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雪芹把《红楼梦》的时间设定为明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4 15:11:57
为什么曹雪芹把《红楼梦》的时间设定为明朝
为什么曹雪芹把《红楼梦》的时间设定为明朝
为什么曹雪芹把《红楼梦》的时间设定为明朝
《红楼梦》为了躲避文字狱,第1回写的特别隐晦,作者一再强调此书和政治无关,没有明确的朝代背景,但是作者偷偷地交待了时代背景.第一回提到了“地陷东南”和“山崩地陷”两个词语,都是一笔带过.
《山海经》对“地陷东南”的解释
按《山海经》的说法,共工是祝融的儿子.共工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来,对父亲的权威渐渐充满着不满和质疑.从小被父亲祝融灌输:世界的本原是火的思想.而共工则对这个思想提出尖锐的挑战.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他与父亲辩论起来,辩来辩去没有结果,终于父子两人反目成仇,诉诸武力解决.这两个男人于是就争斗起来,直到杀得天昏地暗,好不热闹.当共工被逼得没有出路时,共工无赖一下,用头去撞支天的柱子,这下柱子折了,天向东南方向塌了下来.于是引出一段女娲补天的故事.
《淮南子》对“地陷东南”的解释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百度对“地陷东南”的解释
“地陷东南”来源自古代神话:共工与祝融交战,共工战败,共工便以头怒触不周山.没想到这座不周山起天柱的作用,结果造成“天柱折,地维绝,地陷东南,天倾西北”……人间顿时山崩地裂、洪水泛滥,人类蒙受苦难,于是产生了女娲氏炼五色石补天的救世神话.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是两个人为了争夺帝位,才导致地陷东南的.从而说明本书开头就说明了发生了战争.但原作者一笔带过,比较隐晦.不过作者明确地提到了女娲,已经表明了观点.
百度对“山崩地陷”的解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更有趣的是,第二个例子就是《红楼梦》中的,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
我上网查了一下,“山崩地陷”这个成语出现的概率并不大,似乎《后汉书》是首创,但指地震,然后就是《三国演义》用到了,则是指战争.其余基本上是指地震.原作者对战争的写法总是一笔带过的.
第1回还写道: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明朝末年,像这样的天灾是确实存在的,史书都有记载.后28回写的更多.大家都公认《红楼梦》是小说,不是自传,但从后28回的文字来看,写到了卖儿卖女、人吃人、蝗灾、瘟疫等天灾,这和明朝末年的历史现象都对应上了.
第1回还说贾雨村生于末世,过去红学爱好者受胡适的影响,一直以为《红楼梦》讲的就是原作者家的末世,这个说法也没错.但没想到作者的本意是讲一个朝代的末世.那只能是明朝末年.
脂砚斋的批语说是风俗如此.我们知道,脂砚斋有时候喜欢歪批,也是因为政治因素,不敢说真话,只好采取歪批的方式.脂砚斋的本意就是指大环境就是明朝末年.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写明朝时为了“避险”
第41节:康熙和曹寅的关系
康熙和曹寅的关系,和曹雪芹他爷爷的关系,太不平常了,为什么说他们是发小呢?大家知道读书经常要有读伴,没有读伴的话,一个人太寂寞了,所以就有所谓"陪太子读书"的话;康熙那个时候当然没有被立为太子,那就是陪皇子读书,谁来陪呢?往往就从保母的儿子里面来选合适的少年.当时曹寅就被选来陪着康熙一块儿读书,是一个陪读.康熙当了皇帝以后,曹寅就成为他近身的侍卫,禁卫军当中的小头目.那当然太可靠了,是不是啊?一块儿玩儿大的,这个人来保卫他多合适啊!而且后来康熙除掉鳌拜,这些近身的侍卫也起了很大作用.鳌拜是一个擅权的权臣,康熙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法除掉他.你通过正式的手续逮捕他的话吧,早有人通风报信了,而且他还可能反抗,可能干脆举兵造反呢.最后康熙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就是他身边的一些侍卫包括曹寅都会摔跤,鳌拜进来见皇帝的时候,康熙是少年天子,就好像闹着玩儿似的,"把他给抓起来".鳌拜就没怎么太反抗,因为抓他的都是些小孩儿,禁卫兵、侍卫、少年人、摔跤的,他觉得拉拉扯扯,好玩,没想到真给抓起来了.鳌拜身边也没有别的人,让谁来救他?没治了,就这么把鳌拜给除掉了.所以你想,曹寅的作用大不大啊?他们关系好不好啊?关系非常铁.
