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发展在今天,印刷术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2:13:17
印刷术的发展在今天,印刷术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在今天,印刷术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在今天,印刷术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g-history/gb_12/content.htm
这个网站上有很全的印刷的发展历史,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印刷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纵观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印刷工业发展的历程,大致把它分为四个阶段.四十年代末到1956 年全国范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公私合营为第一阶段.1957年到1965年为第 二阶段.1966年至1976年为第三阶段.1977年以后为第四阶段.
第一阶段.自近代以来,中国印刷工业的分布偏重于东部沿海几个大城市,中西部和内地城 市印刷基础较弱.1949年,沿海少数城市拥有的全张铅印机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对 开铅印机近二分之一.除12家国营新华印刷厂以外,绝大多数印刷厂是私营厂.社会安定以 后,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振兴,印刷业很快就兴隆起来.不过由于当时的书刊出版事业尚处 于起步阶段,书刊出版数量的增长还不是很快,到1953年,像上海市有些私营印刷厂就出现 了开工不足的现象.书刊印刷生产力暂时有些过剩,以致出版总署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书 刊印刷生产力过快增长.1956年,随着全国范围内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开展 ,私营印刷厂或者合并成为公私合营印刷厂,或者并入国营印刷厂.
国家从1953年开始实施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配合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改变中国印刷工业分布上东重西轻的不均衡局面,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有计划地将上 海、天津等几个大城市的少数印刷厂迁往内地,并以它为骨干在内地建设新印刷厂.在第一 阶段,前3年是恢复性的发展,1953年以后的工厂内迁,内地新建印刷厂,1956年的实现公 私合营,工厂合并,则是生产规模的发展和地区上的合理分布.
第二阶段.经过公私合营和小厂合并以后,报纸印刷厂、书刊印刷厂、包装装潢印刷厂生产 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制版、印刷、装订及印后加工都配套成龙.这就为以后印刷厂的建设追 求“大而全”和“小而全”,提供了参照模式.1958年和1959年文化部在上海两次召开“印 刷技术革新成果经验交流会”,充分反映了这几年印刷技术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由于当时国 家在印刷技术装备方面制造能力还十分有限,所以这些技术革新成果绝大部分属于工艺方法 上的小改小革.1960年前后,国家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纸张及其他印刷原材料供应量 及品质都大幅度下降,除了保障学生用课本供应外,其他印刷品像报纸、期刊、图书等出 版 物的印刷数量都大力压缩,印刷业的发展也放慢了前进的步伐.1963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 形势的好转,文化、教育事业再度繁荣,印刷工业又步入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直到1966 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为止.第二阶段有成就,也有挫折.概括地说,是个“马鞍形”,两头高 ,中间低.
第三阶段.196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当代社会经历的一场政治大劫难.在这场 浩劫中,一切正确的东西都被说成是错误的,文化教育首当其冲.生产陷于无政府状态.但 是 把印制毛泽东著作,印刷毛主席画像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即使把所有可以印书、印画的印 刷机器都开动起来,也难以完成数量钜大的印刷任务.在这种情形下,加速发展印刷机器的 制造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这就导致了为加速印刷技术改造而制订的印刷机械“28项重点 新产品研制计划”的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扩建、新建了一批印刷机械制造厂,研制生产 出了一些印刷机械新产品,使中国印刷机械的自给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这期间印刷 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时发展的重点在印刷机器方面,而忽视了排字和装订及 印后加工机械设备的研制和提高,以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很长时期内,书刊印刷生产 中出现的排字、印刷、装订三个环节生产能力不平衡的局面难以扭转.在发展印刷机械的制 造方面,比较注意了书刊印刷机械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对包装装潢印刷和其他印刷机械的问 题就关注不够.总之,“文化大革命”的10年,印刷机械制造能力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但是 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倚重也有偏轻.
第四阶段.1976年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中国大地上才结束了10年磨难.特别是1978年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后,中国的印刷业像其他行业一样,又走上了健康发展之 路.第四阶段已经20年过去了,这是当代中国稳定时期最长,发展速度最快,取得成就最大 的历史时期.20年来印刷技术改造,印刷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以下一些重大成就: --用电脑排版取代传统的铅活字排版,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由“热排”向“ 冷排”的转变.这是排版技术划时代的转变,它结束了几百年的“铅与火”的时代,而迈进 到“光与电”的新时代.
--用电子扫瞄分色过网取代传统的照相分色过网,不但大大提高了分色过网的品质,也 缩短了制版周期.
--用平版间接印刷报纸、书刊,取代铅印报纸、书刊,使印刷品质和印刷速度有了进一 步提高.
--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包装装潢 印刷业的发展.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包装装潢印刷的产值首次超过书刊印刷的产值.
--网版印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印技术的提高,应用范围的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网印由过去平、凸、凹传统印刷以外的特种印刷,而挤身为平、凸、凹、孔四种常规印 刷之一.
如果说前三个阶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进步,印刷工业的发展 主要侧重于生产能力的增加,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的话,第四个阶段则是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 带动下,电脑走进了印刷领域,使印刷技术获得了质的飞跃.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中国的经济、文化走向空前的繁荣,这就为印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 契机和广阔的发展领域.
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分为二的.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印刷工业在 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现象.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大型书刊印刷厂面对着 纷 纷出现的众多激光照排厂家和乡镇印刷企业的竞争,生产经营愈来愈感困难.应该说,这些 印刷企业厂房设备在国内尚属上乘,规模也比较大,但设备的适应能力比较单一,偏重于书 刊印刷,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正所谓“船大难调头”,出现暂时困难,也是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