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究竟是谁制造了“梃击之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21:58:21
后宫究竟是谁制造了“梃击之案”
后宫究竟是谁制造了“梃击之案”
后宫究竟是谁制造了“梃击之案”
明朝万历末期至天启初年,发生了轰动朝野的三大案,分别为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些案子都与皇帝后宫有关.万历帝于10岁时即位,到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去世,在位49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在位时,梃击之案首先发生.
万历帝非常宠爱郑贵妃,也十分宠爱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这本来都是小事,但皇帝的偏爱却逐渐发展成为令朝廷上下不安的大问题,即所谓的国本之争.因为按照传统,册立太子应遵循立长或立嫡的原则,而郑贵妃之子不是长子,按道理是不能被立为太子的.
神宗没有嫡子,而恭妃王氏所生长子朱常洛又一直受冷遇.万历皇帝一直拖延着,迟迟不册立太子,他还表示要把三个儿子同日封王,以示自己同等视之.由于大臣们的一再催促,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神宗才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则被封为福王.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发生了梃击案,梃击的目标直指太子.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日,有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即木梃),不由分说地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击伤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被打中的人的呼喝声、号救声,连成一片.多亏内官(宫中小臣)朝本用反应比较快,眼疾手快地将持棍男子抓获,宫内才平静下来.这时的东宫警备不严,内廷的太监们往往托病离去,侍卫人员也只有几个,所以就发生了张差梃击事件,也就是梃击之案.
张差被捆缚到东华门守卫处,收禁起来.次日,皇太子据实报给神宗,神宗命法司(掌司法刑狱的官衙门)提审问罪.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按律当场审讯.可是,张差没说上几句话,就开始颠三倒四,像一个疯子.御史再三诱供,可张差总是胡言乱语,什么吃斋,什么讨封,问答了数小时,也没有将实情供出,惹得审判官不耐烦,只好退堂,把他交给了刑部定论.交到刑部后,由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审,结果也是同前审一样,毫无结果.刑部主事王之认为其中必有隐情,说张差肯定不疯不狂,而是有心计有胆量.最后张差扛不住了,供认自己是红封教的成员.在当时,秘密结社盛行.红封教是北京附近地区白莲教的一支,马三道、李守才为教主,都住在蓟州地方的井儿峪.张差招供说自己是受郑贵妃宫中的太监庞保、刘成的指使而打入慈庆宫的,事成之后,他们答应给张差30亩地.参与此事的还有张差的姐夫孔道.消息传开后,朝野内外开始议论纷纷,都怀疑郑贵妃想要谋杀太子,以便扶立福王.
事情发生后,太子和郑贵妃先后赶来见明神宗.太子常洛气愤地说:张差做的事,一定有人主使!郑贵妃光着脚走来,对天发誓,然后撒起泼来,嘴里唠叨着说:奴家若做此事,全家甘受千刀万剐!神宗看到双方如此对立,拍案而起,指着贵妃说: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脱,你自去求太子吧!朱常洛看到父亲生气,又听出话中有音,只得将态度缓和,并说: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法律部门办理,不能再株连其他人.神宗听后,顿时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说道:还是太子说的对.于是,一场家务案,就这样在明神宗的导演下降下了帷幕.
后人重新研究此案时,都认为是郑贵妃主使了此事.近来却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在郑贵妃与太子双方已经明确对立的情况下,郑贵妃不可能鲁莽地做出这种事来.这样会让大家明显地把矛头指向自己,而如果郑贵妃真想谋害太子的话,不会仅仅派一人持棍去闯防备森严的太子宫殿,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编自演了一出苦肉计,以便让人们将怀疑的视线投向郑贵妃,以便彻底将其铲除.只是因为皇帝的干预,太子才没有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