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详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23:25:35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详细点!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详细点!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详细点!藤野先生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及转到仙台的原因.第二部分(4-35)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详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详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详细点!
藤野先生
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及转到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1—3段) 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以及我转到仙台的原因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只不过,表达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厌恶、失望、不满,强有力讽刺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对他们的憎恶. “这样”:指代清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反衬清国留学生之丑.
3、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但”:表转折,花虽漂亮,但是人却丑陋,令人作呕.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大辫子: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败的保皇党.
盘在头顶: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赞成“维新”,一旦失败就放下来,表明是保皇党,总之是不伦不类,不土不洋的两面派.
比喻、反语: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又不失力度.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清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表明对他们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削弱讽刺力量)
5、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买:表明适合自己的书少.若改为“卖”:表明可卖的书少.
6、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反语.讽刺,表达厌恶之情.“时事”指一些无聊的事.
7、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
表现了情朝留学生生活空虚、无聊、思想腐朽、不务正业、不学无术、附庸风雅.
“我”对他们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鄙弃,不满.侧面反映了我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下文到别出看看和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
4—5段 )我在到仙台途中的见闻感受和初到仙台所受的优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
1、 从东京到仙台的途中,要写的内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点?
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使“我”想起了祖国,我关切祖国的命运,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清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大概”:表猜测、估计.表示似有此事,但又不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
“物以稀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把这一切归于“物以希为贵”包含着弱国国民的辛酸和隐痛,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作者怎样看待自己受到的优待?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3、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指?
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也隐约让人感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反映,为下文写藤的高贵品质埋下伏笔.
4、 写条件苦.
居住环境差,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和清国留学5、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竟生形成对比.
”“居然”:出乎意料.表达作者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生活上的刻苦精神,“居然”还加强了幽默感.
(6——23)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1、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检查添改讲义--表现了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便”还我说明归还快.突出不影响我学习,认真负责.“都”“不但……也”“一直”:表现先生诲人不倦,极端负责.“吃惊”没有向导先生亲自给我一个外国学生改讲义.“不安”因为自己没有很好的抄讲义而让先生费神.“感激”先生对我的热忱帮助和毫无民族偏见.)
2)纠正解剖图--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面对先生的批评我的态度怎样?后来呢?我颇有些不服气,写文章时,对当时自己太不用功,任性,没能理解老师的关心而内疚)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他关心学生、热心诚恳.
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要看看才知道”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高尚品质.
(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1、 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
2、 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3、“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4、“中国是弱国.低能儿”(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逻辑)
反语.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也是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嘲讽.
“所以”没有因果关系.这样说是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帝国主义分子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
5、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偏”表达了对麻木不仁的中国人不满的思想感情.
6、“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对在讲堂里看电影这件事非常难堪、痛苦.
7、“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他们”指当时日本一些受日本军国致意思想影响而盲目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8、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
9、“闲看”和“喝彩”:写出部分中国人的麻木愚昧,表达了作者对愚弱的中国人的激愤心情.
10“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中“何尝”与“不”连用,以反问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他们指那些闲看枪毙犯人、思想麻木的中国人.
11、“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对愚弱的中国人的激愤的心情.
12、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那时那地”:日本仙台讲堂看电影时.
“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弃医从文.
为什么变化?“我”觉得学医并非是最重要的.“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即使体格强壮也只是示众的看客,认识到重要的是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而当时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所以弃医从文,另寻救国之路.
13、上述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直接原因.同时,也给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作了铺垫.
(32-35段 )写作者离开仙台时,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
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词“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
(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1、第36段: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 对“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也怕敢写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文字的笔调是十分含蓄压抑的.尽管如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还是充分地显示出来.
2、第37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崇高评价.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都是之一?因为藤野先生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怎样认识先生对自己的教诲?小而……大而……
3、第38段:写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做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如何化怀念为力量呢?
作者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三是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是反语,意在讽刺那些在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文人.对他们作者是憎恶的.
