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和政党 它们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哪里?请看清楚题目再回答 答案要简明扼要 答在要点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4:40:31
阶级和政党 它们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哪里?请看清楚题目再回答 答案要简明扼要 答在要点上.
阶级和政党 它们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请看清楚题目再回答 答案要简明扼要 答在要点上.
阶级和政党 它们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哪里?请看清楚题目再回答 答案要简明扼要 答在要点上.
政党:
近现代社会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在社会生活、国家机关中开展广泛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随着宪法和代议制政府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政治组织.最早出现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才产生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党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密、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列宁)由于阶级斗争是复杂的和多样的,不同的阶级可以互相联合或者斗争,同一阶级内部各个阶层或集团也可以互相倾轧,因此政党的阶级性的表现形式也是复杂和多样的.政党既可以代表一定的阶级或阶层,也可以代表由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组成的联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政党的性质还可能发生变化.政党是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别于国家机关和一般带有政治性的社会团体,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政党的政治纲领,可以是比较广泛的、长远的、战略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暂时的、策略性的.政党的政治目标,是争取和实现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统治权,最低限度是干预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以便维护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第二,政党都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这种组织和纪律的严格程度虽有不同,但它总是政党聚集与发挥其政治力量所必需的.第三,政党都有自己的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无论是在合法或非法的斗争中,一个政党的力量主要表现在它们拥有的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上.
阶级:
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
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
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
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从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列
宁指出,在剥削社会中,“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
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
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4
卷第10页)阶级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
畴.它的存在不仅表明了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
地位不同,而且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原始
社会因为生产力十分低下,不可能产生阶级;阶级是随着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继出现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而
形成的;到将来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失去了
存在条件的阶级将随之消灭.人类社会历史依次出现过
三个阶级对抗的社会,每个社会都存在着两个基本对立
的阶级:在奴隶社会,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在封建
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正在出现的社会
主义社会,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与
精神生活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为最终消灭阶级
和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区别:
任何政党都是阶级的政治组织,并集中代表-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是,政党并不是与阶级和阶级斗争同时产生的政治现象,它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
政党的基本特征是: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集中体现在政党的政治纲领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实际活动上.政党的阶级性还集中体现在政党都是由阶级的骨干分子构成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做出的最重要的科学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科学性、统一性、完整性、彻底性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中的核心,灵魂中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因此我们又可以用“科学社会主义”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掌握了“科学社会”基本原理,就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不懂“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丝毫不懂马克思主义。...
全部展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做出的最重要的科学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科学性、统一性、完整性、彻底性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中的核心,灵魂中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因此我们又可以用“科学社会主义”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掌握了“科学社会”基本原理,就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不懂“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丝毫不懂马克思主义。
收起
垃圾
当然有分别的啦!!!!!!!!
聪明的小孩就叫 Jack !!!!!!!!!!!!!!!!!
苯小孩啊,就叫 enby !!!!!!!!!!!!!!!!!!
11111111111!!!!!!!!!!!!!
也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积分规则
回答字数在10000字以内
——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历史性的文献。讲话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经验,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概括,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对“七·一”讲话的学习,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再学...
全部展开
——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历史性的文献。讲话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经验,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概括,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对“七·一”讲话的学习,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再学习、再教育。本文结合学习“七·一”讲话,谈几点初步认识。
一、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是当代中国的双重探索
——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探索的源泉和动力。不断地总结实践探索的经验,加以理性升华,就是理论探索。理论探索反过来可以指导实践,使人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实践探索的深化和科学化。两种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当然,双重探索并不总是亦步亦趋。马克思说过,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但在实践中已经做了。理论探索滞后于实践探索,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常有的。这并不说明理论不重要,而恰恰说明了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既是理论发展的动力,也是实践前进的动力。通过解决这一矛盾,推动理论与时俱进,同时,明确实践下一阶段的任务和方向,增强实践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理论的实践则是盲目的。
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任何实践也离不开理论,区别只不过在于,这究竟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过程,还是一个自觉、自为的过程。今天,中国人民正越来越成熟地行进在自己的道路上,更加自觉、自为地进行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是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同样是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
探索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要靠发展。检验探索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也是中国的发展。发展,既是实践的发展,又是理论的发展。
——九十年代初以来,我们在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多年来的实践探索,集中体现为制度探索:制度完善、制度改革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建设全面展开,并逐渐形成,标志着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及其发展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经济上,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改革的两个关键环节上获得重大进展。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此外,还推行了现代企业制度。
政治上,提出并实施了“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完善。进一步完善了党内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上,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社会范围内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基本信用制度。
文化上,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以德治国”。
——实践探索推动理论探索,党在理论上获得大发展。纵观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十多年的发展,重要的不仅在于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而且在于伴随着实践探索的每一步,我们的理论探索都有新的飞跃,我们在思想、理论上都有新的认识。
如果说,十多年前,我们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还心存疑虑,或认识肤浅,那么,我们在今天则是坚定不移,而且认识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如果说,十多年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仅限于学者的个别议论,那么,今天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了。
例如,关于民主,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民主,没有固定的模式。民主,无非是一种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政治保障和政治理想。当今世界上的民主,主要有两大类: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只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实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又如,关于人权,我们讲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这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人长了一张嘴,是先吃饭,还是先说话?说话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吃饭!讲人权,就有个是谁的人权,是为谁服务的问题。“老爷”的权利与奴隶的权利从来是不一样的!
