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第二段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晋朝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作用?李密是如何面对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3:19:57
陈情表第二段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晋朝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作用?李密是如何面对的?陈情表第二段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晋朝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作用?李密是如何面对的?陈情表第二段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晋朝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作

陈情表 第二段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晋朝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作用?李密是如何面对的?
陈情表 第二段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晋朝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作用?李密是如何面对的?

陈情表 第二段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晋朝对蜀汉、旧臣李密的作用?李密是如何面对的?
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都由于“刘病日笃”而有着“报国恩”和“徇私情”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线.“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其中有对晋武帝的最高颂词;更有对作者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沐浴”一词隐喻作者犹如禾苗蒙受雨露滋润因而茁壮成长.武帝担心作者以事奉祖母为借口,实在是对新朝持反对或观望的态度,作者更担心如果措词失当会引起武帝疑虑将有杀身之虞.“奉圣朝”,臣仆称君之词,“沐浴清化”,臣仆无比感激新朝的话,称呼和感激都能使晋武帝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宠臣对君主说话,因而心弦为之一弛.“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又作为一个过渡引导到“陈情”上来,以下具体地陈述“沐浴清化”的事实:一是太守推举作者为“孝廉”,这是褒德;二是刺史荐拔作者为“秀才”,这是称才,但是“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辞不赴命”乍一看来并非“沐浴清化”,其实是最好的“沐浴清化”,因为晋朝的地方官吏不但承认并且大力表彰了作者的孝顺和与事有原则和有才干,而且体谅了作者的惨苦处境,通情达理,言到行成.由于是地方官吏,又由于是以前的事,只用“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简单交代一下就行了.“沐浴清化”的更重要的事实是“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武帝“特下”诏书,而且要作者做特别亲信的宫廷侍卫之长;不久又授予辅佐太子的官职.面对最高统治者一再提拔,作为降臣的李密越发不能简单从事了,于是“具以表闻”.在武帝看来,李密对这种厚爱竟然“辞不就职”,难免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是作者巧妙地写道:“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作者主动说出武帝心中想要说的,而且是这样委婉,这样诚恳,武帝当然会心平气和了.但这话毕竟是作者所说,从以前的情况看,并没有获得武帝的谅解,而是遭到强迫手段:“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切”,“峻”,“责”,“逋”,“慢”,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了武帝当时的恼怒情态.郡县风驰电掣地执行王命,是“逼迫”,是“催”臣上道,州司具体贯彻王命,是“临门”,是“急于星火”,先后六个四字句,非常精练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雷厉风行无可阻遏的催命图,这与上文所写“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成为鲜明的对照.“臣欲奉诏奔驰”的“奔驰”用得绝妙,它有力地显示了作者非常急切地希望立刻赴京为皇家奔走效劳的焦急心情,“刘病日笃”的“日”字又准确地显示了苦情日深而且是为时不久,它跟下文“苟循私情”的“苟(姑且)”相得益彰.作者巧妙地应用了二难推理:“欲奉命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循私情,则告诉不许”.二难推理是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联合起来的推理,它的前提既然有两个,结论就是或此或彼,因此说,“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个结论含蕴精警,表面看来它有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使武帝意识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一一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处处合情,部分地消除了对作者的某些疑虑.其实呢,辩证地看,这里的根本观点是“先徇私情,后报国恩”.如果是先直截了当地提出“愿乞终养”,很可能激怒武帝遂致罹难,这里形式上提出两难,正是作者与事为文的高超所在.怎样进一步说服武帝呢?作者留下了一个悬念,而把读者引向下面的关键的即是高潮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