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需要一个趣味作文的教案,能帮帮我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06:31:09
我也需要一个趣味作文的教案,能帮帮我吗
我也需要一个趣味作文的教案,能帮帮我吗
我也需要一个趣味作文的教案,能帮帮我吗
一、趣味故事
动画设计:
环境:郊外的路上,轻风拂面,杨柳依依.
人物:文宇老师 思文(男) 思语(女)
故事情节:
周末,老师带着他的两个得意门生去郊游,大家谈笑风生,心花怒放.三个人说到“朋友”这个话题,文宇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给你俩讲个故事好吗?”
思文、思语:“好极了!老师你真棒!”(两人又说又跳)
老师:从前,有一个仗义的人,广交天下豪杰,临终前对他儿子讲,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思语:“一个半朋友?朋友还有半个的”(思语一脸的迷茫)
老师:“是啊!这儿就是个悬念!你别急,且听我说.”
老师:“儿子先去了他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快叫来自已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自已儿子却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人能为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已亲生骨肉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作你的一个朋友.
思文:“这人真够义气,确实是个靠得住的朋友!”(思文竖起了大拇指!)
思语:“那还有半个朋友呢?”
老师:“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把同样的话叙说了一遍.
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 ,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不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称作你的半个朋友.
思语、思文:“原来这样!够玄的了!”(二人作恍然大悟状)
二、精妙点拨
老师: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跌宕人入胜;云横断岭知何处,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文:什么叫“文似看山不喜平”?
老师:“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有悬念,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思语:写文章为什么宜曲不宜直呢?
老师:这是生活本身所决定的.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和斗争的.生活中有曲折,文章在反映生活时就应有变化.文章就要这与出它的曲折变化,这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文章写得曲折,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平庸的写法,难以表达复杂的生活;简单的安排,不易表现丰富的内容.平铺直叙,竹筒倒豆子,倒是很痛快,但是没有味道.
思文:老师,请你举个例子好吗?
老师:好的,有篇名为《猎狮》的小说很有意思.讲的是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思文:文章虽然短,但是写得很巧妙.
老师:对!这是一篇获奖的小小说,篇幅虽知,却曲折跌宕,全文凭借顺笔与逆笔,掀起三个波澜: 1、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顺笔)巴布不幸身亡.(逆笔) 此为第一个波澜;2、伊莉薇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顺笔,却得到一个“狮尸”:逆笔,此处为第二个波澜3、伊莉薇娜再索夫尸:顺笔,弟回电:巴布在狮腹内:逆笔;此处为第三个波澜.一切在意料之外,在情理之中.
思语:有趣极了!
思文:把文章写得曲折动人,有哪些章法可依呢?
老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环环相扣,波澜起伏,逐层深入,推向高潮.
板书: 一、环环相扣,波澜起伏,逐层深入,推向高潮.
比如你们喜欢的《武松打虎》,作者没有直写武松一下就和老虎相遇,以至几拳把老虎打死.武松这个形象的塑造,是靠了曲折的情节的.作者为他设下了种种关卡和伏笔,一层一层,一步一步,由缓到急,由弛到张,把情节推向了高潮.先是写武松惊人的酒量,一下喝了十八碗;又写他三次看到县府通告冈上有虎的榜文,但他对这些均若无其事.
思文:我知道,作者写这些,都是为以后武松打虎的高潮作烘托和铺垫.
老师:对!聪明!当他上到山冈时,也未写到老虎,及至老虎真的出现时,武松虽仓惶应战,但也没有写他如何打老虎,而是写他一躲再躲,在退却之后,才用棒打去,恰在这时,偏偏把棒打在松树上,将哨棒断作两截,真是险上加险,这样,武松只得徒手与老虎搏斗,这才更显出了武松的勇猛.但在写搏斗时,笔也未放在武松身上,而是集中写了老虎的凶猛,写它如何扑、掀、翦、咆哮、挣扎等,尽管如此厉害,老虎最后还是被武松用拳头打死了,这就反衬了武松的勇猛.作者在这里用了欲张先驰的笔法,在高潮到来之前,作了种种烘托和铺垫,为高潮“蓄势”,然后由远及近,由缓到急,一步一步把武松带入高潮.这不仅有力地塑造和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而且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
思语:这样看来,文章写得曲折,就要勇于创新.
老师:对!你非常有悟性.
思文:那第二个方面呢?
老师:第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巧设伏笔、摇曳多姿.
板书:第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巧设伏笔、摇曳多姿.
老师:你们俩谁来说说四大名著中带“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带“九”字的故事?
思文:我先说!有“三打祝家庄”、“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三请诸葛亮”……
(手舞足蹈,一幅得胜者的神情)
思语:还有“三气周瑜”、“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用手示意思文不要说完,不甘示弱)
老师:对!你们真不错,还有“五关斩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等等,这些精彩的故事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甚至要到九呢?作者是不是单纯为追求奇特的情节呢?恰恰相反,曲折的情节,正反映了曲折的生活,
思文:老师.第三点呢?
老师:第三是要做到:抑扬顿挫,迂回曲折;有张有驰,节奏分明.
板书:第三、抑扬顿挫,迂回曲折;有张有驰,节奏分明.
思文:老师,你再举个有趣的例子!
老师:好!让我想想!
从前,有一个大财主.他的祖母九十大寿时,他决心张罗个大场面好好地为老太太庆祝一番.因此在亲朋好友满座后,又请来本村一位很有文墨的私塾先生来为老太太撰一对联.老先生将墨蘸饱,对老太太上下量了一番,见她鹤发童颜、正襟危坐、顾盼生辉,犹如仙人.于是低头略一深思,写出了一联:“这个婆娘不是人.”老财主及其儿孙一见,不禁勃然大怒,有的抡起拳头就要揍老先生.就在拳头尚未落下去之际,老行先生又写出了第二联:“九天仙女下凡尘.”举座皆惊、皆喜,老财主及其儿孙更是乐不可支.正当大家高兴的时候,第三联又出来了:“儿孙个个都是贼.”举座哗然,老财主和儿孙们又怒上心头,有的又要采取行动.转眼间,老先生写出了最后一联:“偷得蟠桃奉至亲.”大家又都转怒为喜.
思文:这个私塾先生真够有意思,他好说夕说,最后还是把财主逗乐了.
老师:第一、三联的确是够“坏”的,但正是因为这两联坏、糟,二、四联才显得那么美、好:“这个婆娘不是人”,——原来是“九天仙女”;“儿孙个个都是贼”——能上天宫瑶池蟠桃园里偷来蟠桃为老太太祝寿,这个本事谁有?
思文:老师,老先生使用的是文学手法中的“先抑后扬”的手法吧!
老师:作为“抑”,如果没有很“坏”、“很糟”的东西去抑,那么,后面想“扬”也“扬”不起来,或“扬”而不“高”.当然,如果根本不用“坏”东西“抑”,而一开始就用“好”东西夸,那么不论如何夸,也显得很平,比如“这位老太太不平常,就是天仙也比不上;儿孙个个有本事,胜过当年孙猴子……
思文:那最后一个方面呢?
老师:要注意写得峰回路转,交错变化,巧设误会,引人入胜.
板书:第四、峰回路转,交错变化,巧设误会,引人入胜.
可以运用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
老师:对!还可以运用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给我你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