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4:45:26
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大约在公元3世纪前后,中国人发现了磁石能够吸铁的特性,同时还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并依此特性制造了“司南”.最迟在公元9世纪,指南针已应用于古代中国的陆上测量,还被阴阳家广泛用来看风水.官府在丈量田地和判决土地诉讼时,也经常使用指南针.
大约在10世纪的北宋时期,中国人已将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这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大作用.在北宋人朱彧1119年成书的《萍洲可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一些外国学者在翻译这段文字时,误将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一词翻译成了往来海上的阿拉伯船长的名字,因此就一错再错,得出了最早装备指南针的不是中国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错误结论.实际上,中世纪时阿拉伯人海船船体狭小,根本无法容纳百余人.当时往来南中国海、印度洋和波斯湾之间的商船,能够容纳上百人的只有中国海船,连阿拉伯商人也经常搭乘中国海船.宋代与阿拉伯的海上贸易十分频繁,中国开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队有指南针导航,阿拉伯人是很容易从中国商船上学到指南针的用法的.
虽然古代希腊、罗马的学者们很早就已知道了磁石能够吸铁的特性,但长时间不知道磁石的指向性.而当欧洲人最终了解并掌握这一自然现象时,已落后于中国人一千多年了.而以磁石制造罗盘指引航海,落后于中国300余年,用人造磁石导航晚于中国人100余年.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人在早期使用的航海罗盘,是与中国人同样的水罗盘,而且制作方法也与中国水罗盘几乎完全相同.这一系列的趋同现象,只能以技术传播来解释.
在13世纪前半叶之前,欧洲人还停留在对中国宋代指南针的仿制阶段.此时的欧洲人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没有超过中国宋代的罗盘应用水平.
13世纪后半期,通过法国实验物理学家皮埃尔的研究,欧洲的指南针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随着中国旱罗盘传入欧洲,法国人又将旱罗盘改进,将其装入有玻璃罩的容器中,成为便携仪器.后来,这种携带方便的指南针被欧洲各国的水手广为应用.
没有指南针之前,航海只能使用观星的方法推算大概方位.指南针出现后,海员们不仅可以确定方位,有时甚至能推算出两地间的里程.从此,各国的远洋船队依据海图和罗盘所记载、测算出来的航线、航向和里程,安全地行走于茫茫海天之间.
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使得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成为了可能.这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