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工艺时期的设计运动潮流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3:41:27
成熟工艺时期的设计运动潮流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成熟工艺时期的设计运动潮流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成熟工艺时期的设计运动潮流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里所讲的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实际上是指20世纪30

成熟工艺时期的设计运动潮流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成熟工艺时期的设计运动潮流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成熟工艺时期的设计运动潮流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里所讲的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实际上是指20世纪30-50年代.尽管在这三十年中,发生了20世纪人类遭受的最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无论是发动战争的统治者,还是抗击战争的人民大众,都并没有放弃经济发展.他们或把发展经济作为战争的经济支柱,或以发展经济来作为反对战争的后盾.特别是在战后,为了恢复社会经济,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因此,20世30-50年代,虽然战争频仍,但社会经济仍然在持续的发展中.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现代设计经过长时期的积累,正式进入了它的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设计由30年代美国的流线型运动、德国、意大利的工业设计,到40、50年代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以及日本等东方国家现代设计的珊珊迟来,不仅使现代设计的广度大大拓宽,而且在设计的现代化程度方面,也探索出了不少规律性的东西.
第一节 德国30-50年代的工业设计
一、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运动
30 年代的德国是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统治时期.自1933年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夺取国家政权后,在德国全范围内,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在政治、经济方面所提出的首要观点是他们宣布的“强大民族论”,这个观点占有绝对优势,而在文化领域里拓展文化的思想非常少,当时的人们一无所知地用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来敷衍自己.而在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不但容忍了当时的艺术思潮,而且还支持推进艺术思潮的发展.在设计领域,纳粹政府一方面坚决打击包豪斯的现代主义,主张复兴帝国的新古典主义;另一方面,为了统一和一体化,纳粹政府又大力推行标准化运动.这种标准化又正好暗合了包豪斯现代设计的理性主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把包豪斯的理性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由于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大批量生产,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有利于一个强大的纳粹帝国的建立.所以,纳粹政府专门成立了新的规范产品设计标准的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标准化法规,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很快就把全德国乃至德占区的工业产品、器皿、住房、建筑设计都统统规范化和标准化了.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德国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了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现代设计的发展,特别是这种严格的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的严谨、理性、长于思辩的精神相吻合,使德国30年代的设计表现出惯有的冷漠、理性、科学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及家用电器产品的设计上.
二、纳粹时期的设计
纳粹时期比较重要的设计是由斐迪南·波什(Ferdinand Porsche)于1934年开始着手设计的“大众汽车 ”,这是大众汽车公司最早的汽车之一.波什在设计时,尽量压缩车体的外形,采取简单的流线型风格,好像甲虫一样,因此被称为“大众甲虫”(VWBeetle ).该设计使车体布局紧凑合理,加工工艺简单,结实耐用、有利于批量化生产.由于该车设计注重细节和整体的统一,独具匠心,所以其原型车一推出就受到广泛的欢迎(图 7-1).可惜的是由于战争的原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种“大众甲壳”才投入批量生产, 成为欧洲最实用,最受欢迎的小汽车之一,也成为德国理性主义设计的典范之一.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佩斯在30年代设计的“阿德勒”车,也成为30年代德国最著名的车型之一,该设计一方面建立在德国理性主义设计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明显受美国流线型风格的影响(图 7-2).
除了汽车设计以外,30年代,由于德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网络,公路、铁路和航线迅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列车等设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受美国流线型运动影响,铁路公司设计开发了具有德国风格的流线型机车和空调列车便是最明显的例证.
在家用电器设计方面,德国在30年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设计生产的许多家用电器产品确立了后来此类产品的基本特征,并一直保持至今.如德律风根公司设计推出的“威肯 125WZ ”收音机,就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真空管收音机的造型.又如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生产的镀铬电吹风,基本上构成了现今电吹风的基本造型特征(图 7-3).
