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江山入战图 出自哪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2 06:03:00
泽国江山入战图 出自哪里?
泽国江山入战图 出自哪里?
泽国江山入战图 出自哪里?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x0d【译文】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x0d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x0d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赏析】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x0d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x0d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x0d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x0d“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x0d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 《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