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怎样表述的?怎样去理解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0:20:52
党章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怎样表述的?怎样去理解呢?党章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怎样表述的?怎样去理解呢?党章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怎样表述的?怎样去理解呢?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章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怎样表述的?怎样去理解呢?
党章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怎样表述的?怎样去理解呢?

党章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怎样表述的?怎样去理解呢?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明确: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仍然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
  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出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先后进行了种种尝试,包括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戊戌维新以及义和团运动等,但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指引中国人民找到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并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在不长的时间里,党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随后,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尽管我们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但是党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挫折的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仍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国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开辟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1992年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2.1%,既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又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避免了大起大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等农产品稳定增长.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钢铁、能源等基础工业迅速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由1991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第七位,在发展中国家位次上升到第一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6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分别比1991年增长41.5%和28.8%.
  总之,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中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夺取政权需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必须有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必有之义,二者不能分开.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在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需要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江则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11页)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譬如,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使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等等.总之,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显然,这些都是党的纲领、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一方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必须最广泛地动员他们参加,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他们最有力的支持.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一句话,党植根于群众,要把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办到.另一方面,要看到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它要解决的问题极其复杂,又直接触及各方面的利益.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里进行改革,其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作为改革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协调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取得改革的成功.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事实上,也正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按照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并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二十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党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和团体都不能代替的.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安定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人心涣散,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与各民主党派结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护和密切合作与支持;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时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把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民团结起来;党高瞻远瞩,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执政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治党治国经验,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现在,有极少数人借口党曾犯过错误而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这是完全错误的.过去,党在工作指导上确实有过失误,包括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但是必须看到,任何政党和个人,在他们的活动中,有这样那样的失误或错误是难免的.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事业.列宁说过:“在这样崭新、艰难和伟大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失望或者张皇失措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列宁选集》第4卷第130页)我们党勇于正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能够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在实践中依靠党和群众的力量,认真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党有力量的表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为纠正“左”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作风上作了极大的努力,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引上了正确轨道,党和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向着新的目标前进.那种因为党曾犯过错误而对党失去信心,甚至怀疑党的领导能力,否认党的领导作用的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三、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一,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抵御和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和平演变的图谋,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执政党的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效地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党的凝聚力;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逐步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最终实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因此,党的各级领导要研究经济,熟悉经济,学会经济建设的本领;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带领群众积极探索和创造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建设的路子.党的自身建设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等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不能脱离这个中心,游离于这个中心之外.要坚持用符合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教育党员干部,以提高他们领导和参与经济建设的素质和能力.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党组织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问题和国际国内某些突发事件,既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又不能因此动摇和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第二,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施,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为了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对决策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法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第三,党必须坚持健全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有健全的法制.为了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在宪法和法律面前,党没有任何特权.党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第四,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社会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推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一刻也离不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整个工人阶级和包括青年、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团体,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和改善党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进行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党要支持这些群众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它们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它们带动亿万职工、青年、妇女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
  第五,党必须广泛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它们作为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和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在“两个文明”建设和推进“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六,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努力完成党的建设面临的各项任务.应当明确,我们强调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强调党的建设必须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这决不是说党的建设就不重要了.相反,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失去或丢掉这个优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失去最根本的保证.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原则,按照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结合经济建设,努力把党建设好.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使党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总之,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当之无愧的.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自觉地接受和维护党的领导,对于党的方针、政策和号召,要积极响应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党组织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应当从关心和爱护党的立场出发,提出批评和建议;对于反对和危害党的领导的言行,要勇于进行坚决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