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故事与名言如题,谁能告诉我唐太宗李世民有名的故事与名言?(ps:顺便再问一下,《贞观长歌》的主题曲是什么?)3Q!:)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18:31:00
唐太宗的故事与名言如题,谁能告诉我唐太宗李世民有名的故事与名言?(ps:顺便再问一下,《贞观长歌》的主题曲是什么?)3Q!:)
唐太宗的故事与名言
如题,谁能告诉我唐太宗李世民有名的故事与名言?
(ps:顺便再问一下,《贞观长歌》的主题曲是什么?)
3Q!
:)
唐太宗的故事与名言如题,谁能告诉我唐太宗李世民有名的故事与名言?(ps:顺便再问一下,《贞观长歌》的主题曲是什么?)3Q!:)
1,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
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
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
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
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
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
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
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
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
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
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
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
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
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
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
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
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
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
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
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
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
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
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
2.唐太宗反腐故事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对左右大臣说,我曾讲过,贪官们无不爱财,其实他们并不懂得应当怎样爱财.就拿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来说吧,俸禄都很优厚,一年所得,数目很大.若受人贿赂,不过数万,一旦败露,官职、俸禄全被剥夺.这岂是懂得爱财?上算吗?唐太宗善于设身处地为官员们着想,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教育他们切莫去做那些将会导致身败名裂、人财两空的贪赃枉法的事情.唐太宗不反对官员“爱财”,但反对他们爱财过度成为贪财,反对“受人财贿”,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他告诉身边的大臣,官员爱财要取之有道,要通过合法途径取得.靠合法收入———俸禄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如果有非分之想,如果贪得无厌,就可能落得“一朝彰露,禄秩削夺”的下场.从官员的私利来说,也是很不划算的事情.他要官员们学会算这笔账.
为了加深左右大臣的印象,唐太宗又说,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宰相名叫公仪休,爱吃鱼,成为一种嗜好,但从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鱼.这样,他就能长久吃到鱼.因为他不接受别人的贿赂,不用担心有一天蹲大牢而吃不上鱼.无论君主,还是官员,都不能贪.如果君主贪婪,必定导致亡国;如果官员贪婪,必定遭致身败.《诗经》写道:“大风有隧,贪人败类.”(见《诗经•大雅•桑柔》,意为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此话诚然不错.唐太宗告诫官员,站得正,才能立得稳.如果有贪欲,倒霉的就不仅是贪者个人:主(国君)贪丧国,臣贪亡身.“贪者败类”,贪者一人,会贻害很多人.从大处讲,会殃及一国;从小处而言,会殃及家庭、家族.
接着,唐太宗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载于《水经注•沔水》,说的是战国时代秦惠王想攻打蜀国,苦于不知道到蜀国的路怎么走.于是想出一条计策,命人刻五头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后面挂着黄金.蜀国的人见了,以为牛拉屎能拉出黄金.蜀国国王贪图黄金,乃派出五位大力士,将石牛拉到蜀国.这一来,就开辟了一条由秦国到蜀国的通道,这正是秦惠王所希望的.秦国的军队随后而至,攻打蜀国,蜀国很快被灭亡了.
第二个故事载于班固《汉书•酷吏传•田延年传》.说的是汉代担任大司农职务的田延年,征用民间牛车3万辆,用来租赁生利.每辆车租金原先为1000钱,田延年用欺诈手法增加至2000钱,共得6000万,并将其中的一半即3000万私自吞没.他在做这件事情时,其冤家对头眼睛正盯着他,秘密地搜集其违法乱纪的材料.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冤家对头的掌握之中.于是田延年贪污3000万钱的事很快被揭发出来.大将军霍光说:“先把他关到牢里,然后交由大臣们公议处置他的办法.”田延年自知罪孽深重,又害怕受到惩处,说道:“我何面目入牢狱!”遂自刎而死.