作者用这种韧的斗争精神和坚持继续战斗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仰慕、怀念之情.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中“似乎”表明并未真地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良心发现”:作为中国人,为了祖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增加勇气”:增加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以及他们的御用文人斗争的勇气.
4、这一部分的作用?
一方面表心藤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誓言.
从鲁迅的经历和弃医从文的选择中,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国民的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整篇文章表达了对藤的真挚怀念,赞扬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
△(1~4)写自己童年身体、性格特点,同时表达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1、第1段,“野蛮”什么意思?
没有贬义,这里指整天跑跳嬉闹、不读书、不学文化的意思.
2、人们叫我“门先生”的原因?
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3、我为什么会面红耳赤?
我没有装出先生的样子.
4、第2段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突出表现对儿童游戏的追念和缺少儿童游戏生活的惋惜.
5、第3段用“不能不”这个双重否定和后面的“算是”连起来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绝对.
6、为什么不厌其烦写自己失掉的机会?
为了突出自己的读书与写字的习惯,同时表达惋惜之情.
7、前3段,为什么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为了交代自己的读书习惯,为下文写母亲做铺垫,而且与文末呼应.另外,此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在写自己成长的一段历程,所以写童年.
8、第4段,承上启下,点明题目的作用.
△(5~7)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
(1)“我”严师般的母亲:母亲对我的学习很上心,从“天刚亮就把我喊醒”,“要我用心读书”,“催我去上学”等正面描写母亲的语句可以看出;从“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侧面描写母亲的语句也可看出.这表现出了母亲严师的一面.
★作者通过“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与“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的呼应,写出了(2)、(3).
(2)“我”严父般的母亲:母亲对“我”犯的错是一定要严肃处理的.这可以用文中的“我母亲管束我最严”来说.从“我”说错了话这件事上就可看出.母亲罚我跪下、气的发抖、责罚了一顿.这表现出了母亲严父的一面.
(3)“我”的慈母:母亲虽然管我很严,但她也是很关心“我”的.从原文的“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表现出了母亲慈母的一面.
1、母亲每天在训练他做人方面必须做的两件事?
1)每天清早对我进行做人的教育.2)每天催我去上早学,培养我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母亲为什么会哭?
因为觉得自己丢了脸出了丑.
3、“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在结构上的作用?
总领全文.
4、为什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5、用自己的话概括5-7段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6、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母亲对我学习上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7、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
母亲对我管教近乎严厉,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头天的错误,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行罚时,不许哭出声音来.因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8)母亲与大哥的相处
母亲对大哥的种种行为的宽容,像赌博、欠债不还、逃避事实等等.这些表现出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9~11)母亲与大嫂、二嫂的相处
母亲对大嫂、二嫂的争吵先是忍耐,忍不了了,就出去和邻居们聊天解闷;实在不行了,她就在早晨哭一场,这一下子及其管用.这几个层次的相处方法,表现出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12)母亲与五叔的相处
五叔天天无所事事,只要有一点侮辱母亲人格的地方,母亲就绝对不会放过,直到他当众认罪.这就可看出母亲性格中的刚气.
1、为什么用更多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怎样事事留心,格外容忍的?
大哥的女儿比我只下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 ,在我与大哥的女儿发生矛盾时,母亲总是责备我,大嫂、二嫂生气时打骂孩子,母亲只装作没有听见,或者躲出去.
3、作者叙述大嫂、二嫂和母亲闹脾气的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说说明母亲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提醒和教育大嫂二嫂不要闹脾气,也说明母亲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4、母亲为什么在不能忍的时候会哭?
母亲性格中也有女人的软弱,在不能忍受委屈又无人可诉的时候难免要哭.
5、为什么母亲哭后家里会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因为母亲本身的那种宽容也能感动不懂事的嫂子.
△(13)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收束全文.
1、者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极大的影响?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的品行.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又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3、“混”表现了谦逊的态度,尽管已是文化名人,而这一字与下句的“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混”,应该有人管,但却没有,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没人管,还能“混”,说明母亲的教益大.
4、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