因此,康熙皇帝后来带着太子到南方去南巡的时候,几次就都住在曹寅家,住在江宁织造家.说实在话,这有点荒唐,因为江宁那边很多大官按官阶、按地位都比曹寅重要,更何况皇帝住的地方应该不是任何官员的官邸,应该是一个单独的行宫.但康熙他就都没兴趣,你哪儿都别跟我说,我就只奔哪儿?我就奔曹寅家,就奔江宁织造那儿,我就住那儿.你看他们关系怎么样啊?住那儿以后,这是据正式的史料记载,孙氏当时还活着,曹寅的母亲还活着,康熙的保母孙氏还活着,当然,皇帝来了,孙氏就要过去谒见;见了皇帝,就要跪下了,因为那是皇帝嘛.康熙立刻把她搀起来,不让她跪,而且满脸喜色,叫做"见之色喜",满脸高兴,还说了一句惊心动魄的话,他跟周围大臣说,"此吾家老人也".厉害不厉害?情不自禁,按说不应该这么说,你再喜欢她,她只是一个保母而已,她是一个高级奴才罢了,但是他感情太深了,他说这是我们家的老人啊!这可是我们家的老辈子啊,他这么跟周围人说,所以被记录下来了.而且他当时兴致非常高,正好萱草开花--萱花,萱草那个花在中国是象征孝顺母亲的,所以他就写了一个大匾,叫"萱瑞堂".萱草正在开花,非常美丽;"萱瑞堂",这里面凝结着曹家和康熙关系里最甜蜜的东西.
那么曹家和太子的关系怎么样呢?也非常好.不过太子跟曹家的关系,说起来就没有这么多温馨的色彩了,就比较粗鄙.太子后来是一个很不像样子的人,到处掠取财物,多少钱他也不够用,多少银子在他手里也像流水一样花掉,太子是这么个人.他经常找曹家干什么啊?让他的奶公到曹家去取银子,取多少?摇摇摆摆一去,两万,开口就是两万啊,曹家就立刻想办法给他两万,给两万不就完了吗?过几天又来了,又要两万.就在太子被废之前的短短几年里面,太子的奶公凌普,光是这一个人,就从曹家和李家--李家大家知道吧?就是曹寅的妻子的娘家,她娘家哥哥叫李煦,当时一直当着苏州织造,是康熙的另外一个宠信的人;凌普就到这两家,张口要银子--短短的几年之间,总共就取了八万五六千两银子.八万五六千两啊,你想想多大一个数目,所以他们的经济关系背后,也就反映出来他们的权力关系.当然曹家希望胤,希望皇太子能够顺利接班,对不对啊?甭说别的,你要不接班的话,这银子不就白填了吗?他们是这么一种关系.
有人就说了,你说了半天这跟《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你不是说清史了吗?你这是痛说清史啊!咱们不是《红楼梦》讲座吗?那么好,我就告诉你,曹家和康熙、和太子胤的这种亲密关系,被写进了《红楼梦》.写到哪儿了?不止一处,现在我仅举一处,就是第三回.第三回你读得细不细啊?第三回写林黛玉进府,你可能说,啊,林黛玉进府,我读得很细啊,说王熙凤怎么人没到声音先到,贾宝玉怎么一看林黛玉没有玉,一听这个话,就生气了,就把自己的玉取下来摔掉了,那不是很热闹吗?我都记得啊!可是你记不记得,林黛玉到了荣国府中轴线的那个大宅院的正堂,看见的匾和对联呢?那是很重要的一笔哟,你不能够错过.我们一起回忆,想起来了吧,你应该就在《红楼梦》第三回里面,看到了一个金匾、一副银联,请注意了,一个是金的,一个比它低一等,但是也不是很低,是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