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军事、外交、经济上的斗争,而且还有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民主、人权等已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其思想文化、价值观的“软武器”。
在国际问题上,特别是涉及民主、人权这类重大问题,我们在思想、理论上也有很大进步:一方面,我们不排斥外来文明,睁大眼睛广览博取,以滋养、丰富和发展我们自己;另一方面,不管人家的制度、道路如何,我们都不能照抄照搬,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选择合乎我们自己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有符合我们自己现实要求和发展目标的,才是好的,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地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思想、政策和策略。
最重要的是,我们党形成了正确的理论,反映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现实发展要求的理论,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成果,是十多年来党和人民双重探索的伟大结晶。
当代中国的双重探索,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我们不应忘记,这双重探索,是在怎样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恰恰在这期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而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却呈现勃勃生机,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面对世界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对立、竞争,又合作、交流的复杂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不断发展,是多么难得呀!
我们不应忽视,这双重探索,是在整个中华大地上,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事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古老的中华文明实现了民主化、科学化,并开始走向现代化,非常了不起。
总之,我们党这十多年真正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发展模式逐步确立并完善起来。
二、阶级、政党、执政的共产党
——政党是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的政治工具,是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一定阶级的代言人。离开一定的阶级,政党就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就失去力量源泉;离开一定的政党,阶级就失去其核心和领导,就会迷失前进方向,也就无从实现本阶级的利益。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观察、认识政党性质、宗旨的基本方法。
近来,关于阶级和政党问题,社会上有些议论,如阶级分析方法还要不要坚持?是否可以用阶层分析方法来代替阶级分析方法?我看不行。只要有阶级,只要人类社会还处在阶级社会,阶级分析方法就不会过时。阶层,只不过是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一些社会参数,对不同的利益群体进一步划分的结果。比如农民,划分为雇农、贫农、中农,但他们都是农民阶级、劳动阶级。用阶级分析方法划分社会群体,是以社会群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以及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为标准,而不是以职业、受教育程度为标准,更不是以民族、宗教信仰为标准。
一般说来,阶层分析方法原是西方学者分析、研究社会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不排斥阶层分析方法,但认为阶级分析方法是本质的、第一位的。而资产阶级否定阶级分析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掩盖资产阶级的剥削阶级本质,掩盖其政党的资产阶级性质。
当然,在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方面,阶层分析也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很多事物。但不管哪种方法,分析的目的和结论,只能是维护今天中国的团结和稳定,推动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的先进性,来源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从历史上看,近代的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同封建君主专制做斗争的过程中,是在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之后,资产阶级所寻求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政治代表。共产党,则是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从一个自在的阶级,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从幼稚走向成熟,其标志就是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公开宣布,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它不谋求任何特殊的私利。
而资产阶级政党,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资产阶级谋求并稳定其统治地位的政治工具,不管它如何“改革”、“改良”,这一点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共产党的先进性,来源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的代表。第二,以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以人类最先进的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代表。第三,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它自己。正因如此,工人阶级的利益,才集中体现了一切劳动人民的利益。实现这种利益,实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解放,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共产党作为革命的领导党与作为执政的领导党之间,既有继承关系,又有发展关系。在我们党80年的历史中,前30年是革命的领导党,后50年是执政的领导党。我们党作为执政的领导党,不同于西方的执政党,是革命党在执政时期的发展,是革命的领导党合乎逻辑的必然发展,它依然保持着革命性,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纲领。但党在革命时期与在执政时期,终究条件不同,任务不同,领导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党作为革命的领导党,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最大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推翻“三座大山”,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党作为执政的领导党,面对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情,最大任务是领导人民管理国家,当家作主,制定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适应从革命的领导党到执政的领导党这一根本转变,党在思想理论、领导方式、工作制度等诸方面,都必须有所发展和创新。
