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的板鸭的由来短一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7:28:56
无为的板鸭的由来短一点无为的板鸭的由来短一点无为的板鸭的由来短一点无为板鸭有人说又叫熏鸭,想是讹传,地道的无为人从不这么叫,即便在外地,也都叫无为板鸭,这名字早已深入骨髓,雷打不动了.不过板鸭的做法确

无为的板鸭的由来短一点
无为的板鸭的由来
短一点

无为的板鸭的由来短一点
无为板鸭有人说又叫熏鸭,想是讹传,地道的无为人从不这么叫,即便在外地,也都叫无为板鸭,这名字早已深入骨髓,雷打不动了.不过板鸭的做法确实与熏有关,先宰杀拔毛,然后不开膛破肚,用铁钩从肛门处掏出五脏六腑,再配以八角、丁香等,先熏后卤,当遍身酱黄、通体流油、香气四溢时,鲜嫩爽口、回味无穷的板鸭就做好了.一只板鸭,从宰杀到熏烤,再到卤制,环环相扣,工序繁杂,颇不简单,然对于制鸭人,却熟练得像变魔法,这在旁人看来,是不大不小的眼福.
板鸭是无为的名片.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出名的大多在城里,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无为人不必用口尝,看色泽闻香味,就能断定品质好坏,外地人在这方面永远搞不懂.所以无为人给外地人送板鸭,常常要交代是“马家”还是“燕家”,以示正宗,可尽管如此,外地人还是不解奥妙.至于无为人外出做板鸭,即便不正宗,只要挂“无为板鸭”的招牌,一定就名声响亮.
说“无为人会吃”,是玩笑,却也到位.无为小城是千年古城,凹凸的石板路,幽深的古巷,随处可见,很有古徽州韵味,在那样的街巷,板鸭摊星罗棋布,香味飘出老远,无时不诱惑人的食欲.板鸭吃法考究,宜冷不宜热,否则味道就差了九成.卤水有时可缺,但醋、麻油、蒜瓣断不可缺.外地人常抱怨味道不对,殊不知吃法有误.无为人吃板鸭甚至有专门名词,叫“斩板鸭”,“斩”字用方言说,很变调,却极有味,仿佛带着板鸭香.而鸭肉与头、颈、爪、翅、内脏,一定分开吃,鸭肉以外都叫“肫爪”,懂美食的更青睐“肫爪”,三两客人上门,寻一处酒楼,斩一副肫爪,一瓶老酒,细嚼小酌,那感觉不亚于神仙.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板鸭在清道光年间就已闻名,“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男女订婚送板鸭的风俗依旧不变,这叫“超节”.只要定了亲,逢年过节,男方就得给女方“超节”,连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一一不能落.开支虽然不小,可娶媳妇的事,男方总是笑嘻嘻的.但板鸭更多用在日常待客,只要来客,就买板鸭,这做派约定俗成,城乡一致,板鸭买来,主人觉得很对得起客人,客人也感到受了礼遇,心也就拉近了距离.
人鸭同理,出名都需要沾光.我一直觉得板鸭生错了地方,倘若落在皖南,多少沾上名人雅士的光,说不定早就成为皇家贡品,可板鸭偏偏生在水乡无为,至今还在民间打拼,并未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是真正的平民鸭,连做法也纯手工,并不成规模,曾有试验流水线制作的,却因口味难敌手工,还是打不出去,可见凡事都是少而精,多就滥.至于买卖,板鸭历来只摆摊,不开店,小本经营.张记、王记、李记,一家家板鸭摊像一粒粒珍珠,撒在无为的古巷老街,也把香味撒遍了小城.
但板鸭的名声到底还是一年年叫响,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星级饭店也有了它的身影,省城就有饭店打直销牌,说每天直接由无为运来,很正宗,看来身价的确高了.我来省城多年,年年仍与板鸭打交道,除了在饭店吃过,更多是老家带来的,比较起来,还是老家的正宗.看来板鸭与人一样,也是要寻根的.但板鸭的味道在外地一直没被普遍接受,所以如此,有说是偷工减料,有说是配方不对,其实更与用鸭有关.板鸭用的是麻鸭.无为乃鱼米之乡,水田成片,很适合养麻鸭.在我儿时,村村都有专业养鸭人,县冷冻厂也放养大批麻鸭,冬天一到,一批批麻鸭在望不到边的水田里“嘎嘎”歌唱,此起彼伏,煞是壮观.如今养麻鸭的已稀少,而无为人做板鸭遍及全国各地,不可能都再用土生土长的无为麻鸭,可外地鸭品种养法都不同,味道也就有别,即便在无为,鸭源也紧缺,只好用鹅代替,如今无为城除了秋冬季节,再有名的板鸭摊也基本只有板鹅,而无板鸭,实属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