三、乌尔姆学院和德国设计风格的形成
纳粹在 1933 年对包豪斯的封杀所导致的大量设计人员的逃移德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对德国的毁灭性打击,使德国的设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倒退.一时间,由于工业生产的凋敝,使设计处于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地步.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设计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恢复过程.但是包豪斯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对德国设计的深远影响,以及德意志民族长于思辩的理性主义设计性格,使战后德国的设计不仅恢复很快,而且恢复过程有声有色,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这中间虽经历了追求“有机形态” 和“自然材料”的设计风格探索,以及出现了极力主张技术美学的设计理论.而最终将理性设计、技术美学思想变成现实并形成体系的是乌尔姆学院及其与布劳恩公司的合作,这成为德国现代设计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49 年平面设计师奥托·艾舍(Otl Aicher,1922~)提出建立德国战后的新设计教育中心的建议,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后来在一些重要人物的支持下,1950年由爱歇一舒尔(Inge Aicher-scholl)创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院址设在德国的乌尔姆.1953年,学院开始设计艺术教学,来自包豪斯的阿尔伯斯、伊顿和米斯、凡·德·罗等都在这里担任客座教授.1955年由包豪斯毕业生、瑞士知名的雕塑家、建筑师和知名平面设计大师马克斯·比尔(Max Bill,1908~) 担任院长,学院作为一官方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工作.比尔决心把学院办成当时西德最杰出的设计教育中心,在办学思想上,他主张通过设计使个人创造性和美学价值与现代工业达成某种平衡.在他的观念中,艺术与设计都基于理性的原则之上,逻辑思维和艺术家式的工作是马克斯·比尔所代表的理论支柱,在他的这种思想影响下,乌尔姆学院的教学实质成为包豪斯的继续,教学中注重探讨产品的形式与功能、技术之间的和谐关系;设计中强调形式服从功能,要求产品设计要有真实性,提倡功能的同时,提倡产品设计形式的简约化.显然,乌尔姆学院在为艺术与设计的结合方面,较包豪斯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然而,真正使乌尔姆设计学院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形成严格的教学体系,是在1956 年,由托马斯·马尔多那多(Thomas Maldonaldo,1922~)任第二任院长以后.出身于建筑家的马尔多那多,认为设计应该而且必然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学院应完全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要培养出科学型的设计师,为德国工业发展服务.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使乌尔姆的教学由单纯的注重形式教学转向与设计学相关的人文及科学技术领域,在教学中增加了社会科学、数学及符号学等内容.在基本抛弃纯艺术课程的同时,基础课程也着重学生的理性视觉思维培养,对于个性非常压抑,而强调设计的企业性格、工业性格和批量生产的特点,马尔多那多要求学生必须接受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社会政治三个大方面的训练,成为企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除此之外,马尔多那多还特别注重新技术在设计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实证主义为准则的科学基础,从而发展了一种严格系统化的设计体系,并建立了高度理性的设计方法体系,即系统设计.在此基础上,学院依然遵循功能主义的美学原则,强调美产生于逻辑结构,而结构又是明晰地反映着功能关系的.于是,形成了冷峻、简洁、富有条理的设计风格,成为乌尔姆设计学院的鲜明特色.
乌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成为设计发展史上一个很大的观念上的转折,开创了对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导致了设计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对以德国为代表的设计理性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在教学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字体、图形、色彩计划、图表、电子显示终端等全新视觉系统,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模式.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乌尔姆设计学院所倡导的设计原则,当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使设计进入一个单一化的胡同,许多产品由于功能的限制使设计受到压抑.特别表现在产品造型设计方面,由于功能因素过分突出而阻碍了设计艺术理论,即遵循人性与感性的自由设计思想,摒弃功能主义的设计艺术理论.
1968年,由于财政问题,乌尔姆学院被迫关闭.尽管这所设计学院只存在区区十多年,但是它对德国和世界工业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形成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和设计观念至今仍是德国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奠定了德国理性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对20世纪后期工业设计的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的设计
从第五章所述,我们知道,尽管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美国的设计迅猛发展,出现了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设计师的产生,形成了样式主义设计与流线型风潮,以及号称“工业设计四元老”的一系列设计响誉世界,但是,随着1941年珍珠港事件,美国被卷入战争以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逐步形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仅在战争期间,试图通过设计来鼓舞其盟国打败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而且竭力将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国际主义风格,并推向全世界.