讲完了这两个故事,唐太宗感慨颇深,叹道:像蜀国国王和田延年这样的人,在历史上真是数不胜数啊!现今我要以蜀王为借镜,你们也应当以田延年为前车之鉴,不学他们的样子.以上两则故事,并非虚构,而是见于史书记载的真人真事.唐太宗用历史上的这两件事,有力地印证了主贪丧国、臣贪亡身的道理.大臣们听了,定当惊出一身冷汗,定当深长思之,信服唐太宗所说的道理.
教育与法制相结合唐太宗在给大臣们上“反腐课”的时候,既以教育者自居,又将自己置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他说,不仅官员们不能有贪欲,作为一国之君,他自己也不能有贪欲;不但官员们要吸取田延年因贪而败亡的教训,他自己也要吸取蜀王因贪而亡国的教训.他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告诫大臣们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位皇帝能这样做,是难能可贵的,是罕见的.
贞观二年唐太宗那堂“反腐课”,是讲历史教训.贞观四年,他给王公大臣上了一课,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反贪.唐太宗说,人要知道畏惧,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我终日孜孜以求,不但怜惜百姓,为他们忧虑,而且也希望你们长保富贵.天不是不高,地不是不厚,我所以始终兢兢业业,就是因为畏惧天地(害怕做错了事遭到天地神灵的惩罚).你们如能像我畏惧天地那样,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则不但百姓安宁,而且自身常得欢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钱财过多未必是好事(唐太宗在贞观初年说到,珍宝乃“身外之物”),此言可为深诫.如果徇私贪浊,不但败坏法纪,而且损害百姓.纵然事情没有败露,内心岂不经常忐忑不安?人老是处于恐惧状态,惶惶不可终日,时间长了,是会得病的.因贪赃而恐惧,因恐惧而致死,这样的事不是没有.大丈夫岂能因一时贪图财物,而害及身家性命,并且使子孙后代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你们应当好好思量我这些话.
唐太宗给贪官们把脉把得很准,他知道贪官们心里在想什么.古今贪官的心理是相通的.我们不是听说,当代一些已经败露的贪官,他们在被“双轨”和逮捕之前,犹如惊弓之鸟,耳闻警车之声,即心惊肉跳,见到检察院的人,吓得面无人色吗?贪官们只要伸出了贪婪之手,他们就再也不会坦然地面对世人,再也不会有一日之安宁,就要惴惴不安地度日.古今贪官都是如此.唐太宗以上一番话,是会引起在场的王公大臣们的震撼的———无论他们是廉是贪.对官员,反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反贪教育断断不行,仅有反贪教育也断断不行.
3.唐太宗爱民故事
唐太宗对有功之臣李世绩更是关怀备至.李世绩回朝任兵部上书时,积劳成疾,重病缠身.太宗亲自探望,敦促太医认真治疗,甚至过问李世绩所服药物.太医向李世民禀报说:“此病乃多年风寒淤积所致,我有一验方,其它药物都有,只缺‘须灰’一味”.太宗迫不及待的问:“须灰是何药,能找到吗?”太医解释说:“须灰就是胡须所烧成之灰”.太宗一听,马上说道:“这药我有”.立即命人取来剪刀,亲自将自己胡须剪下,烧成灰后,又亲自将须灰调入药中,让世绩服下.李世绩服药后,病情迅速好转,很快便痊愈了.世绩被太宗剪须一事感动得“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唐太宗亲手将李世绩扶起,温和的说:“朕赖卿以安社稷,卿安则社稷安矣,朕煎须以治卿病,乃是为社稷计,不为卿一人之私也,何谢之有?”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诚然是也.
还有一次,唐太宗邀请李世绩入宫赴宴,世绩开怀畅饮,喝得大醉,在酒席上酣睡不醒.太宗担心他受凉,脱下自己的长袍,轻轻盖在李世绩身上.在场之人,无不为太宗爱护功臣的仁慈之心而感动万分.
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歌曲名称:《贞观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