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简要介绍一下,最好要有名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8:20:03
关于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简要介绍一下,最好要有名句
关于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请简要介绍一下,最好要有名句
关于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简要介绍一下,最好要有名句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与文士相处极欢洽.王粲死时,他率众文士送葬,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都叫一声送他.”于是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唐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当代鲁迅先生赞誉: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是建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既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运用于魏、晋、南朝时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后来也沿用到了书画理论中.
至于文学评论中的风骨论,当以《文心雕龙》中讲述的较为详尽.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风骨这一概念很强调完整性,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两个概念来看.
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还有就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
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此外,刘勰也强调: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如像曹植的诗,既有一定的华美,又不至于伤害风骨,因此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不仅肯定了它的风骨,也肯定了它风骨和藻饰结合的一面.所以,从南朝到唐,提倡建安风骨的人尽管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不足,象辞藻过于华丽,用字过于艰深,风格软靡无力,内容或空洞或繁杂,感情昧暗等,而要求作品有生气,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明朗刚健等,这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汉献帝最后的一个年号叫作“建安”,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是曹操,建安年代及在这稍前和稍后一段时期内的文学,一般统称为“建安文学”.
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当然也是诗歌史辉煌的时代,从这个时候起,当时的人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独立的地位.鲁迅先生说: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的诗歌,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从此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极深远的影响.
建安文学的主要作家群——就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三曹是其时文坛的领袖人物,成就最高.
建安七子简介
孔融(153-208)
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孔融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陈琳(? -- 217)
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人,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177-217)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并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干(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字符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应玚 (?-217)
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音调悲切.
刘桢 (?-217)
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建安风骨》(古典诗词漫话)
出版/发行时间: 2004-01-01
出版社: 中华书局出版社
作者: 李宗为
ISBM: 7101039979
版次: 1
开本: 32
页数: 231
“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建安诗人中,曹操的对酒当歌、曹植的名都白马、王粲的登楼赋哀、陈琳的饮马长城……,星辰灿烂,谱出了中古文学的佳音. 建安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廊清天下的盼望,悲天悯人的情操配合建功立业的壮志,正是建安风骨的精髓.或曰:建安风力尽矣!然而,建安风骨,仍然是今是中国文人的向往所在.
目录: 风云变幻的建安时代
龙腾虎奋的建安诗坛
蓬莱文章建安骨
千秋邪正论曹操
充满矛盾的怪杰
合著黄金铸曹操
曹操心目中的理想国
《薤露行》――汉室的挽歌
《蒿里行》――百姓的挽歌
悯恤战士的《苦寒行》
碣石山上的绝唱
《短歌行》作于何时
痛哉世人,见欺神仙
曹操与游仙诗
曹公疑冢竟何在?
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
曹丕曹植诗文的优劣之争
曹丕的《典论》
曹丕的文气说
七言之始的《燕歌行》
男子相思的《秋胡行》
风流好色的魏文帝
才高八斗的陈思王
西陵魂断夜来人
理解不一的《名都篇》
慷慨使气的《白马篇》
白马诗篇悲逐客
曹子建与李太白
曹植的游仙诗
《洛神赋》是《感甄赋》吗?
描写人神恋爱的《洛神赋》
洛神形象的嬗变
蔡文姬的《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与蔡文姬
建安时代的咏物赋
鹦鹉洲上兰叶香
建安七子与西园雅集
孔融及其离合诗
霸才无主亦怜君
王粲及其《登楼赋》
《七哀》的命名
刘桢及其《赠从弟》
一雁云中独唳秋
李宗为,成就简介:
1、建安风骨(古典诗词漫话)——“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建安诗人中,曹操的对酒当歌、曹植的名都白马、王粲的登楼赋哀、陈琳的饮马长城……,星辰灿烂,谱出了中古文学的佳音. 建安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廊清天下的盼望,悲天悯人的情操配合建功立业的壮志,正是建安风骨的精髓.或曰?...
2、唐人传奇——传奇是深为世人喜爱的一种小说体,它始于唐代短篇小说集《传奇》,多以神怪、剑侠、爱情为题材,是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常为后世说唱和戏剧所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