一、欧洲设计师的大量移居和战争年间的设计
由于德国纳粹政府在欧洲的横行,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产生了历史上最大跨国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迁移.欧洲的科学家、作家、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纷纷从欧洲来到美国.其中艺术家里包括欧内斯特(Max Ernst)、杜香(Marcel Duchamp)和蒙德里安(Piet Mondrain)等人.上章提到,纳粹于1933年关闭包豪斯以后,格罗佩斯、温德罗 (Miesvan De Rohe)和勃罗耶(Marcec Brger)把功能主义的建筑运动移植到美国海岸.贝耶和莫霍莱·纳吉把他们创新的处理带到视觉传达设计.其他来到美国,并在这个国家对设计作出重
要贡献的还有视觉传达设计师麦特(Herbert Matler)、卡洛(Jean Carlu )、萨特纳(Ladislav Sutnar)和伯丁(Will Burtin)等人.
欧洲的上述设计师到了美国以后,一方面试图建立类似德国包豪斯一类的设计学院,另一方面,结合美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进行一系列设计活动.以前者来说,莫霍莱·纳吉于1937年到达芝加哥以后,就一度建立了新的包豪斯.但它由于财政的支持不足,于一年后就停办了.1939年,莫霍莱·纳吉又设法开办了设计学院.这个设计学院与其说它在经济资源上获得了一定的支持,倒不如说是想象力和精神上得到了支持.因为学院的主要经济资源来自莫霍菜·纳吉和其他成员,他们中很多人同意,如果需要的话,教学不要报酬.这个学院后归入伊利诺理工学院,改名为设计学院.学院完全贯彻了包豪斯教学体系,改变了芝加哥地区以往的艺术教育模式.
除了像莫霍莱·纳吉那样致力于创办设计学院以外,大多数的外来设计师适应美国社会,从事设计创作,逐步探索出了具有美国本土文化特色和适应时代的设计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在战争年代的平面设计中表现十分突出.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离城市人口的壕沟里打仗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则是用机械化部队闪电式进攻,从空中轰炸工业和城市.因此,这次战争的损伤中断了许多政府创作视觉传达宣传的能力.以美国为例,画家、插图画家和设计师组成的各式各样集体小组为了弥补政府创作视觉传达宣传能力被中断以后的缺陷,而被大量地接受美国战事新闻处(U.S.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的任务,从事各种为战争服务的视觉传达设计.
1941 年,美国开始巨大的防卫集结时,联邦政府举行了一次以生产为主题的招贴竞赛.从法国移居美国,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平面设计“三个火枪手”(另外二位分别是卡桑德尔、查理斯·卢波)之一的卡洛(Jean Carlu)设计了“促进生产力”的招贴,画面上一只戴着劳动手套的手有力地握着扳手,正在转动着一个“0”形螺丝——“生产”(Production)的第一个元音字母.视觉和文字元素不可分地连结成一个强烈的普遍工作标志(图7-6).该招贴印制了十万多张,分散到全国.卡洛被授予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展览的最高奖而知名.
对希特勒、对珍珠港和对战争的强烈情感,似乎从战事新闻处所委托创作招贴画的视觉传达设计师、插图画家和画家们那里产生了有强大传达力的作品.插图画家阿塞顿(John Atherton)在1943 年设计的招贴,用两行标题的安排暗示空间内的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内一个对称偏向左面的白色十字架,其创意是对不谨慎的谈话、聊天和讨论部队行动会是敌人情报的来源,深入到了问题的实质(图7 -7 ).朋德于1941年为美国陆军航空队设计的招贴,近镜头飞机翼和飞机队形之间的比例变化,达到了大深度的象征启示(图 7 –8). 考弗(Mcknight Kauffer)受委托设计了极好的简洁招贴去鼓起被占领地同盟军的士气.1940年他在为希腊设计的招贴中,设法结合两个不同象征造型,一面旗和一个古典头像, 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有希腊文标题,解释为“我们为人人的自由而战”.古典希腊头像和美国国旗结合,成为一个有力的视觉传达标题( 图 7-9 ).
