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丞相/宰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5:49:18
在中国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丞相/宰相?
在中国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丞相/宰相?
在中国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丞相/宰相?
中国第一宰相 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秦朝名相 李斯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西汉开国名相 萧何
萧何 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朝初年丞相.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首, 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他不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在汉初恢复时期,都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风度和治国才能,几千年来都被人们所称颂.
汉初名相 陈平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西汉阳武(今中国中部河南原阳东南)人. 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有大志,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他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定三秦时,又归汉,任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诸役,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曾建议用反间计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
蜀汉名相 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司马徽、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州、益州(今四川大部和湖北一部),谋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联合孙吴,对抗曹魏而后统一天下的建议. 诸葛亮一生谨慎,"长于巧思",他革新了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制造的"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
初唐名相 房玄龄
初唐名相 房玄龄 (579—648)唐朝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以字行.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他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他与谋臣猛将密相交结,使他们各尽死力.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秦王弟兄间争夺皇位,太子建成在高祖前谮毁他和如晦,遂同被斥出秦王府.
大唐名相 魏征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贞观元年(83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
北宋抗辽名相 寇准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临渭区下吉镇)人. 北宋真宗朝三任宰相,封为莱国公,谥号忠愍,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政治家.寇准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中进士.他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为太宗重用,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参决政事.太宗尝以魏征相比.寇准为官清正廉洁,在广大中原人民群众中享誉崇高,甚至于连辽邦也深为敬佩.寇准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官位升到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却没有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
北宋名相 王安石
王安石 (1021~1086)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元代名相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元代著名政治家,三朝重臣.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辽皇族子孙.金宣宗时,任左右司员外郎.1215年降蒙古,随成吉思汗西征,占卜星象及行医.拖雷监国和窝阔台即位后,日益受重用.1218年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从军参政,官至中书令(宰相).1231年,任掌汉文字的必赤长(汉人称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明朝名相 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明朝名相,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生于江陵草市,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世人称他为“张江陵”. 他在为官期间,大胆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清代名相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23岁取秀才,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咸丰四年(1854),湘勇练成水陆两军17000多人,成为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