共产党执政与资产阶级政党执政,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但在于共产党不谋求任何私利,而且还在于共产党不滥用、不迷信任何权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的共产党的基本信念。反之,立党为私,执政为己,则党必然蜕变为资产阶级政党,也就失去其存在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不能用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来看待和衡量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党。党的领导,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在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中,没有共产党的理论,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共产党的理论,就是关于广大人民利益的理论,共产党的地位,是广大人民群众确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通过国家政权,即人民代表大会来实现的。我们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的议会组织形式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其他党不是共产党的反对党,而是友党;不是什么“在野党”,而是参政党,这与西方的政党制度也是完全不同的。这是新型的政党形式、政权形式。
当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只有一个,即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裂了,那么代表不同根本利益群体的,一定会是几个相互对立、斗争的党派。假如中国在政治上分裂了,那么中国的一切前途也就没有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我国的政党制度,也决定了我们的政治制度即国体和政体。中国目前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是中华民族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理解“三个代表”思想,必须有一个宏阔的历史视野。
1847年6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1864年9-10月,“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第二国际成立。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1903年7月,俄共(布尔什维克)宣告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随后出现了社会主义苏联。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又称“第三国际”。1945年二战胜利以后,又出现了中国、古巴、越南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开创了人类发展史的新纪元。
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原因很复杂,我看至少有三条深刻教训:第一,理论上长期搞教条主义,思想僵化。苏共长期以来把马列主义当作教条。理论的教条化,使理论不能解释世界发生的变化,也不能解释苏联自己遇到的问题。第二,制度上僵化,一成不变,失去了活力。第三,共产党蜕变为脱离群众的官僚集团、特权阶层,失去民心,失去群众基础,直至苏共领导集团走向背叛。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要避免苏联的结局,中国共产党要避免苏共的结局。近20多年来,我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条件下,在与资本主义世界合作与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搞社会主义建设的。这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如何体现时代精神、时代前进的要求,始终保持先进性?这是一个极大的历史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80年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自己的经验是最宝贵的。别人的经验,是别人实践的总结,反映了别人的社会存在。我们的经验,则是党领导人民80年伟大实践的总结,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存在,反映了我们的利益要求。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8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积累了极其丰富、宝贵的历史经验。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阐述了三条基本经验。而这三条归结起来,也就是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就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想,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理论创新。所谓创新,就是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而不是离开人民的利益、人的实践想入非非。理论的发展,是同实践特别是人民的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
历史上我们吃教条主义的亏很多,教训深刻。任何理论一旦成为教条,就会僵化,就会脱离实际,也就失去了真理性和价值。理论从来不应是教条,任何教条都不是科学。
在20世纪的中国,第一个反对教条主义的是毛泽东,他主张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第二个是邓小平,他主张既不能把别人的经验当作教条,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当作教条。江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全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必须摆脱教条主义的羁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否则,就会被历史所否定。
——“三个代表”是有机的整体。“三个代表”,是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石,也是建设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物质前提。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的灵魂。先进文化,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高精神成就,是优秀的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是共产党的精神动力,思想意识的灵魂。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它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了由此决定的人类历史进步的总趋势。反过来说,如果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不可能科学认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可能正确把握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就不清楚如何代表这种根本利益。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创造者。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目的,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的利益、追求,是先进性的基础。无论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建设先进文化,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核心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什么?为什么先进?怎么才能代表先进性?这三个问题要搞清楚。先进性最根本地体现为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脱离人民的根本利益谈先进性,这是什么先进性?在谈到先进性时,还必须搞明白:以谁为参照系?一些人因为看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我们发达,科技水平也比我们高,就往往在思想认识上产生偏颇:因为它发达,所以它的一切都是对的、先进的;……先进性,不是一个不加思考就一目了然的问题。我们理解的先进性,不是超越时空,离开国情、离开人民实际利益的先进,不是脱离群众的先进,而是贴近人民利益的先进。维护、实现、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第一,这一思想,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文化建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思考和指导党的建设,突出了党的先进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之间的一致性,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基础、灵魂和本质,形成了一个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当代理论。
