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王安石《秋声赋》原文及赏析.求王安石的《秋声赋》的原文及具体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1:38:09
求王安石《秋声赋》原文及赏析.求王安石的《秋声赋》的原文及具体赏析.
求王安石《秋声赋》原文及赏析.
求王安石的《秋声赋》的原文及具体赏析.
求王安石《秋声赋》原文及赏析.求王安石的《秋声赋》的原文及具体赏析.
秋 声 赋
欧阳修
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译 文】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赏析】
欧阳修的《秋声赋》写于嘉?四年(1059),其时,作者在政治上很不得志,思想十分矛盾,内心十分痛苦.《秋声赋》所表现出来的写作技巧却是前无古人的,作者以独特的目光,由秋声起兴,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沉重感慨.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手法,由自己夜间读书听见秋声的惊异感受入笔,从秋风初起到秋风越来越大,比喻对比,声色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幅秋声“悚然”,秋声“异哉”的动人心魄的秋声图.作者用一句“此何声也?汝出视之”巧妙过渡,在巧设悬念,吊足读者胃口之后,以“余曰”领起,从秋“其色惨淡”、“其气栗冽”、“其意萧条”、其声“凄凄切切”以及秋风未起之时和秋风吹拂之后草木的变化等方面极力渲染描绘了秋之萧条,为后文抒情言志储蓄足了一池春水.
不仅如此,作者还专门用一个自然段,联想想像,将秋喻为“刑官”的季节,从秋在时令、乐音上的属性的角度揭示了秋声萧条、伤夷的本质属性,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由于大量地使用比喻、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音韵优美,情韵悠长.
最后,作者联系人生,抒情言志,卒章揭旨.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文未写童子的反应和虫声之唧唧更是神来之笔,更加突出和强化了悲秋的感怀.无形的秋声,在作者笔下却形态可掬.文章将“声”、“形”、“感”融于一炉,写得水乳交融,令人感动.作者写秋的手法是高明的,但其悲秋伤感的情绪却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