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最盛与风烟俱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1:28:28
西湖最盛与风烟俱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西湖最盛与风烟俱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西湖最盛与风烟俱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西湖最盛与风烟俱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有很多共同点: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轻松自然的崇

西湖最盛与风烟俱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西湖最盛与风烟俱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西湖最盛与风烟俱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西湖最盛与风烟俱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有很多共同点:
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尤为奇观.
  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⑥园中梅,张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⑧,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⑨,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⑪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⑫,始极其浓媚⑬.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⑭,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③勒:抑制 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 ⑤石篑:一个人的号 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⑦张功甫:人名 ⑧恋:迷住 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⑪设色:用颜色描绘 ⑫夕舂:夕阳 ⑬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⑭受用:享受.
《西湖》袁宏道
翻译:
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的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chán)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文学家吴均
【翻译】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想望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素描
   这时候,风如一些玩累了的孩子,安静地倦伏在两岸的叶子上.比梦还要缠绵的尘烟,也被午睡的风收拾得干干净净.青山一身翠绿,比天空更纯净.那些落花的往事,已随春天埋进了记忆的河床.天静,山空.这个夏日的午后,时光似乎已经停憩.
  一叶小舟,是阳光的鳞片,在江面上任意飘浮.或西或东,或左或右,没有什么,可以束缚它自由的方向.内心的河流啊,随思绪一路颠簸,淌过了黑暗的腹地.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余里水路.目光所及的江南,被温柔的流水一一抚摸.奇峭的山峰是大地闪电般的长剑,披着阳光的金缕玉衣,守卫在季节的入口.水透明地奔跑在岁月逶迤的唇齿间,送走和迎来一个个明明灭灭的日子.山奇,水异,天下独此,可以收藏起所有的花朵和语言.
  青碧如玉的江水是那位浣纱的女子清澈的眼睛吗?让每一个爱慕的少年,在梦境里游过你青青的发际,即使是千丈之外,依然可以看到心底的纯洁!那些流浪的鱼儿,现在终于可以找个理由安静地游走在爱的边缘,生命的潮水,迷失在青春的期盼里.只有那些细小的卵石,如手指上的钻戒,铺垫在河底,闪着幸福的光华,在一些惊羡的目光中,清晰可数.
  而湍急的流水,是一束飞翔的箭,疾行在空旷的风中,阳光来不及收拢金色的羽衣,纷纷受伤,跌落在一团水珠的惊叫声里.江浪粗暴的表情暴露无遗,随便抓起一堆阳光的碎片,像一匹发疯的马儿,一路狂奔,不再回首.
  雾霭悄悄地爬上了两岸.拥挤的树像一些怕冷的孩子,把一身苍翠的绿衣,紧紧包裹在挺拔的身躯上.一只鸟飞过,竟没有找到一枝歇息的手掌.山峰争相向蓝天表达爱意,顺着地势努力地伸出手臂,和流云打着招呼.成百上千的山峦,层层叠叠横亘在苍鹰的目光下,等待天空的亲吻.谁,将是今夜最幸运的王子?
  一带清泉从山间挤出来,挂在一岫白云的腰上,然后,一落而下.几方青石张开双手,却还是没有接住大山的心事.只好用清越的声音,录成一盒绝密的交响,嘱咐山风带给船上消遥的诗人翻译.一只鸟不甘寂寞地叫了,又一只鸟叫了,那些飞来飞去的翅膀,诵颂过一页又一页的梵文,葱茏的山间,被一群禅意的小鸟重新拉回寂静.
  一只蝉潜伏在枝条上,低声嘀咕一阵后,再一次撕坏了安详,一波又一波嘶哑的声音,像暗器一样击伤了每一片宁静的叶子.安睡的猿群也被吵醒了,呼朋唤子地在树枝间蹿来蹿去,啼声响彻山林,不绝于耳.
  多么美好的场景啊!尘世间的纷扰,被一条河流洗涤得干干净净.那些热衷权势的人,在群峰面前,也不得不平息自己追逐功名的心;而那些被世俗所累的人,看到幽谷清泉,流连忘返,是不是也想遁迹山间,让一生,从此平静?其实,生命就这么简单,一滴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淹没所有的疼痛和光荣.
  遮天蔽日的枝条横住了天空的道路,白昼在昏黄的柯槾中穿行;一颗心在忽明忽暗的历史中,能载动一条思想的河流吗?阳光终于找到了前进的缝隙,疏条掩映下,一切又聚集在跌落的光亮上.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下午,那些小小的光芒是否点燃了诗人内心的火焰?
作品欣赏
  《咏宝剑》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
  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胡无人行》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梁书》本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王迁江州,补国侍郎,兼府城局.还除奉朝请.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梁书》卷四十九)
《南史》本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梁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待诏着作,累迁奉朝请.先是,均将着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卒.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着《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南史》卷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