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的哲学课为什么这么受追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8:06:19
哈佛的哲学课为什么这么受追捧?
哈佛的哲学课为什么这么受追捧?
哈佛的哲学课为什么这么受追捧?
是课题问题 如:
该不该把桥上的胖子推下去
先做个选择.“假设你是一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以6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这个时候你发现,在车轨的尽头,有5名工人正在干活,你试图开始刹车,但让你惊恐的是,你的手刹不灵了!事实令人绝望,因为你很清楚,如果电车撞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
“你不知道如何是好,直到你突然发现,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条岔路,而在那条岔路上,只有1个工人在干活.电车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所以你可以选择把车拐向那条分岔路,撞向那1位工人,从而救了另外5位工人.第一个问题,此时,你觉得怎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是哈佛大学里,一门叫Justice(公正、公平)的哲学课上,主讲教授迈克桑代尔抛给大家出的一个情境题.也许和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一样,您会选择了把电车开向岔道——如果你只可以撞死1个人,那么选择去撞死5个,那是不对的.立场很坚定?那么请考虑接下来设置的情况:现在你是一个旁观者.你站在桥上,恰巧可以俯瞰到电轨.现在你同样很绝望,直到你发现,离你不远的地方,在桥边,站着一个超胖的大胖子,你可以推他一把,他掉轨道上,正好能卡住电车而拯救那5个工人……
这下,您还会以“牺牲一个,拯救更多人”为原则来作选择吗?在哈佛的课堂上,刚才同意转向岔道的大多数学生,几乎全体“倒戈”,他们认为,这个胖子原本不牵扯在故事里,他们只能让电车去撞那5个工人.
大多数学生在两次选择时,都选择了大部分人的阵营.但很明显,他们作选择时的理论基点是矛盾的,这让大家迷惑不解.结果迈克教授告诉你,这些争论,通通与哲学有关.
最近,哈佛大学把该校历史上最大的一门课程——迈克桑代尔教授开设的这门Justice,首次通过在线的方式,向全世界开放.
Justice是哈佛历史上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近年来,每学期选该课的学生上千人,学校只好把课堂设在了能容纳几千号人的哈佛大学Sanders剧场.
在中国,不少学生都在相互推荐优酷上的这组视频,有网友甚至跟帖表示:“真是了不起的授课,了不起的互动思考,差距不是一点点.”
热:哈佛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中国流行
记者联系了哈佛大学本科生院的Nancy,她介绍说,Justice是一门本科生的课程,因为主讲教授很有名,课程内容又生动又基础,所以课堂着实火爆.
Nancy透露,参与了Justice课程后,学生会在教学大纲上,发现长长一串必读书单,全部都是当代学生最不“感冒”的:亚里士多德、洛克、康德、约翰密尔等的名著.学生不止要读这些深奥的书,他们还要在课堂上讨论当代的政治和法律争议,讨论它们背后的哲学问题.迈克教授对学生们说:“我们不仅要真实地感受这样的抽象、遥远的书籍,还要来认真地讨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议题,包括政治生活.我们读这些书,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而这种教学方式,正悄然在国内高校流行.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何俊曾经在哈佛做过访问学者,他很熟悉国外的这种“激情洋溢又理论紧扣实际”的教学模式,并表示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内流传,国内的哲学系也有这么好的“销路”.
比如,在浙江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同学选修哲学门类的公共课.一方面同学们可以学到很多案例,同时,哲学能训练学生特有的逻辑思维,对于很多理工学科来说是也不无裨益.“我们一般人只是在寻求符合什么样的规则,而很少问这项规则本身是否合理.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培养学习者分析与批判的能力,来对习以为常的东西进行反省.”
何俊很同意迈克教授把他的哲学课定义为“一个‘陌生化你所熟悉的一切’的过程”.
冷:选报哲学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
尴尬的事实是,学生们听哲学课听得津津有味,却又很“理智”地和哲学系保持距离.在中国高校专业中,哲学系已经待在“冷宫”好多年.
何俊谈到这个问题时,不无遗憾地表示,这跟就业情况很有关系.据了解,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外,哲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是很好,最好的出路就是高校教师.但是在欧美等高等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谋取一份教职又相当困难,因此许多具有哲学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往往需要在工作之余打点零工以维持生计.
“在中国,哲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更为突出.目前,就业以市场为基础来调节.但似乎没有一种职业是与哲学专业对应的,哲学系学生甚至可能连做一个秘书都没有资格!”
何俊认为这中间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社会在接纳人才的时候,选择方式过于狭窄,很多指标都受到专业的限制.”所谓“专业对口”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事实是,很多工作并不一定就需要那么多所谓的“专业知识”,比如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它们在招兵买马的时候,从来不仅仅从会计或者金融等专业选择,而是对所有专业的所有学生敞开怀抱,它们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强悍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再加之业已存在的许多就业歧视,比如年龄、性别等等,更使得哲学专业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既然就业有了这种“认专业”的惯性,国内高等教育的功能就发生了偏失——越职业越热门.何俊认为,我们的教育似乎已经忽略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塑造人的素质.而素质则包括基本的价值观、思想方法,最后才是生存的技能,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难于技能的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