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7:07:43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惠崇春江晓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惠崇春江晓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诗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春江晓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这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竹桃花,蒌蒿芦芽,一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但诗人并不局限于画面的意境,而是写出视觉之外所感觉到的春的气息,从鸭子在水上嬉戏感知春江水暖,又联想到暖流中“河豚欲上”,把画写活了。说此诗写得好,就在于苏轼能生动地展现惠崇绘制的初春江边晚景的画面。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
全部展开
这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竹桃花,蒌蒿芦芽,一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但诗人并不局限于画面的意境,而是写出视觉之外所感觉到的春的气息,从鸭子在水上嬉戏感知春江水暖,又联想到暖流中“河豚欲上”,把画写活了。说此诗写得好,就在于苏轼能生动地展现惠崇绘制的初春江边晚景的画面。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从描写春景来说,此诗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则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很普通的客观真理: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水温的上升。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春风初起,春意未浓时节,已是生机吐露,一片欣喜。句句都饱含春意,不是浓墨丹青,却是细笔点染,轻俏间已带出初春神髓尤为空灵可爱。)
收起
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