第二,这一思想,把文化建设,从党所领导的一个方面的工作,提升到党的性质、宗旨的层次上来,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作为党的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制度建设乃至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和特征的深刻把握。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第三,这一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执政的领导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它表明,在当代中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而且要有繁荣的文化;不仅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要保障人民不断走向富强、民主和文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必将是人类最文明的社会,必将是全人类为之向往、奋斗的社会。
第四,这一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全党全国的思想解放,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强大生命力,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标志性理论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
——进入新世纪,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既是政治纲领,又是理论上的创新。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好坏成败的根本标准。
从“代表先进生产力”,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为人民服务”,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三个代表”的高度概括的全面表述,无论从政治上、理论上,还是工作制度、领导方式上,都有一个新的飞跃,都有认识上的前进。
“三个代表”要求,既是衡量党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成败的根本尺度,也是衡量党的各级干部工作好坏的准绳。无论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可以贯彻。
“三个代表”思想,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在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统一上,在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发展任务的统一上,成为党的政治纲领和理论指针,非常清晰、明白,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和时代品格,也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只要坚定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就能够站在时代的潮头,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我们党的领导制度、作风、工作方法、党群关系就会有极大的改善。
我坚信,经过一段实践的发展,再回首今天,我们对“三个代表”思想重大的历史意义,会认识得更加清楚、全面和深刻。
四、与时俱进是理论的生命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就涉及到如何看待理论、学说、以及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等问题。
理论为什么要与时俱进?这是由理论的特性所决定的。
第一,实践性。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经验总结。实践,既是理论的源泉,又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既是理论的价值体现,又是理论真理性的检验标准。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根之花,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注定要被历史所否定。而实践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历史性。任何理论都是人类一定历史阶段的认识,都要受当时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制约。再伟大的思想、理论,都不可能是超时空、超历史的。不管哪种理论,都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不能要求前人解释今天的事情。任何理论都不是永恒的、绝对的,所谓“终极真理”本身就是个荒谬的话题,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理论的历史性也就是理论的发展性。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客观事物的发展性决定了理论的发展性;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理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多样性。因此就有很多学说,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事物的多样性。资本主义不止有一种模式,西欧、日本、美国的资本主义,都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也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就不同。事物的多样性与发展性共生并存,离开了多样性,事物的发展就会停滞,就没有生命力了。理论是在发展中坚持的,不发展的理论是僵死的,是不具有真理性的,就要走向历史博物馆。
第三,社会性。任何理论都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都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理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阶级性和民族性。
阶级性。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任何学说、理论都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客观存在,都有一个为哪个阶级服务、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资产阶级的学说、理论,总是要掩盖自己的阶级性,掩盖阶级性是为了取得理论和政治上的普遍性、合法性,而恰恰这一点使它失去了真理性。强调理论的阶级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它的一般社会性。把阶级性和人类文明完全对立起来,这也是不科学的,也是一种形而上学。只要是属于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们都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我们剔除的只是那些糟粕和阻碍社会前进的东西。
民族性。当今世界的各种理论,无不带有国家、民族的特点,无不打上历史文化传统的烙印。今天中国需要的理论,是中国气派和时代品格相统一的理论,一句话,就是人类文明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也是该民族对人类的贡献。人类的文化,像一个百花园,是由多种文化构成的,这才有生命力,才能发展。理论是文化的发展,是文化的灵魂。文化多样性失去了,理论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现在美国极力向全世界兜售它的文化和价值观,对此我们应保持足够的警觉。我们要用中国的理论、概念、话语解释中国的事物,研究解决中国的问题。理论、制度、道路都不能照抄照搬。目前大家都在谈生态的多样性,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不是更应该关注吗?为什么要让世界各国都符合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的文化呢?
