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写作要求方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9:47:04
八股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写作要求方面
八股文与文言文的区别
写作要求方面
八股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写作要求方面
01.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02.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顾炎武《日知录•试文格式》详细说明了八股文的起源、格式和演变情况:“‘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明宪宗)成化(1465—1487)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成化二十三年,会试《乐天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若长题则不拘此.……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为何而发此言,谓之‘原起’.至万历中,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并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至万历中,大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于应举之文矣.”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由明中期而泛滥整个清代,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八股文的产生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学者多数认为,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经义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书中的文句命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形.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体,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为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