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她不愧是巾帼英雄,请你举两个巾帼英雄的例子,用一句话概括她们的故事(除花木兰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1:27:41
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她不愧是巾帼英雄,请你举两个巾帼英雄的例子,用一句话概括她们的故事(除花木兰外)
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她不愧是巾帼英雄,请你举两个巾帼英雄的例子,用一句话概括她们的故事(除花木兰外)
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她不愧是巾帼英雄,请你举两个巾帼英雄的例子,用一句话概括她们的故事(除花木兰外)
穆桂英
1.穆桂英 -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帅时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穆"姓,卫聚贤《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是"慕容"一语的音转.慕容氏作为古代鲜卑贵族,久有尚武的传统.欧阳修《杨琪墓志》写到:"杨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翦伯赞先生曾经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中指出,杨琪既娶于穆容氏,杨文广与穆容氏联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乡,《保德州志》说是"穆塔村"(又写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一如"杨家庄"之作"杨各庄".此外,据说北京密云和顺义也各有"穆家寨",同样传说是穆桂英的家乡.这固然反映了民间杨家将传说的广泛流行,也可能与慕容氏等少数民族在塞上的广泛分布有关.
2.穆桂英也是个“杨门女将”.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业的孙媳妇.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民间却流传了许多故事.
穆桂英与佘赛花有许多共同点.她们她们都不是中土人.佘赛花是佘族人,穆桂英是穆家村来的;她们都在战场上认识了丈夫.佘赛花是因为打败了杨业,杨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败将;她们俩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
穆桂英比佘赛花高出一筹的是战术.许多她的故事都关系到她的战略.佘赛花的战争故事却是寥寥无几.
杨家将都是豪杰,都会为国家付出一切代价,特别是杨门女将,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
3.穆桂英及杨门女将的结局
在大多数叙述杨门女将的故事中都没有提到杨门女将的结局,除了有些故事中曾提到大刀王怀女是在平定侬智高叛乱时被敌人用车轮战,筋疲力尽之后不慎掉入陷马坑,被敌人乱刀砍死.杨门女将中的杨八姐则是在一次平定湖北当地土著叛乱的战斗中阵亡.比较系统的有关杨门女将的结局故事出自甘肃武威地区.
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英勇的穆桂英,眼看从峡正面夺关难以突破,便举目向峡西山峰望去,只见头顶上紫雾祥云缭绕,古松翠柏依崖托云,那险峻的石峰直插云空,在层峦屏嶂之中,向东横空伸出一个悬崖,便想攀上它去以便观察敌情,可是上崖无路,大队人马难以登攀.穆桂英只好带了两名女将,寻到一条微径山道,紧紧扒着峭壁的光背,弯弯曲曲,从山脚伸到山顶她们便沿山径爬去,不知爬了多少时辰,也不知摔了多少跤爬呀爬呀,呀攀呀,终于爬到那座突兀的悬崖.登高远望,视野顿开.
穆桂英向峡口了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原来西夏见此崖地势险要,早就在崖西埋伏了一支西夏兵.见穆桂英攀上来观察地形,就下了毒手.
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西夏伏兵见只有几个人上来人就一齐杀出,要抓活的.杨门女将们挥剑跟西夏兵将展开一场厮杀.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
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
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若是真无此人怎么会有那么多故事呢,具考证穆桂英生于996卒于1063年,死的时候已经67岁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39084.htm
秋瑾
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翌年,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
秋瑾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光绪三十一年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决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七月十三日在大通学堂被捕.七月十五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光绪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孙中山先生和宋床龄先生对秋瑾都有很高的评价.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16年8月16—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说:“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 ’之句,则传诵不忘.”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1979年8月宋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http://baike.baidu.com/view/5999.htm
秦良玉(1574或1584~1648) 字贞素,土家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
女娲,黄道婆,花木兰,扬门女将,梁红玉,冯婉贞,平阳公主.
汉代开国第一后...
全部展开
秦良玉(1574或1584~1648) 字贞素,土家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
女娲,黄道婆,花木兰,扬门女将,梁红玉,冯婉贞,平阳公主.
汉代开国第一后--吕稚;
南北宋朝最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才女--卓文君,蔡文姬;
和亲公主--王昭君;
中国第一女皇帝--武则天;
中国第一女首相--上官婉儿;
代父从军--花木兰;
战场巾帼--杨门女将,穆桂英;
一代皇后--孝庄太后;
巾帼烈女--冯婉贞,秋瑾,粱红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