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哲学思想与王守仁的哲学思想的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4 15:15:56
朱熹哲学思想与王守仁的哲学思想的不同
朱熹哲学思想与王守仁的哲学思想的不同
朱熹哲学思想与王守仁的哲学思想的不同
朱熹其哲学思想概括:存天理 去人欲.
其思想精髓在于扫除灵台妄念,以礼仪伦理纲常为行为准则,在世间洗练身心,修之于身.
具体书籍可于网上搜见.朱熹同时喜易 著有《周易本义》本人比较喜欢.
朱熹常合著《近思录》,推为读儒之入门书籍,我也亦觉如此.进一步可读《四书章句》等.注意辩证性的对待他.盲目的把他扫为“伪学”和“文明之衰”罪人其本身便是种迷信.盲目把他捧为神灵亦为迷信.在我看来,在那个时代背景和历史局限下,朱熹是圣贤.东方的信仰是通过确定行为准则来树立生命的意义,从这点来说朱熹无愧圣贤二字.虽然东方无绝对”哲学“一说.我更喜欢用“文化”二字.注意,不是英文的culture,而是易经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其著作当然不仅是哲学信仰,更有政治主张实践的部分成分.要分开看待,不可应政治上的局限性而贬低其哲学思想.
从“知”与“行”的角度来说,朱熹更注重于“知”.朱熹强调格物穷理,于天下万物中获得灵感,而有知识(四声,二声)格物其重要性不仅在于让世间万物告诉我们道理,其实更是在于其对于正心 诚意的作用.只有正心、诚意,人才能不会妄心所迷,才能知行合一,做到知常.所谓知常,即很多道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所谓正心诚意,一个词最好概括,慎独.在独处的时候亦要于人前无二样.所谓“上师在与不在,自无分别”.这便是朱熹的原意,这点从精神上说于阳明先生相通.阳明先生亦在一次于学者书信中谈到其学问是发展继承历代至朱熹的儒家思想,纠正一些偏离的而已(见《传习录》)
但是朱熹毕竟更注重于“知”而导致后人盲目,真研究朱子学,如不注意,易忽略“行”(非朱熹本意).其实很多从格物中悟出的道理,是有选择性的.我们很多时候悟出的道理,其实某种程度上是符合我们内心的标准,才能够有选择性的悟出,在此我借用西方的心理学一个词,也不知用得准不准确,心理暗示.所以说,其实朱熹的“天理”即在心中,借外物表达出来而已.所以阳明先生说圣贤之道,无需由外物求得,由内心求得即可,同时还要知行合一,俗话说眼高手低,既是迂腐的求知而不重行的结果.其实朱熹的行,在于礼仪修身洗练身心之道,阳明先生的行更多是一种对天理的实践,因历史背景或有差异,其实无二.
在阳明先生纠正朱熹以来的误差之后,阳明心学盛行,分为多派,但亦有迂腐之人沦于野狐禅一路,专门说所谓“禅机”(并非斥禅宗,实乃我谈之野狐禅已经沦于扯淡,禅宗之道亦极为深远).这又是后话,所以学问,还是孔夫子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附一点,世人常有误解四书五经 三纲五常为朱子学,其言谬矣.三纲五常在伦理上固然有偏差,但那是历史局限性,此为其一.其二,朱子学之包,大矣,四书五经 三纲五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朱熹死前不得志,死后其学说亦被断章取义的利用,这是当政者的悲哀.
再附一点,本人倾向于朱熹是为了清源,不让真相沫于未经考证妄言之语.并无贬低阳明先生之意,阳明先生某种意义上其实比朱子更伟大.都是圣贤.
最后楼主如对修身,确立行为准则而树立人生的真正意义,进一步了解何为信仰何为中西文化之差我推荐两个人的读物.
一是正式的,大师钱穆 《中国史学发微》《中国历史研究法》《人生十论》等.
二是民间的,徐公子胜治的著作《灵山》《神游》《人欲》《鬼股》《地师》等.看一看很有好处,不同于普通网络小说,算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如有谬误,烦请容纳.
朱子和王阳明先生,是宋明理学大师,对中华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互相学习。
朱子认为宇宙之中一理而已,故认为自然之天理“理一分殊是理之自然如此”。而阳明先生认为心即理。“吾心之良知即天理”。
朱子认为“天理既浑然……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而阳明先生则认为“夫礼也者,天理也,天命之性,具于吾心,其浑然全体之中,而条理节目森然毕具,是故之天理”。
全部展开
朱子和王阳明先生,是宋明理学大师,对中华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互相学习。
朱子认为宇宙之中一理而已,故认为自然之天理“理一分殊是理之自然如此”。而阳明先生认为心即理。“吾心之良知即天理”。
朱子认为“天理既浑然……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而阳明先生则认为“夫礼也者,天理也,天命之性,具于吾心,其浑然全体之中,而条理节目森然毕具,是故之天理”。
朱子认为“格物致知”,要一事一物地格,才能达到穷理。而阳明先生认为“格物致知”,就是格自已的本心,致本心之良知。
以上不同如蜻蜓点水,班门弄斧妄议圣人。
千万不能用西学来解释本民族的文化,根本没有的文化内容,不要由自已的主观喜好强加在古贤的身上,保持自已文化的原生态。动不动就扣帽子,如你反对古人的观点,你可以不看,可以不学。妄议母文化,是对自已的最大不尊重。
我主张多元知识视野,而要在民族文化独立性才来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