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举个例子,人们很讨厌"凤姐",但是对于她的新闻还疯狂跟贴,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请问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个心理?能用心理学的什么理论解释?我看了后很有启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1 12:05:53
求问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举个例子,人们很讨厌"凤姐",但是对于她的新闻还疯狂跟贴,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请问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个心理?能用心理学的什么理论解释?我看了后很有启发.
求问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举个例子,人们很讨厌"凤姐",但是对于她的新闻还疯狂跟贴,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请问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个心理?能用心理学的什么理论解释?
我看了后很有启发.我希望能有一个确切的心理学理论支持.我想知道具体是哪位大师的什么理论
求问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举个例子,人们很讨厌"凤姐",但是对于她的新闻还疯狂跟贴,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请问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个心理?能用心理学的什么理论解释?我看了后很有启发.
在1980年代中期,哈佛心理学家丹尼尔?韦纳在心理学杂志上偶然读到德斯妥耶夫斯基的一个古怪但富于启发性的说法:“一旦给自己设定一项任务——不要去想北极熊,你就会发现北极熊每分钟都来拜访你的脑海.”韦纳决定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看看这是不是真的.他让每个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单独坐在一个房间内,并告诉他们可以在脑海中想任何事情,就是不能想北极熊,每当北极熊出现在他们的脑海时,他们就要按一下电铃.结果,在短短数分钟内,此起彼伏的刺耳电铃声证实了德斯妥耶夫斯基的说法——越是让人们压抑某个想法,那个想法就越会顽固地纠缠不休.
其他一些研究证明了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结果.纽约州汉密尔顿大学的杰尼弗波顿和伊丽莎白凯西就通过研究发现这会对人们的情绪和自信产生戏剧性的影响.波顿和凯西请一群人描述最让他们困扰的事情,然后让其中一半的人在接下来的十一天内努力尝试不想这些事情,另一半人则照常生活.每一天结束时,每个人都要说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想了那些困扰他们的事情,并为他们当天的情绪、焦虑状态、自信程度打分.这一研究的结果和韦纳关于北极熊实验的结果非常相似.与照常生活的人相比,被要求努力压抑想法的人显示出更多的焦虑、更深的挫折感和更低的自信度.二十多年来的相关研究都表明了,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越是让节食者不要去想巧克力,就越是促使他们把巧克力吃得更多;
同时还有趋众心理(大众心理学),好奇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