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微博打拐”的评论要求:有对“拐卖”现象的分析和“打拐”的意义要深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1:37:09
求一篇关于“微博打拐”的评论要求:有对“拐卖”现象的分析和“打拐”的意义要深入!
求一篇关于“微博打拐”的评论
要求:有对“拐卖”现象的分析和“打拐”的意义
要深入!
求一篇关于“微博打拐”的评论要求:有对“拐卖”现象的分析和“打拐”的意义要深入!
兔年春节期间,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就是微博“打拐”.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或许,在微博传播的历史上,这是一起值得被铭记的事件.
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一时间,微博与“打拐”分别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关键词.这起高举道德与法律旗帜的公共事件,为兔年春节涂抹了一层人文的亮色.
众所周知,拐卖儿童妇女犯罪是极其野蛮、残忍的社会丑恶现象,而那种逼迫儿童致残之举,更是令人发指的反社会、反人类行为.鉴于儿童处于更为弱势的行为状态,拐卖儿童比之拐卖妇女犯罪更牵动人心,更容易引发公愤.于建嵘教授“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之所以一时间应者云集,既有其个人的影响力因素,也因为“解救乞讨儿童”这一话题本身的张力.
新中国建国初期,拐卖儿童妇女犯罪曾遭严厉打击,基本绝迹.上世纪80年代初,此类犯罪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虽几经严厉打击和整治,但屡打不绝、时有反复,呈发展蔓延之势,急需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很明显,这一次的微博“打拐”事件能够产生如此之大的社会影响力,与微博这种传播平台密切相关——所谓“以围观的方式改变世界”,个中反映的,正是微博的一种传播规律与特性.同时,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形势的渐趋严峻,则是微博“打拐”事件的主要社会背景.
2010年,曾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随着微博注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微博平台越来越呈现出影响舆论甚至制造舆论焦点的力量.在2010年的多起公共事件当中,微博的功能展现可圈可点.不过,在微博“打拐”这一事件中,撇开技术层面的东西不谈,就本质而言,其反映出的,仍是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涌动的不可小视的民间力量.这种力量促使政府与民间行为合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回顾仍在进行中的微博“打拐”事件,人们在对微博发起者致以敬意的同时,也对众多网友的热心围观乃至参与,感慨良多.不少网友纷纷将所见到的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不断与各地新闻媒体以及公安部门互动交流,形成了难以阻挡的“打拐”力量.没有众人拾柴,微博“打拐”这把火怎可能烧得如此之旺?民间的力量在督促、帮助警方加大对“打拐”的重视与投入,而不只是袖手旁观.另外,高度流动的信息,其巨大价值难以用语言评估.
从微博“打拐”这一事件中,人们也发现,事件的核心,即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必须得到更为有力的打击.儿童被拐,一般有两种去向,一是被“卖”,与买方的私自收养联系在一起;二是被逼为丐——许多报道都已经梳理出,儿童被拐为丐的背后,有一条清晰的利益链条.而不论是被“卖”还是被逼为丐,都致使许多家庭骨肉分离,甚至家破人亡,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警方近年来公布的一些信息看,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已现上升势头,若不能有力遏制,后果必然十分严重.
去年3月,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以及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的通知.此通知明确了儿童少女失踪被拐等一律立为刑事案件等原则,明显是针对拐卖儿童妇女犯罪的上升趋势而确立.当然,这一通知,还主要是司法机构强化“打拐”措施,健全机制,并没有更多的延伸之意.
此次微博“打拐”事件,与司法机构,特别是警方正在推动的针对拐卖犯罪实施综合治理的努力不谋而合.警方还提出从“打击拐卖”到“反对拐卖”概念的转变,其目的是为改变警方单打独斗的局面,针对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建立全社会参与的预防、打击、救助的综合治理模式.
由此,微博“打拐”事件成为一个很好的由头.它提醒人们:“打拐”与“反拐”还任重道远;它也启示人们:从微博“打拐”到全社会“反拐”,应是一条必由之路——从个体的努力到“全民战争”,必将弘扬正义,消灭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