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哪些危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4:33:25
请问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哪些危机
请问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哪些危机
请问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哪些危机
主要就是民间的倒幕派和列强的入侵,明治维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倒幕运动开始的.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所实行的苛政,不时激起众多以务农为业的百姓反弹.对外则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在商品经济型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於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 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
在地方上,与西方列强有过交涉甚至短暂交战经验,因而具有维新思想的藩士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自1866年开始结成军事联盟,并尝试与天皇接触,主张倒幕.1867年,新继位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后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盾,在坂本龙马居间斡旋下,提出「大政奉还」上奏文,表明将政权归还给天皇,但仍拒绝交出兵权与领地,并计画利用天皇刚重新掌政,与倒幕派皆对政务运作不熟悉之时,派遣家臣进入政府,藉协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对於这样的结果很不甘心,但由於武力倒幕的正当性锐减,因此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后来,政府内倒幕派与德川派的斗争渐趋白热化.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於天皇.当倒幕派得知德川庆喜决定从大坂(今 大阪)出兵进攻时,旋即派出以萨摩藩、长州藩成员为主力的军队,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两地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三天的交战,以寡击众的新政府,在新式军队与精良武器的助威下取得重大胜利,并决定乘胜追击,派遣东征军攻打德川幕府的中心据点—江户.
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彻底排除德川派势力;揭示基本施政方针的「五条御誓文」则於同年4月6日公布.新政府军、旧幕府军双方决战江户之前,幕府代表胜海舟与新政府代表西乡隆盛达成协议:以国家为重,一致对外.1868年5月3日,江户不流血和平开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不过在日本东北地区,以会津藩为首组成的“奥羽越列藩同盟”,仍然继续反对新政府.由于新政府军掌握军力优势,叛乱於同年11月即被平定.旧幕府海军将领榎本武扬率八艘军舰和幕府残兵至北海道,并在1869年1月建立“虾夷共和国”.同年6月,在新政府军的进攻下,榎本武扬投降.因战争开始的1868年为阴历的戊辰年,而被称为“戊辰战争”的内战至此结束.
然后就是天皇搬家到东京,全日本开始西化改革了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M.C.佩里率舰队驶抵日本,以武力要挟日本开国(见彩图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 M.C.佩里率部在浦贺港登陆(1853年7月))。次年美国迫使德川幕府签订《日美和好条约》(《神奈川条约》)。1858年日本又被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分别签订了通商条约,总称“安政条约”,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宣告破产。西方列强强加给日本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的法权和关税自主权横遭剥夺,...
全部展开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M.C.佩里率舰队驶抵日本,以武力要挟日本开国(见彩图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 M.C.佩里率部在浦贺港登陆(1853年7月))。次年美国迫使德川幕府签订《日美和好条约》(《神奈川条约》)。1858年日本又被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分别签订了通商条约,总称“安政条约”,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宣告破产。西方列强强加给日本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的法权和关税自主权横遭剥夺,面临严重的半殖民地危机。
收起
1866年(庆应2年)第十四代将军家茂死后,庆喜任将军。在法国公使罗什的建议和援助下,吸取欧式制度进行幕政改革,设想建立一个以德川氏为中心的统一权力结构。不料1866年7月,法国新外相穆斯蒂(Marguis de Moustiers)出掌政府,不再支持法国公使罗叔亚联结幕府的外交路线,反而与英国采取同一阵线,倾向组成解除幕府的公议政体;庆喜顿失外援,加上在1866年尾,一直支持公武合体,反对倒幕的...
全部展开
1866年(庆应2年)第十四代将军家茂死后,庆喜任将军。在法国公使罗什的建议和援助下,吸取欧式制度进行幕政改革,设想建立一个以德川氏为中心的统一权力结构。不料1866年7月,法国新外相穆斯蒂(Marguis de Moustiers)出掌政府,不再支持法国公使罗叔亚联结幕府的外交路线,反而与英国采取同一阵线,倾向组成解除幕府的公议政体;庆喜顿失外援,加上在1866年尾,一直支持公武合体,反对倒幕的孝明天皇暴毙(因此有传是倒幕派所为),更使庆喜维护幕府政权合法性的美梦幻灭。
结果在1867年6月,土佐藩的坂本龙马及后藤象二郎定下“船中八策”,主张幕府奉还大政,组成以天皇领导的大名公议政体,更取得萨摩藩、土佐藩及安芸藩签订约定书支持。1867年9月,萨摩藩及长州藩达成出兵协议,后再加入芸州藩组成倒幕同盟;10月,三藩代表更在京都集合,取得天皇讨幕密诏,决意出兵。 将奉还大政予天皇。天皇颁布《王政复古令》,废除幕府。庆喜希望以此作为苦肉计,以令最终能在新政体下保留实力,以便争回主导权。不过倒幕同盟并不信任幕府举动,决心发动以“王政复古”为名的政变,建立由天皇主导的新政府。1867年一月二日九时左右,萨摩,尾张,越前及安艺的藩兵浩浩荡荡地前往各处宫门,要求接受警卫工作,原先驻守在宫门的会津及桑名藩兵见对方来势汹汹,只好撤离宫门.到了下午所有接到天皇召令的公卿,藩主,志士都齐集在宫廷后,明治天皇宣读由大久保利通,岩仓具视等人联合草拟的[王政复古]文案,到了晚上第一次三职会议正式召开,经过长时间的辩论,终於达成了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的决议,并由松平庆永及德川庆胜二人到二条城说服德川庆喜主动辞官,纳地.德川庆喜眼见自己在京都兵力不足,只好假装同意会议的决定,但须与老中们商量过后才可答覆朝廷.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与倒幕派在京都发生武力冲突,德川庆喜只得暂时率兵前往大阪.
庆喜面对朝廷及倒幕派的苛刻要求,迫于一战,带领幕府军一万五千人由大阪进攻京都,决战为数五千人的政府军,最后幕府军却于鸟羽及伏见两地大败,庆喜只得逃回江户。
最后,庆喜在海军奉行胜海舟游说下,同意投降,在1868年5月,德川庆喜交出江户,改封于静冈,领70万石地,江户在德川幕府265年的统治下结束。1868年处分德川氏时,决定由田安龟之助(德川家达)继承宗家,封于骏府七十万石。7月庆喜迁至骏府。
1880年(明治13年)恢复正二位,后为公爵。他在静冈时期生了许多子女(男女共二十一人),并醉心于狩猎和照相。1897年移居东京前有意远离政治中心。1898年才首次会见明治天皇和皇后。1913年(大正2年)七十七岁时死去。涩泽荣一所编《德川庆喜公传》既是庆喜的传记,也是最大的一部从幕府方面着眼的幕末史。
退任将军后,德川庆喜对政治活动兴趣明显减退,连一些旧家臣因在新政府任职,他为免被人猜疑,亦尽量避嫌而不见面。反而热衷于投入摄影、狩猎、民谣歌曲研究等趣味的生活之中。他在日本的摄影史享有一定地位。徳川宗家的家督由他的养子德川家达,田安家的龟之助接任。1897年(明治三十年)他从静冈回到东京居住。翌年他前往皇居(即前江户城)参觐明治天皇,之前他因为自小便受水户藩盛行的尊王学说薰陶影响,认为自己是乱臣贼子,故一直都无意面见天皇。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他被册封为公爵。1913年因肺炎而逝世,享年七十六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