通过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学习“七一”讲话,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今天的中国不仅处于一个创造历史奇迹的时代,同时也是出现伟人、创造理论的时代。要使我们的国家站在世界之巅、时代前列,就必须使我们的理论站在世界之巅、时代前列,否则我们的行动就是盲目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民族是不成熟的民族,是不能走向未来的。
江泽民同志号召我们,要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一个拥有创新的理论思维的政党、国家、民族,是拥有未来的,是不可战胜的。
广大理论界、社科界的同志们,要走出书斋,不断地总结实践、研究实践、参与实践。这是时代的要求。只要我们的理论、思想和认识,正确地反映了我们的客观实践,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要求,我们就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闭窗口
其它文章
4 贺国强强调: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政治责任感
4 成立锦州老兵精神研究会方案
4 贺国强:切实增
收起
首先二者代表人民利益的基本构成不同。资产阶级国家中的政党政治由于掌握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不能够代表社会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而且由于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阶层、集团、派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所以很难产生统一的、代表全社会共同利益和要求的政党,而是同时存在着分别代表各自利益要求的诸多政党,形成多党制和各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安排格局。而无产阶级政党是从根本上代表了全社会最广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在资本...
全部展开
首先二者代表人民利益的基本构成不同。资产阶级国家中的政党政治由于掌握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不能够代表社会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而且由于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阶层、集团、派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所以很难产生统一的、代表全社会共同利益和要求的政党,而是同时存在着分别代表各自利益要求的诸多政党,形成多党制和各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安排格局。而无产阶级政党是从根本上代表了全社会最广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全社会利益要求的统一和协调,在社会主义社会成为现实。而由于全社会利益的一致性,所以现代政党所具有的利益代表的功能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中化为无产阶级政党对全社会利益的整体代表;而由于不存在分化的、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差异。
其次,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在政治目标方面也存在着重大的区别。无产阶级政党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全地摆脱了狭隘阶级利益局限的政党,其利益不仅在于解放自身,而且在于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相比较而言,资产阶级政党由于其阶级利益的局限性,其政治目标往往局限于本阶级、本集团间的利益,由于其所各自代表利益的冲突,使各个政党的代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为了缓和各个集团间的利益矛盾,各个政党轮流执政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政治目标的差异,自然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更大、更有权威、更自由的政治活动空间,而无须执著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政党所习惯的规则、惯例和价值。
最后,中国共产党唯一执政党地位的获得还与中国社会的传统、与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历史地位联系在一起。
收起
毫无疑问,这两种因素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如果无产阶级偏离马克思主义,不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用共产主义因素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因素就会无孔不入地侵蚀和消灭共产主义因素。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不是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正确道路自觉地迅速向共产主义过渡,就必定要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老路上去,不是由无产阶级彻底战胜资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死灰复燃重新战胜无产阶级。没有第三条道...
全部展开
毫无疑问,这两种因素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如果无产阶级偏离马克思主义,不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用共产主义因素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因素就会无孔不入地侵蚀和消灭共产主义因素。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不是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正确道路自觉地迅速向共产主义过渡,就必定要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老路上去,不是由无产阶级彻底战胜资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死灰复燃重新战胜无产阶级。没有第三条道路。
当然,在一个国家里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因素,建立单一的共产主义因素,首先单独进入共产主义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坚持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向,她就会很快接近这个水平,使人们的生产关系和思想观念发生革命性的根本变化,使生产力很快达到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那时她就会成为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学习的榜样,就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无比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从而在全世界迅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相反,如果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握政权后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不能自觉地去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甚至完全不懂、不会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那么这种社会主义就毫无共产主义因素可言,就只能完全是资本主义或比资本主义更陈腐的因素,就谈不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谈不上向共产主义过渡;如果它既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不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又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去破坏、限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搞口头上的“公有制”,实际上的官僚所有制,搞所谓“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那么它就会产生比资本主义更严重的社会弊病,就会比资本主义更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为除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方式)。它就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起到资产阶级所起不到的抵毁马克思主义、玷污社会主义形象、破坏和葬送共产主义事业的作用。严酷的历史现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并在继续证明着这一点。
虽然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暴力革命的理论策略为武器,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在俄国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但他的大量言论和观点说明,他并没有真正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更谈不上精通马克思主义,在夺取政权后他完全迷失了继续革命的正确方向,陷入了“困惑”之中。他讲的六个“不知道”充分明证了这一点。
收起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做出的最重要的科学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科学性、统一性、完整性、彻底性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中的核心,灵魂中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因此我们又可以用“科学社会主义”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掌握了“科学社会”基本原理,就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不懂“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丝毫不懂马克思主义。
全部展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做出的最重要的科学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科学性、统一性、完整性、彻底性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中的核心,灵魂中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因此我们又可以用“科学社会主义”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掌握了“科学社会”基本原理,就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不懂“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丝毫不懂马克思主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应当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呢?
