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全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4:29:24
求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全文求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全文求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全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

求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全文
求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全文

求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多次讨论,听取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就《建议》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建议》稿还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六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能.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依据和前提.《建议》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世纪的头五年,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我国摆脱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地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比2000年的13395亿元增长1.3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上了一个大台阶,预计2005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3800亿美元,比2000年的4743亿美元增长1.9倍多.预计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7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这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建议》全面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有利.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些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快发展自己,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有十三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明显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科技教育基础,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还有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今后五年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加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多.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和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
总之,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倍努力做好工作,迎接新的挑战、新的任务,使我们国家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和光荣使命.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这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为此,《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需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深刻理解.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要始终把握好的重大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没有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是做不到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如果忽视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种经济发展是不能持续的,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可能妨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问题.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要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这是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着力解决好经济结构问题,才能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就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较快发展.
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要切实抓好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是要坚持实现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搞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这里主要就两个重要目标作一点说明.一是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比中央以前提出的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要求更高了一些.这是综合考虑“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五年发展的各方面条件提出的,这个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二是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是针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重的问题而提出的,突出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各个方面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还很大,通过努力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各地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扎实稳步地推进.
(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主要通过市场作用和必要的宏观引导,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建设.三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需要强调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还会加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保护资源和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建议》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协调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各区域的发展导向和总体思路.还着重在三个方面提出了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途径.一是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根据各个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重视发挥城市群的集聚效应.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点:一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三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四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减少与国外的知识产权纠纷.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增强科技竞争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一些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潜力.
从根本上说,加快科技发展,全面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着力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五)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议》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放在重要位置,特别强调要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这是因为,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同时,要搞好“五个统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都要靠深化改革.因此,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议》对“十一五”时期深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里就几个问题作点说明.
第一,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重点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只有坚决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也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才能集中精力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也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坚决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中介组织和市场,同时把该管的事切实管好,并要适应新的情况,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管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特别要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全社会投资活动的引导、调控和监管.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能分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第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需要加大力度,继续推进.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健全各类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同时,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第三,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要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增值税制度,实现增值税转型.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这是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与安全.要继续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在深化改革中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对外开放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在纺织品贸易、知识产权、能源资源等方面,新的矛盾和问题还会继续出现.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一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二是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要进一步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别要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
就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是我们要长期面对的突出难题.未来一个时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就业矛盾相当突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同时,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城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努力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
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议》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对农村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费,认真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的子女就学困难问题.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现象.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政策.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要努力创造更多更好适应广大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要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服务能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重大,必须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工作.要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同时,要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建议》专门阐述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关于“十一五”时期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
“十一五”时期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有许多“两难”的棘手问题需要解决.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内储蓄率也较高,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也有可能主要依靠国内需推动发展.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以合理的规模和速度增长,更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要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国外需求.要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是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必须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增进经济社会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引导和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任何国家都有宏观调控,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又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变化的时期,搞好宏观调控尤为重要.要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宏观调控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我们国家大,各地情况不同,发展很不平衡.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中央在制定方针政策时,要考虑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也要照顾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利益,区别对待.地方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做好工作,但必须维护和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自觉顾全大局,这是贯彻全国“一盘棋”的要求.要坚决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只有把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发挥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