如果说诺尔集团的设计师在家具设计方面特别注重新材料与造型的处理的话,那么米勒公司的设计,则更多地表现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大致说来,其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设计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第二,设计应在市场竞争中经受考验,要符合经济法则.
第三,产品必须诚实,反对抄袭、模仿他人和古人的作品.
第四,由设计师自己决定自己设计什么,充分尊重设计师的主动权是米勒公司的最大特色.
第五,相信好的产品必然会有市场,支持设计师不为暂时的“时尚”所左右.
战后美国家具设计的一系列成就几乎都与诺尔集团和米勒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现代家具设计的材料运用、批量生产、家具与生活密切结合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此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对美国现代家具设计的宣传和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博物馆举办的一系列现代家具设计展览及设计艺术竞赛成为消费者了解现代家具的重要途径,使一些设计师因此脱颖而出.如果把雷蒙德·罗威等人称为美国第一代设计师,那么以查尔斯·依姆斯、艾洛·萨里宁为代表的则是美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二代设计师.
3 、波音707飞机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运用
人机工程(Ergonomic) 原理在工业设计上的运用及生产积极效果,堪称5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大特点.前揭美国著名设计师德莱福斯为人机工程学的形成及理论宣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50年代美国波音707飞机的设计成功,则成为人机工程学运用于大型工业设计项目而大获成功的范例,是5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的重大成就.
1955年波音公司请著名设计家蒂格主持设计波音707飞机的内 舱,在德莱福斯等设计师的共同参与下,设计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舒适、安全的民用客机,他们在设计中大量运用人机工程学数据,使用中塑性镶板,凹进的隐蔽灯、高靠背、有轮廓边的宽大舒适的座位,以及与乘客服务相联系的系统和宁静的色彩,对客舱内部的布局、储存空间及安全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周密的设计,既节省了空间,又便于乘客的活动.为乘客和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宁静、舒适而方便的环境.该设计不仅创造了大企业与大设计师成功合作的典范,而且也是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广泛运用的代表性设计.其意义不只是在为波音公司日后的波音737、波音747、波音767以及双引擎波音777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更在于推动了人机工程学原理在其他工业设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使人机工程学成为了工业设计,尤其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的专门学科,使“为人设计”的思想深入人心.
迅速发展的战后美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到60年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块:
1、设计基础:平面与立体分析、设计素描、色彩、字体、材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2、设计理论:设计史与设计理论、材料学、工程基础、电工学、人体工程学、市场学、心理学、社会学、设计美学、艺术史等.
3、专题设计.
在上述设计课题中,一些专业涉及到非常多的理工科内容,如家具设计中包括汽车内座椅的设计,与汽车设计密切相关.
在众多的设计院校中,伊利诺理工学院可以说代表了美国式设计艺术教育的模式.其课程共分三大类:
第一类,视觉传达:是对包豪斯教学体系的继承,包括艺术和设计方面的基础课,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为主体.
第二类,产品设计相关学科:包括产品机械性能研究、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对产品设计进行综合研究的课程.
第三类,系统设计:该项内容是在结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综合训练的课程.在教学中,根据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因素和要求,如环境、交通、通讯、食物、特殊群体需要(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提出一定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系列化的系统研究与设计.
美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中,院校与企业结合比较成功的是加州设计艺术学院.该校作为美国战后最重要的设计艺术学院,1930年由广告人亚当斯(Edward. A. Tink Adams)创办,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沙迪那(Pasadena).在教学中,该校把“面向工业的艺术”(Art to Industry)作为追求的目标,一方面,理工科的课程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另一方面,学校与福特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柯达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本田、丰田等大公司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这些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或设备,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如通用汽车公司在该校建有11000平方米的计算机辅助汽车绘图实验室,配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洛杉矶时报》多媒体中心也建在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