马克思对这个问题作了十分精辟,十分明确的回答。他说:
“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阶级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1]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这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精辟概括。
这一原理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身是“过渡阶段”。而不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指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这就是说,只要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并坚持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阶段呢?
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这一观点的根据是什么呢?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更迭,既是社会生产力逐渐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征,是完全受自然规律支配的生产方式。与此相反,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是不能自发产生和建立的,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彻底认识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彻底克服了生产盲目性的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建立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科学剖析为我们找到的,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产生的一切社会弊病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手段。毫无疑问,同样能够消除这些弊病,但不属于共产主义性质,而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是根本不存在的,是既不能自发产生,也不能人为建立的。否则,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
如果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是盲目性的生产,是非计划经济,共产主义生产是克服了盲目性的生产,是计划经济的观点,就会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存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因为在盲目性与非盲目性之间,在计划经济与非计划经济之间,不可能存在一个既非前者,又非后者的所谓“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或任何其它的生产方式。
不存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就不存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即不存在所谓“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亦即不存在所谓“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因此,决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视为独立的社会形态。
收起
特征一: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阶级性作为本质属性有国家、民主、政党。
特征二: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政党是以国家政权为目标的。
其他如:共青团、工会、妇联等
特征三: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政党作为近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
第—,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具有...
全部展开
特征一: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阶级性作为本质属性有国家、民主、政党。
特征二: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政党是以国家政权为目标的。
其他如:共青团、工会、妇联等
特征三: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政党作为近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
第—,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肩负着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团结、组织和率领本阶级群众以及同盟者进行共同斗争的重任。
第二,政党制定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治纲领或章程,用以组织和领导本阶级群众和同盟者为实现其政治目标而共同斗争。
第三,政党有一套组织系统和一定的纪律约束,以便为实现其政治纲领或章程进行有效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发挥其领导和指挥作用。
第四,政党同国家政权紧密相联。在政党之间总是围绕着维护或者夺取国家政权而进行着斗争。
应注意的是,由于政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决定了这些特征的表现形式不同。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它旗帜鲜明的政治纲领、严密的组织系统和严格的纪律等显示着它的特征。资产阶级政党则往往是以美好动听的政治口号掩盖其阶级性质,同时它的组织系统也不严密,纪律也很松弛。尽管如此,资产阶级政党依然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收起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性质与国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明确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基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国家...
全部展开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性质与国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明确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基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国家制度的内容、国体的含义、政体的含义、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及当代国家结构形式基本类型、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方式及其行使权利与履行职责的方式。 理国家职能及其分类、我国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的辩证关系、从领导阶级和阶级基础角度说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从民主的真实与广泛性说明我办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列举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说明它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运用:运用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关系的原理阐明现阶段我国国家的根本任务、用事实说明现阶段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用事实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必须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2、能力方面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如: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政体与国体、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中央与地方;初步学会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能力如用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一个国家的性质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3、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和感情,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热爱人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教学重点
我国国家的对内职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团体与政体的关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教学难点
国家的含义、民主的性质与民主程度的联系与区别。
课时安排
本课共10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第十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高三政治常识课讲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去理解政治的含义?
(3)什么叫对立统一关系?
(设计前二个问题是为了从学过的前言中进一上归纳出关于政治常识知识体系及国家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设计第三个问题,是为了分析新课中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
通过前言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确,高三《政治常识》主要讲述我国的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我们还认识到,理解政治的含义,必须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把握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高三政治常识的内容也是围绕着国家这个核心问题来展开的。这一点,请同学们学习时特别予以注意。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板书)
请同学生先阅读引言部分的内容,知道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确立哪些观念。接着,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课的内容。这次阅读的要求是只读这一课的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明确这一课的知识框架结构。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家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家的结构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第一课 知识总体框架结构(板书)
当今世界有近200个国家。有大、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