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咋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11:08:37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咋写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咋写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咋写实验报告—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0811011045胡典实验目的1、\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咋写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咋写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咋写
实验报告—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
——0811011045 胡典
实验目的
1、\x09通过测量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受性
2、\x09掌握测量感受性应如何控制实验环境方面的因素
3、\x09学习如何运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呈现刺激,平衡实验中可能出生现的期望误差、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
实验方法
一、被试
全班同学,4人一组,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
二、\x09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1、\x09实验仪器:计算机和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程序.
2、实验材料:通过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方块.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条件控制
1、为了避免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次数各半;为了避免顺序误差,刺激呈现采用 ↓↑↑↓和↑↓↓↑刺激系列,整个实验过程再用多重ABBA法.
2、所有实验用计算机的显示器亮度调至最大亮度(保持实验仪器控制水平一致).
3、具体实验程序如下
(1)用鼠标双击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
(2)正式实验:屏幕上出现如下指导语,主试指导被试仔细阅读如下指导语:
具体参见程序中的说明.
(3)结果记录:当被试回答‘深’ ‘浅’和‘相等’时,计算机分别记录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DL下和DL上.

结果分析
统计方法:实验数据包括4名男被试数据和7名女被试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等.
1、每个被试的DL值.
表1:各被试的递增系列上限均值、递减系列下限均值以及绝对差别阈限值
编号\x09DL上 均值\x09DL下 均值\x09DL
15\x09195\x09183\x096
35\x09197\x09187\x092
32\x09189\x09189\x090
45\x09190\x09188\x091
44\x09183\x09188\x09-2
43\x09193\x09188\x092
46\x09183\x09190\x09-3
21\x09196\x09183\x097
31\x09199\x09175\x0912
36\x09196\x09184\x096
37\x09197\x09173\x0912
除32号被试上下限均值一致外,其余十名被试的上下限均值均呈现一定差异,由此导致DL值几乎不同,但是有三名被试出现相同的绝对差别阈限值.被试上限均值最高分为199、最低分为183,下限均值最高分为190、最低分为173.最大DL值为12、最小的DL值为-3.
2、不同人口学资料被试间DL值的比较
表2.1:不同性别被试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
内容\x09男\x09女\x09T\x09P
\x09MEAN\x09SD\x09MEAN\x09SD\x09\x09
DL值\x093.75\x093.304\x094.00\x096.191\x092.770\x090.130
实验总耗时\x09456.25\x0968.849\x09520.14\x09189.301\x091.273\x090.288
由表2.1可知,男生的DL均值略低于女生,但是二者并未出现显著差异,男生的测验耗时均值低于女生,但二者也未出现显著差异,女生的两项分数波动均大于男生.
表2.2:不同被试的年龄、实验总耗时与DL值的相关分析
变量\x09年龄\x09实验总耗时\x09DL值
年龄\x091\x09-0.044*\x090.285
DL值\x090.285\x09-0.599\x091
实验总耗时\x09-0.044*\x091\x09-0.599
(注: *为p< 0.05,* *为p< 0.01,以下同)
由表2.2相关分析显示可知,实验总耗时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3、各被试期望或习惯误差的检验.
表3:各被试递增系列分数与递减系列分数的配对样本T检验
内容\x09递增系列\x09递减系列\x09T\x09P
\x09MEAN\x09SD\x09MEAN\x09SD\x09\x09
15\x09195.000\x097.234\x09182.750\x094.573\x094.610*\x090.019
21\x09196.250\x091.500\x09183.188\x093.944\x099.748*\x090.002
31\x09198.750\x095.123\x09174.750\x096.185\x094.849*\x090.017
32\x09189.250\x0915.945\x09188.750\x0911.0264\x090.167\x090.878
35\x09191.000\x097.594\x09187.375\x097.617\x093.086\x090.054
36\x09195.750\x095.852\x09183.750\x098.057\x093.591*\x090.037
37\x09196.500\x0918.111\x09173.188\x0916.9379\x092.657\x090.077
43\x09193.313\x091.344\x09188.438\x097.451\x091.464\x090.239
44\x09183.000\x092.082\x09187.938\x096.740\x09-1.200\x090.316
45\x09189.750\x097.089\x09187.500\x095.477\x092.029\x090.135
46\x09183.000\x091.732\x09189.938\x094.033\x09-3.975*\x090.028
由表3可知,15号、21号、31号、36号以及46号被试的递增系列分数与递减系列分数出现了显著差异.其中21号、31号和36号被试的递增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减系列,15号、46号被试的递减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增系列分数.
