要去堵枪眼;做小官的要听天由命——你贪污是死,不贪污死的更快;当大官就更要小心了,要小心的选择自己的党派,一旦斗争失利就有杀身之祸;而就算是斗争的胜利者也有可能被皇帝解决掉——没人希望自己被手下盖住.而就算是皇帝,也是身不由己:一拨人说东,一拨人说西,你怎么知道谁说的是对的呢?况且有时有的事是你也不能决定的——比如说贪污,这种事不是你想解决就能解决的了的.
我曾经想,那么大的一个明帝国,他崇祯怎么就给丢了呢?袁崇焕守卫边疆那么好,如果不是崇祯冤枉了他将他凌迟处死,怎么会让满清有可趁之机?内孥里藏了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剥削百姓,对外还哭穷?如果换做我,只要爱护好良将,节省内廷开支,开放内孥,补足军饷,满清怎么还会有可趁之机?
可是,看过之后才发现,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最根本的一点,明帝国不是被满清灭亡的,相反,它是从自己内部倒塌的.自万历帝30年不理朝政以后,大明朝就已经沦入风雨飘摇的状态,再加上朝鲜战争的损耗,大明朝的颓势以定,至于后来的满清入主,根本就是另一回事,并不是它从根本上毁灭明朝的.或者,说白了,清朝能够统制中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运气好,摊上个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摊上个李自成阶级蜕变腐化,摊上一连串明君努尔哈赤皇太极,知道要善待汉人,这才成功的.那么明朝呢?我的感觉是,天要亡它,无人能挡.崇祯固然不是明君,可就算朱元璋再世,恐怕也只能是靠着他天才的军事才能苟延残喘拖一段时间,而明的灭亡是无法避免的.为什么呢?
首先,经济已陷入困境.朝廷入不敷出,军队根本没有办法发出军饷,导致军队没有战斗力,民不聊生,结果是军队叛变,农民起义.
其次,由于军队叛变,农民起义,导致战端四起,而朝廷又需要钱来组织军队抵抗和安抚.而正如第一条所说的,朝廷没有钱,因此只能打败仗.这就导致有生力量消耗,资财浪费.更重要的,朝廷的赋税重地被这么一闹,更加无法正常生产,自然收不出税来,导致经济更加困难.
其三,没有钱,可起义军就在眼前,总要筹钱镇压吧,那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加重赋税.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这就会导致税赋过重,大量农民为逃税弃地而流窜,成为不稳定因素;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加重经济危机.
其四,文官集团腐化堕落.像明初时文官中普遍的那种高风亮节已逐渐消退,此时的朝廷官员中普遍缺乏道德的约束.这就导致贪污腐败屡禁不止,人才匮乏,而有少数才能的人还受到排挤.人人只顾自保,对大明朝的死活不管不顾.因此朝廷缺乏凝聚力,无法有效率的处理政务.
其五,满清、日本虎视眈眈.外忧内患同时夹攻,明朝疲于应对.
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已难以维系.假如我是当时的皇帝,我想唯一能做的可能只有收缩势力范围,主动让出一部分地区让起义军去闹,而自己收缩兵力,保一方平安;同时调理政治,重用将才,严整贪污;查抄乡绅大户,并开放内孥以缓解经济压力.如此若能守住十年,待元气复原,再行统一之道.但是,这也只是设想而已.首先不能完成的,就是主动收缩这一步骤.作为统治者,对于叛乱者,哪有容忍退让的可能?况且以当时人们的思想,如果不是兵临城下,根本没有主动妥协的可能.把“祖宗留下的土地”让出去?这在当时人们的想法里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即使能够主动退缩,能否“守住十年”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你明朝是天下承认的正宗政府,是众矢之的.想守,恐怕是很困难的.因此,明朝别无退路,惟有引颈待宰而已.
由此可见,崇祯的确是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