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和科普有什么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1:00:43
科学文化和科普有什么区别?科学文化和科普有什么区别?科学文化和科普有什么区别?这很容易理解.毕竟,无论从2003年第一届科学文化研讨会算起,还是从2007年第一辑科学文化丛书出版算起,这个概念总共还没

科学文化和科普有什么区别?
科学文化和科普有什么区别?

科学文化和科普有什么区别?
这很容易理解.毕竟,无论从2003年第一届科学文化研讨会算起,还是从2007年第一辑科学文化丛书出版算起,这个概念总共还没出现十年.绝大部分科学文化类文化产品,今天还被人误称为“科普”.我现在也还是“中国科普作协”的会员.如果我想加入一个叫“科学文化”的社团,我都找不到地方去申请.
江晓原、刘兵、刘华杰、田松这些人是推广“科学文化”理念的主力,我和他们也都认识.不是他们的宣传,我都不知道这个最能反映自己工作特征的词汇.不过他们是学者,从学者角度把科学文化理解成一些学术理论研究.而我则认为,科学文化首先是现实中早就存在的一种文化,这几位学者的研究,是对这类现实文化的总结和提练.可以视为科学文化领域的一部分,但不是它的全部.
对于科学文化作品来说,科学知识不是核心,而是素材.科学文化作家用这些素材去讲“善”,去构建“美”.然而,这些“善”与“美”因为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所以不同于传统人文文化中的“善”与“美”.科学文化作品的核心是人,不是知识.
其次,由于科普只是传播知识的手段,目的在于将专著或者教材里令人生畏的知识普及出去,因此它的知识含量必定少于学术专著.当然,科学文化作品也是如此,其中的知识含量不可能比专著更艰深.然而由于科学文化意在挖掘知识基础之上的善与美,所以它是一种再创造,而科普只是对现有知识的稀释.
正因为缺乏原创性,如今出版界搞纯粹的科普作品普遍使用枪手.反正都是那些科学知识,不如从大学里找一些读过某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在把本专业知识搞准确的前提下,尽可美化一下文字就行.稿费标准也远低于原创作品.
而从事这些工作的写手也不当真,因为基础知识的内容很少变化,他们往往不避讳东抄西抄来拼成一部科普书.科学文化完全相反,不管是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意在挖掘科学中的人文内涵,因此它是一种原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渗入了作者的个性,
再次,因为目标是普及,所以科普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创作,作者心目中的读者一定比自己懂得少.绝大部分科普作品要么以少年儿童为对象,要么以“工农兵”等低知识阶层为对象.而科学文化主要是写给知识阶层的读物,作者和读者是平等的.当我动笔时,我就要明确是在写给和自己同样智力水平的人.
在没有科学文化这个概念时,许多优秀的科学文化作品都被混于科普.现在这个牌子在文化界、出版界也并不响亮,我本人所有出版物都没有打上这个标签.人们提到我,要么说我是“科幻作家”,要么说我是“心理作家”,并不清楚它们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类别.
不过没关系,一个概念从出现到被世人理解,有个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很正常.我愿意为此而努力.
其余的朋友都没有问过这个问题,然而我估计这不能说明他们就知道它的意思,因为当他们再向其他人介绍我时,从未提过这个概念.这很容易理解.毕竟,无论从2003年第一届科学文化研讨会算起,还是从2007年第一辑科学文化丛书出版算起,这个概念总共还没出现十年.绝大部分科学文化类文化产品,今天还被人误称为“科普”.我现在也还是“中国科普作协”的会员.如果我想加入一个叫“科学文化”的社团,我都找不到地方去申请.
江晓原、刘兵、刘华杰、田松这些人是推广“科学文化”理念的主力,我和他们也都认识.不是他们的宣传,我都不知道这个最能反映自己工作特征的词汇.不过他们是学者,从学者角度把科学文化理解成一些学术理论研究.而我则认为,科学文化首先是现实中早就存在的一种文化,这几位学者的研究,是对这类现实文化的总结和提练.可以视为科学文化领域的一部分,但不是它的全部.
对于科学文化作品来说,科学知识不是核心,而是素材.科学文化作家用这些素材去讲“善”,去构建“美”.然而,这些“善”与“美”因为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所以不同于传统人文文化中的“善”与“美”.科学文化作品的核心是人,不是知识.
其次,由于科普只是传播知识的手段,目的在于将专著或者教材里令人生畏的知识普及出去,因此它的知识含量必定少于学术专著.当然,科学文化作品也是如此,其中的知识含量不可能比专著更艰深.然而由于科学文化意在挖掘知识基础之上的善与美,所以它是一种再创造,而科普只是对现有知识的稀释.
正因为缺乏原创性,如今出版界搞纯粹的科普作品普遍使用枪手.反正都是那些科学知识,不如从大学里找一些读过某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在把本专业知识搞准确的前提下,尽可美化一下文字就行.稿费标准也远低于原创作品.
而从事这些工作的写手也不当真,因为基础知识的内容很少变化,他们往往不避讳东抄西抄来拼成一部科普书.科学文化完全相反,不管是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意在挖掘科学中的人文内涵,因此它是一种原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渗入了作者的个性,
再次,因为目标是普及,所以科普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创作,作者心目中的读者一定比自己懂得少.绝大部分科普作品要么以少年儿童为对象,要么以“工农兵”等低知识阶层为对象.而科学文化主要是写给知识阶层的读物,作者和读者是平等的.当我动笔时,我就要明确是在写给和自己同样智力水平的人.
在没有科学文化这个概念时,许多优秀的科学文化作品都被混于科普.现在这个牌子在文化界、出版界也并不响亮,我本人所有出版物都没有打上这个标签.人们提到我,要么说我是“科幻作家”,要么说我是“心理作家”,并不清楚它们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类别.
不过没关系,一个概念从出现到被世人理解,有个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很正常.我愿意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