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的工作原理是怎么的?为什么遇到风不熄,一根不大的管子里放入的燃料能保证燃烧一段时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10:25:23
火炬的工作原理是怎么的?为什么遇到风不熄,一根不大的管子里放入的燃料能保证燃烧一段时间.
火炬的工作原理是怎么的?
为什么遇到风不熄,一根不大的管子里放入的燃料能保证燃烧一段时间.
火炬的工作原理是怎么的?为什么遇到风不熄,一根不大的管子里放入的燃料能保证燃烧一段时间.
具有燃剂和助燃剂是可以不依赖大气中的氧气来燃烧了,这个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还有就是温度达到燃点,这个两个条件满足了,就会发生燃烧这样的化学反应.
火炬,无非是做到了这两点,当然如果是低温火焰,那么风的大小只能降低周围的温度,不会直接熄灭火焰,再配上自给自足的助燃剂和燃剂,自然不会熄灭啦.
液化气
用的是丙烷!
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即使是在晴天也可以清楚的看见火焰。
丙烷
中文名称: 丙烷
英文名称...
全部展开
用的是丙烷!
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即使是在晴天也可以清楚的看见火焰。
丙烷
中文名称: 丙烷
英文名称: propane
CAS No.: 74-98-6
分子式: C3H8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 44.10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187.6
沸点(℃): -42.1
相对密度(水=1): 0.58(-44.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6
饱和蒸气压(kPa): 53.32(-55.6℃)
燃烧热(kJ/mol): 2217.8
临界温度(℃): 96.8
临界压力(MPa): 4.25
闪点(℃): -104
引燃温度(℃): 450
爆炸上限%(V/V): 9.5
爆炸下限%(V/V): 2.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可作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原料或炼油工业中的溶剂;丙烷、丁烷和少量乙烷的混合物液化后可用作民用燃料,即液化石油气。
健康危害: 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危险特性: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化学性质: 在低温下容易与水生成固态水合物,引起天然气管道的堵塞。丙烷在较高温度下与过量氯气作用,生成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 Cl2C=CCl2 ;在气相与硝酸作用,生成1-硝基丙烷 CH3CH2CH2NO2、2-硝基丙烷 (CH3)2CHNO2、硝基乙烷CH3CH2NO2和硝基甲烷CH3NO2的混合物。上丙烷可从油田气和裂化气中分离得到。
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C3H8 + 5O2 ==== 3CO2 + 4H20
丙烷
【理化性质】 丙烷(propane,C3H8)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易燃、易爆。化学性质稳定。分子量40.09,熔点-187.7℃,沸点-42.17℃,蒸气密度1.52g/L,爆炸极限为2.1%~9.5%,在650℃时分解为乙烯和乙烷.
【职业接触】 丙烷主要存在于油田气、天然气、炼厂气中。用于制造乙烯、丙烯、含氧化合物和低级硝基烷。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均有机会接触。
【毒性】 丙烷属微毒类,为单纯麻醉剂,对眼和皮肤无刺激,直接接触可致冻伤。
1.急性毒性 当丙烷浓度〈3600mg/m3时无明显作用。1%浓度使狗血液动力学改变,3.3%时可降低心肌收缩力,致使平均主动脉压心搏出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对猴,10%浓度对心肌产生影响,20%时加重,且出现呼吸抑制。大鼠和小鼠吸入混合气体(丙烷占50.15%,乙烷占19.3%,丙烯占15.1%)50g/m3,均无中毒症状;5~65g/m3时条件反射异常;110~126g/m3时,轻度麻醉;达到400~500g/m3时,表现为麻醉状态,部分动物出现深度麻醉,但均无死亡。
人在1%浓度下无影响,10%可出现轻度头晕,但无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 每日暴露于丙烷为主的混合气8.5~12.16g/m3,2h,连续6个月,动物除体重略低于对照组外,一般情况尚好,浮游试验时间缩短,神经活动早期2个月以抑制为主,后以兴奋为主。体温调节有轻度改变,早期低,后趋正常。血红蛋白轻度减少,脱离接触后可以恢复。组织学仅有轻微变化,表现为肺少量出血,肝肾有不明显的蛋白变性。
【临床表现】 接触较高浓度丙烷、丁烷混合气,可出现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较低、脉搏慢、神经生理反射减弱,但不出现病理反射。严重者可出现麻醉状态,甚至意识障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100~300g/m3的丙烷、丁烷者,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易疲倦、情绪不稳定及多汗、脉搏不稳、立毛肌反射增强、皮肤划痕症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并有发生肢体远端感觉减退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