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该怎样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12:38:57
高中历史该怎样学高中历史该怎样学高中历史该怎样学高中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

高中历史该怎样学
高中历史该怎样学

高中历史该怎样学
高中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其乐融融.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当然,这四种习惯对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也都是实用的,只不过对历史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历史教师更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历史教材阅读“九到位”
历史学习一定要提高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是很难学好历史的.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要提高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历史阅读指导,甚至要用学语文的方法去学历史.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
高一历史“说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习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好的合格的毕业生.”这段话,让我们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积极的心态,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当然,“新课标”对历史学习目的另有表述.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本册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编写的,阅读目录可以对该专题有个立体的了解.
(3).阅读章节导言,把握背景线索
高中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国内国际背景和主要线索.导言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言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或内容,明确该章大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1200—1300字,显然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如“鸦片战争”这一节,要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林则徐为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在课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
小字每课时也有1000字左右,学生学习最易忽视.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小字是较高的理论分析,对我们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9页有关“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一些注释,除了扫清文字障碍处,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也不妨阅读一下,以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更何况,小字、注释,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史的兴趣.
(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节材料1—2条材料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如洋务运动一节引用曾国藩话:“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认识他办洋务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至于“勤远略”,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要结合课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本身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加大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习历史最忽视读图,所以要格外重视.
(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
高中历史每节里的图画4—6幅,课前还有约20幅彩图,此外还有些表格.这些图画有历史人物画,遗址图以及历史场景等.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读,每章节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学生最怕记年代,因此要探究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
以上只是要求历史阅读要全面,要到位.而历史阅读的方法还很多,需要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总结.

三、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见解(新)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总结了历史学习三步曲.这三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线再到面,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便于进行高效、系统而有趣味地历史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三步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因此,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诸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都要了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要求准确严谨.这就要求历史学习要建构明确的时空观.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鸦片战争”一节,我们就要了解战争的过程:战争的起止年代、作战双方、战争路线和阶段、重要的反抗斗争、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础是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力,探究记忆方法.
“理解”是历史学习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学习时,要讨论,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阅资料,要整理笔记,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如“鸦片战争”我们就要思考: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吗?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为什么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等.
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第三步.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云亦云.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要学以致用.仍以“鸦片战争”为例,我们要从战争的成败得失获得见解、启迪:落后就要挨打;政治腐败必然导致军事失败;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对手;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了解——理解——见解”这三步是联结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对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历史课的“预习”也应属于“了解”这一步.“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体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点.课堂历史学习主要是“理解”这一步.而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目的所在,其要求较高,要培养创造思维,加强理论学习.“见解”这一步还应延伸到课外.如研究性学习中的历史考察、历史采访、历史辩论等都不会局限在课内.“历史学习三步曲” 要求历史学习要由粗读到细读,由宏观把握到微观掌握,由封闭式孤立学习到开放式合作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到主体性探究式学习等.还要求把历史学习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综合化的特点.

四.总结记忆方法,减轻学习负担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学生历史学习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记忆方法.
(1).浓缩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如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南昌起义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大运河记住“永、通、邗、南”.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2).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异同,把握特征增进记忆.如“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其中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是相同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群众基础、革命前途、革命结果是不同的.通过比较,便能深入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种比较,不仅要前后对照,古今比较,还要中外联系比较,如“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得失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等.历史学习一定要形成比较的意识,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3).图示法
图示法是老师教学板书经常使用的方法.历史学习使用图示法可以化繁为简,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记忆变得轻松.
如毛泽东论持久战可设计如下图示(略):
(4)制表法:
把相似易混的历史知识通过制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时间、内容、特点、作用”等几个方面去掌握.制表法和比较法有所不同.比较法是要求比较异同,找出规律;而制表法只是把相似的历史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以便掌握.
(5)历史年代速记法:
历史年代的记忆只要动脑,也是有法可循.或连续记忆,或间隔记忆,或谐音记忆,或数字重叠记忆,或中外对比记忆等等.如1771年可谐音“一起起义”.如“1919年”、“1818年”属于数字重叠,等.
总之,历史记忆的方法很多,诸如纲要信号记忆法,讨论辩论记忆法,重复朗读记忆法等等.这就需要同学在学习中认真总结.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提高记忆力不仅可以改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而且还会可以增强自信心.中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所记忆的知识最为牢固,甚至可以终身不忘,因此同学们应加强记忆,快乐记忆,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

五.历史复习四步法: 史实—史通—史论—史感
历史课如何复习,向来是老师学生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单纯的强化训练,未免枯燥;一味的读书背记,难免单调.我们探索出历史复习四步法,即“史实→史通→史论→史感”.具体而言,即以章为一个复习单元,以训练为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形成系统的历史时空观,并让历史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第一步:“史实”——知识整合
历史复习的第一步,要梳理该章主要大事,归纳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对基本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必须准确、全面,要建构清晰完整的历史体系.复习时,要快速阅读,迅速翻检,准确勾勒历史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如“国共十年对峙”这一章,可以概括三条线索,即:国共两党由对峙对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断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步:“史通”——联系比较
联系与比较,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这一步要求学生不能拘泥于本章的内容,而要以本章知识为主要出发点,前后联系,能力迁移.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就跨越两章内容,涉及两个阶段十件大事.历史复习的第二步显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宽历史视野,善于纵横联系,这就要求历史复习不能支离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
第三步:“史论”——史论结合.
运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对历史现象进行探索质疑,科学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使历史学习上升到较高理论层面.历史科《考试说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项10条中,明确提出“史论结合”,这就要求历史阐释时要论从史出,立论鲜明,要把基本的理论观点溶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评价之中,既不能把理论像标签样贴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论加史事搞成拼盘状.
第四步:“史感”——感受历史.
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和复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形成全新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体现出史学的功能,从历史中认识现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历史的成败得失,纵横比较中,产生新的经验教训、启发,以此指导生活,引领人生.
历史复习四步法是复习时大致的四个步骤,这四步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不要割裂开来,要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史实”是前提,是基础.主要是掌握记忆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复习时要求准确全面.“史通”、“史论”是核心,是关键,突出体现出历史系统复习要求,要善于联系比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复习时要求深刻系统.“史感”是历史学习、复习的终极目的,是逐渐形成的过程,突出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总之,历史学习、复习中有意识形成这四个步骤,会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科能力,增加学习历史的乐趣.
六.开发历史资源,提高治史能力
历史学习不可只停留在课堂,也不可拘泥于课本.而要把视野引向家庭、社区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向图书馆、互联网、博物馆、历史遗存等丰富的历史资源.还要充分挖掘乡土教材的历史内涵,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总之,要拓展历史学习的空间,把学校历史教育与社会历史生活紧密相联,实行开放性学习.上海教科院付院长顾泠沅教授曾讲到:“听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历史学习,要求同学就某一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考查,筛选甄别,撰写历史小论文或历史考察报告.还可以组织历史辩论会,重大事件纪念演讲会,历史题材的邮品、图片展等.还可以开展“我的家庭历史”的调查活动.

http://www.zrcx.com/edu/xszp/20070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