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3:14:57
谁知道“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子曰:君子不器.  如照字面翻成白话就很好笑了——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提到这个思想,我常说我们中国人实在了不起

谁知道“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子曰:君子不器.
  如照字面翻成白话就很好笑了——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提到这个思想,我常说我们中国人实在了不起,各个懂得哲学,尤其骂人的时候更是如此.譬如说:“你是什么东西?”拿哲学来讲,我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因为人的生命究竟怎么回事,还搞不清楚嘛!所以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
  但孔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从表面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当演工友的时候,就是规规矩矩扫地倒茶,当演大官的时候,温温和和就是作官,干哪一行就是哪一行.“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功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所以君子不器放在《论语》中《为政》篇,就是说明为政在这方面的道理,换句话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
  《论语》在这里讲到了君子,什么是君子呢?下面提到: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儒家孔孟思想,经常提到君子,什么是君子?将来我们还要讨论到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这里不发挥.我们这里只讲子贡问“君子”,孔子是怎么答复他的?孔子说,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跟从你,顺从你.古今中外,人类的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理想非常的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接着下来,对于君子的涵义,又有一说: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讲到这里,君子的道理还没有讲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过去的历史,对于人才,有三个基本的原则,便是才、德、学.有些人的品德是天生的——品德往往大半出于天性——但没有才能.我们知道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这种人到大后方坐镇,好得很;教他设法打开一个局面,冲出去,那他办不到,他没有这个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没有开创之才.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而才德两个字很难兼全的,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那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那所缺的一面.有些人虽然天生有才有德,但还是须要学问来培养的.
  讲到学问,就须两件事,一是要学,一是要问.多向人家请教,多向人家学习,接受前人的经验,加以自己从经验中得来的,便是学问.但“学而不思则罔”,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处.如此可以作学者,像我们一样——教书,吹吹牛,不但学术界如此,别的圈子也是一样,有学识,但没有真思想,这就是不切实际的“罔”了.
  相反的,有些人“思而不学则殆”.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便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
  尤其是目前的中国青年,身受古今中外思潮的交流、撞击,思想的彷徨与矛盾,情绪的郁闷与烦躁,充分显示出时代性的紊乱和不安,因此形成了青少年们的病态心理.而代表上一代的老辈子人物,悲叹穷庐,伤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有日暮途穷,不可一日的忧虑;其实童稚无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人间,宛如一张白纸,染之朱则赤,染之墨则黑,结果因为父母的主观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涂涂抹抹,使他们成了五光十色,烂污一片,不是把他们逼成了书呆子,就是把他们逼成太保,还不是真的太保.我经常说,真太保是创造历史的人才.所以老一辈人的思想,无论是做父母的,当教师的,或者领导人的,都应该先要有一番自我教育才行.尤其是搞教育、领导文化思想的,更不能不清楚这个问题.
  所以青少年教育的问题,首先要注意他们的幻想,因为幻想就是学问的基础.据我的研究,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的个性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成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理想加上学问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事业就是少年理想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成果.所以我说历史文化,无论中外,永远年轻,永远只有三十岁,没有五千年,为什么呢?人的聪明智慧都在四十岁以前发挥,就是从科学方面也可以看到,四十岁以后,就难得有新的发明,每个人的成就都在十几岁到二三十岁这个阶段,人类在这一段时间的成果,累积起来,就变成文化历史.人类的脑子长到完全成熟的时候,正在五六十岁,可是他大半像萍果一样,就此落地了.所以人类智慧永远在这三四十的阶段作接力赛,永远以二三十年的经验接下去,结果上下五千年历史,只有二三十年的经验而已.所以人类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从哪里来的?人生究竟如何?还是没有绝对的答案.因此,有了思想,还要力学.上面所说,有了学问而没有思想则“罔”,没有用处;相反的,有了思想就要学问来培养,如青少年们,天才奔放,但不力学,就像美国有些青少年一样,由吸毒而裸奔,以后还不知道玩出什么花样.所以思想没有学问去培养,则“殆”,危险
  | 我来评论 | 投诉 |↑回页首 |
  回答者:hg600016 级别:新手 (2005-08-15 12:47:57)
  孔子说:“君子不器.” (《为政篇》)
  依据《系辞传》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古人多是在“道”(德)与 “器”对举的意义上理解这句话.如朱子就在“德体器用”的基础上将之解释为:“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怎样看待孔子的多能(多才多艺)?孔子认为自己多能只是因少时贫贱,为谋生才不得不多学几项手艺啊.孔子认为这些手艺、技艺只是谋生手段,因而是“鄙事”,所以君子也就不必强求自己“多才多艺”.由此,就不能由“君子不器”得出君子必须多才多艺的结论.孔子曾问弟子赐这样一个问题:“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赐对此作了肯定回答并反问到:难道不是这样啊?孔子回答说:“非也!予一以贯之.” 重要的不是多,而是要有个一贯处.这个一贯处就是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
  如果“君子不器”表明君子既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也不必多才多艺,那么孔子想要表明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子牢在这场对话最后补充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吾不试,故艺”,朱子对此的解释是:“言由不为世用,故得以习于艺而通之.” 朱子在此的解释与他将“不器”解释为“用无不周”表达的是同样一个意思,因而这里面凸现的依然是个道体器用的关系.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说:“君子不器”乃是说一个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多才多艺,而是要通于艺、游于艺.而“器”呢?器就是指那些非君子拘于一才一艺,或某几种技艺和技能,“这里的‘器’就是指脱离了原发境域的技艺;它堕落为有某种固定形式、并因而难于彼此沟通的谋生技巧和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