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里有没有关于秦始皇求见长城的《资治通鉴》里 有没有描写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部分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19:28:29
《资治通鉴》里有没有关于秦始皇求见长城的《资治通鉴》里有没有描写秦始皇修建长城的部分呢?《资治通鉴》里有没有关于秦始皇求见长城的《资治通鉴》里有没有描写秦始皇修建长城的部分呢?《资治通鉴》里有没有关于

《资治通鉴》里有没有关于秦始皇求见长城的《资治通鉴》里 有没有描写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部分呢?
《资治通鉴》里有没有关于秦始皇求见长城的
《资治通鉴》里 有没有描写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部分呢?

《资治通鉴》里有没有关于秦始皇求见长城的《资治通鉴》里 有没有描写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部分呢?
秦始皇像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通称为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秦庄襄王之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中文名: 秦始皇帝
  别名: 嬴政、赵政、秦王政、祖龙
  国籍: 中国
  民族: 华族(汉族前身)
  出生地: 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出生日期: 公元前259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210年
  职业: 秦王、皇帝
  主要成就: 统一六国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修筑长城
  政权: 秦朝
  在位时间: 公元前246年—前210年
  陵墓: 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重要事件: 灭六国、筑长城、焚书坑儒
  所处时代: 战国末期至秦代
  目录
  人物简介
  姓名辨析
  人物身世登上王位
  秦夺九鼎
  统一六国
  扫灭六国灭韩国
  灭赵国
  灭魏国
  灭楚国
  灭燕国
  灭齐国
  首称皇帝
  中央集权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全面统一书同文
  度同制
  车同轨
  行同伦
  制传国玺
  修筑长城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
  长城的构成
  连接全国
  焚书坑术士
  奢侈生活
  求不死药
  泰山封禅
  驾崩沙丘
  主要成就
  历史评价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毛泽东评秦始皇
  西方人眼中的秦始皇
  相关诗歌
  相关文艺作品
  秦始皇年表
  史书记载
  贴吧相册 人物简介
  姓名辨析
  人物身世 登上王位
  秦夺九鼎
  统一六国
  扫灭六国 灭韩国
  灭赵国
  灭魏国
  灭楚国
  灭燕国
  灭齐国
  首称皇帝
  中央集权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全面统一 书同文
  度同制
  车同轨
  行同伦
  制传国玺
  修筑长城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 长城的构成连接全国焚书坑术士奢侈生活求不死药泰山封禅驾崩沙丘主要成就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毛泽东评秦始皇 西方人眼中的秦始皇相关诗歌相关文艺作品秦始皇年表史书记载贴吧相册 展开 秦始皇(17张)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秦始皇(前259-前210)名政,嬴姓,赵氏[1],又名赵正(政)[2],自称祖龙.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汉族,[3](原称华夏族[4]).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与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但却二世而亡.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并不是像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载的是个暴君,想了解真正的秦始皇的话在《真秦始皇》这本书中有着详细的介绍.可以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的创立者.
  编辑本段姓名辨析
  根据多种史料记载,秦始皇为嬴姓,赵氏,名政.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称赵政、秦王政、秦王赵政、赵王政.然后世多称之嬴政.
  编辑本段人物身世
  吕不韦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名政;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赵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母,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赵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登上王位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赵政即位为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邦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 秦始皇
  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子就进宫了.秦始皇日渐长大,于是他们就骗秦始皇,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他们搬到离秦始皇远的地方,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继吕不韦后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嫪毐难免小人得志,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告诉秦始皇.嫪毐慌了,准备叛乱.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始皇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其后,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秦夺九鼎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一直受许多国家保护,由九州上贡的铜所制.夏、商、周时奉为国宝,拥有九鼎者就为天子.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一年,周赧王五十九年),攻伐赵国邯郸的秦军,继续向韩、赵发动攻势.值此之际,东方各国又发动联合抗秦.在韩、赵等国的影响与胁迫下,不识时务的西周公也卷入这次活动.联军打着周王的旗号,合纵抗秦.昭王大怒.秦国早就想在地图上抹去西周,尽快扫除统一天下的一个障碍.西周参与反秦,正好给秦国出兵以口实.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所以秦国只得到8鼎,但习惯上仍称九鼎).自次年起(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 秦统一形势图
  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编辑本段扫灭六国
  秦始皇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取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灭韩国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赵国.因为赵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强,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所以,赵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赵国,均被赵国击退.在用主力进攻赵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灭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又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 秦统一形势图
  .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杀手锏—离间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灭魏国
  前231年,魏景闵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献出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之时,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3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灭楚国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灭燕国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灭齐国
  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国.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前284年燕、赵、韩、魏、楚五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亡国.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而且,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母亲健在时,他依赖母亲;母亲临终前,他还死皮赖脸地要母亲写下可以辅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齐王建十六年),刚毅不屈的君王后逝世,后胜任宰相.秦国迅速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黄金、玉器.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齐秦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编辑本段首称皇帝
  秦王政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二十六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天下初定,39岁的秦王政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秦始皇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 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 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以上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万代地在其子孙后代中传续下去.
  编辑本段中央集权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中央机构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 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地方机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司监察.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 他们是: 秦地:巴郡,蜀郡,陇西郡,北地郡; 赵地:太原郡,云中郡,邯郸郡,巨鹿郡,雁门郡,代郡,常山郡; 魏地:上郡,河东郡,东郡,砀郡,河内郡; 韩地:三川郡,上党郡,颍川郡; 楚越之地:汉中郡,南郡,黔中郡,南阳郡,陈郡,薛郡,泗水郡,九江郡,会稽郡,长沙郡,衡山郡; 齐地:东海郡,齐郡,琅琊郡,胶东郡,济北郡; 燕地: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 南越故地: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匈奴故地:九原郡. 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县令、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