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释的原则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7:30:20
合同解释的原则是什么
合同解释的原则是什么
合同解释的原则是什么
根据法学理论和合同法的规定,在订立和履行合同时有以下原则:
(一)平等、自愿原则
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订立合履行合同两个方面,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自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在合同法中,不仅对平等、自愿作了原则规定,而且在具体制度、具体规定方面体现平等、自愿原则.比较于三部合同法,许多是新规定.主要有:第一,在合同法第一章中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二,关于合同内容.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并在其他条款中规定,当事人就数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时,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才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关于合同形式.《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37条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四,关于格式合同.一是明确了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提示义务,《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二是明确规定有些格式条款无效.《合同法》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三是对格式条款的解释作出特别规定.《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二)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里讲的公平,既表现在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公平处理,既要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违约方因较小的过失承担过重的责任;还表现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因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化,履行合同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诚实信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诚实,要表里如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复无常,也不能口惠而实不至.三是从当事人协商合同条款时起,就处于特殊的合作关系中,当事人应当恪守商业道德,履行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
在起草合同法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规定等价有偿原则.等价有偿是商品交换的规则,作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合同法,公平原则已经包含等价有偿的内容.公平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有价值相等的意思.我认为在合同法中还是用公平原则代替等价有偿原则为好.等价有偿作为商品交换的规律,并不表现在每次商品交换中,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不是商品价值,而是商品价格.只有在长时期的商品交换中,在价格围绕着价值的上下波动之中,才表现出等价有偿的规律.公平原则既表现在整个社会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现在个别的具体的合同之中,任何一个合同都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体现公平原则的精神.由于合同种类广泛性,有的合同属于无偿合同,用公平原则比等价有偿涵盖更宽一些,更能照顾千姿百态的各类合同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的适用面愈来愈宽.有人认为,按照恪守商业道德的要求,诚实信用原则包含公平的意思.除合同履行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以外,合同法规定诚实信用还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即前契约阶段,也适用合同终止后的特定情况,即后契约阶段.《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43第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二条规定的是缔约过失责任,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依据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该条讲的是后契约义务,履行后契约义务的基本依据也是诚实信用原则.
(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条规定,集中表明二层含义,一是遵守法律(包括行政法规),二是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遵守法律,主要指的是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社会公共利益,一般都纳入行政法律关系或者刑事法律关系.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国家通过强制手段来保障实施的那些规定,譬如纳税、工商登记,不得破坏竞争秩序等规定.法律的任意性规定,是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或者排除适用的规定,基本上涉及的是当事人的个人利益或者团体利益.当然,法律的任意性规定,不是永远不能适用.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对合同的某个问题,当事人有争议,或者发生合同纠纷后,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达不成补充协议,又没有交易习惯等可以解决时,最后的武器就是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合同法的规定,除有关合同效力的规定、以及《合同法》第38条有关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等规定外,绝大多数都是任意性规定.
(四)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
中国在转轨时期,由于缺乏搞市场经济的经验,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经济秩序上有些混乱,合同履行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强调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现实意义很大.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首先是对当事人说的.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违反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也是对行政机关说的.行政机关不得干涉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合同,不得违法变更甚至撕毁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也是对审判机关说的.审判机关应当像遵守法律一样保护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普遍贯彻,那么,合同这一法律手段,必将大大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所以说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纲领,它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某一章节、某一制度,而贯穿整部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二大作用,其一是指导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指导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订各项规定,对审判人员如何适用合同法也起着指导作用.基本原则是正确理解具体条文的关键.基本原则的第二个作用是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