4、各被试练习或疲劳效应的检验
表4:各被试前半段分数(前四组实验分数)与后半段分数的配对样本T检验
内容\x09前半段分数\x09后半段分数\x09T\x09P
\x09MEAN\x09SD\x09MEAN\x09SD\x09\x09
15\x09188.250\x099.708\x09189.500\x098.832\x09-0.219\x090.841
21\x09189.000\x097.550\x09190.438\x098.555\x09-0.605\x090.588
31\x09184.750\x0914.773\x09188.750\x0914.8183\x09-2.530\x090.085
32\x09190.000\x0912.396\x09188.000\x0914.821\x090.147\x090.892
35\x09186.688\x097.022\x09186.188\x095.963\x090.098\x090.928
36\x09190.250\x0910.145\x09189.250\x099.570\x090.163\x090.881
37\x09187.188\x0920.080\x09182.500\x0923.650\x090.284\x090.795
43\x09190.938\x096.346\x09190.813\x095.735\x090.024\x090.983
44\x09187.438\x096.905\x09183.500\x092.828\x090.937\x090.418
45\x09189.500\x098.907\x09187.750\x091.500\x090.432\x090.695
46\x09184.500\x093.162\x09188.438\x095.569\x09-2.409\x090.095
由表4可知,各被试的前半段分数与后半段分数均未出现显著差异.
讨论
比较各被试上下限均值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可知,递增系列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高于递减系列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说明本实验中,在进行递增系列测试时,一般被试偏向于在高于标准刺激的时候认为所给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而呈现递减系列时,被试倾向于在低于标准刺激时认为所给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由各被试的绝对差别阈限值可知,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差别阈限有的时候会出现相等的情况,此时人与人之间对刺激的差别感受性可能相似;有的被试绝对差别阈限出现0值,甚至是负值,排除实验误差的解释,可能是由于其本身的感受刺激能力较一般人而言较强.当然,不排除本实验的环境条件、操作不规范、心理状态等各因素的影响,导致DL值的测量出现偏差.
一般日常经验认为女性的明度感受比男性敏感,但本实验通过对男女被试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并未出现显著差异.观察数据检验结果,推断可能是男女被试的实验数据不平衡,且女被试的分数分布波动较大.笔者假想实验结果DL值与被试的年龄以及实验所用时间应该存在一定关系,但是通过对不同被试的年龄、实验总耗时与DL值的相关分析显示,除年龄与实验耗时外,都未出现显著相关.无法解释年龄与实验耗时相关的显著性,但如果置信效度设置为0.99就不会出现显著相关,因此该显著相关不可靠.对于所设想的并未成立,猜测是由于被试的年龄差异不大,另外,本实验未规定时限,故实验结果与时间并未呈现显著相关.
通过对各被试递增系列分数以及递减系列分数的配对T检验结果可知,该实验出现了期望误差以及习惯误差.其中,21号、31号和36号被试的递增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减系列,说明其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期望误差,而15号、46号被试的递减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增系列分数,说明其出现了习惯误差.当然,其他被试并未显示出有误差出现.
令人惊奇的是该实验未显示出被试出现练习效应或是疲劳效应.通过对各被试前半段实验分数与后半段实验分数的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没有一个被试的结果出现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被试对实验的热情与好奇,所以未出现疲劳感,而实验呈现的刺激仅八组系列,可能相对被试能接受的范围较短,所以未出现练习效应.
结论
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容易出现期望效应和习惯效应,但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不太明显.性别不同,并不会造成明度的差别阈限的显著不同.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咋写 心理学考研真题差别阈限的计算40.在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平均上限的重量为205克,平均下限的重量为196克,则差别阈限为(A)  A.4.0克  B.4.5克  C.5.0克  D.9.0克为 看过来看过来!为什么平均误差发测得的差别阈限比最小变化法小?用平均误差发测得的阈限值比用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原因在于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 关于极限法求差别阈限的不太明白,11年就考到了,“在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试验中平均上限的重量为205克,平均下限的重量为196克,则差别阈限为?”我认为是4.5,怎么答案是4呢?4.5 测定重量差别阈限时,用恒定刺激法比用最小变化法有什么优缺点 50%差别阈限与75%差别阈限的区别是什么?求高手 求解答!谢谢! 长度差别阈限和面积差别阈限哪个大我们用长度和面积估计器分别测量长度和面积的差别阈限,哪个的值会大些呢? 如何用平均差误法测定音高的差别阈限啊? 重量差别阈限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不同部位的肤觉绝对阈限有差别?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报告怎么写? 心理学的!怎么理解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感觉的相互作用举例怎么理解?举例子下. 差别感觉门阈限指的是?A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B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C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异量D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数据结构实验的实验报告怎么写 心理学差别阈限计算问题.谢谢!1一个刺激的绝对阈限是21,当标准刺激为90时,它的差别阈限是6,则当标准刺激为绝对阈限时的差别阈限是?请写清计算过程,多谢! 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谁举的多采纳谁 不可以复制他人的回答哦! 感觉阈限的平均差误法公式的解释我也是在网上查到的几个公式,但是不知道这些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绝对阈限的计算公式:RL=∑X/N差别阈限的计算公式:(1):DL=(∑X-PSE)/NPSE=∑X/N=X( 求数据结构最小生成树的实验报告,包含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