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上海高考历史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1 23:52:47
2006上海高考历史答案
2006上海高考历史答案
2006上海高考历史答案
都在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简释题(共34分)
“人们能使历史像用一盏神灯一样,一段一段地展现出来……”
下列试题选择了六个历史片段,试透过这些片段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发现它所包含的方向和意义,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28,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问题:(6分)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
答: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
(2)中国古代史中原始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
答: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1分)
答: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
29,明太祖与窦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
答: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
答:殿阁大学士.
(3)这则村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
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0,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促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问题:(6分)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4分)
答: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乙:封建传统观念仍有影响.
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2分)
答:所拟题目规范、切题.
31,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
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垄断组织手里.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高一《历史》学本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002年第12次印刷,第173页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5分)
(1)“将近30年的发展”指什么?(2分)
(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文本的解释外,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
(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是什么含义?(1分)
[答案](1)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竞争愈加激烈,生产与资本向少数资本家集中.
(2)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排斥竞争等.
(3)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或进入垄断阶段.
32.版图中的德意志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问题:(6分)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2分)
(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2分)
(1)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
(1)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1分)
[答案](1)由分裂到统一;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
(2)王朝战争或铁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战争方式.
(3)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或美苏冷战.
(4)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平统一胜于武力统一等.
33.儿童眼中的社会
问题:(5分)
(1) 50年代儿童画取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分)
(2) 透视这两张儿童画,你认为40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什么变化?(1分)
(3) 这两幅画折射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观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要点:
(1)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大跃进等.
(2) 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 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小康社会等.
三,问答题(共26分)
34,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13分)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8分)
答: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物品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类,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5分)
答:郑和:展示民朝的强大和富有,换取奇珍异宝;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西洋”各国来朝.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到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中国科科技的落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是:从展示大国的强大和富有,到认识落后、开始学习西方,谋求民族自强.
3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赤长和科技进步.
问题:(13分)
(1)19世纪中期欧美“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是怎样实现的?(1分)
答:工业革命
(2)如何理解19世纪中期英、法、美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全面胜利”?(9分)
答:英国: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或技术发明、或技术革命;工厂制度的形成或分工;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或成为“世界工厂”;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
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工业革命有了较快发展.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深入进行,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
美国:20年代初开始了工业革命,并通过南北战争废除种植园经济(或黑奴制),解决土地问题,使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自由劳动力和自由贸易),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狂飙时期.
(3)西方为什么要以博览会来展示自己的成就?你认为2010年的上海将赋予世博会何种崭新的涵义?(3分)
答:博览会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展示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的综合体现.向世界展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成果等.
四,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贱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0分,史实12分,结构2分,文字4分)
注意:
1 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
2 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
3 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
答案要点:(1)选题:所选视角或题目与所给主题相符,确切明了;所选视角或题目与主题基本相符,但不够确切.
(2)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和空前野蛮的暴力行为,它毁灭着人类的文明,践踏着人类的尊严,侵犯着包括生命权在内的人类各种基本权利.考生可从人权、人的尊严、人道与现代文明,人类文明的各种载体和象征,民族精神与人类和平、战争与法治文明,暴力与正义等视角来进行反思.
(3)史实:所选史实典型与充实.
(4)结构:层次分明、文章连贯.
(5)文字流畅,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