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摆的等时性原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9:14:15
什么是摆的等时性原理
什么是摆的等时性原理
什么是摆的等时性原理
摆的等时性原理是指不论摆动幅度(摆角小于5°时)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现在人们公认伽利略发现了该原理,他在比萨的教堂中观察吊灯摆动现象时引发的结论.按照等时性原理,如果摆的振幅较小,那么摆动的周期同摆动的振幅无关.尽管在伽利略之前的好几个世纪中,等时性早已为阿拉伯人所熟知,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研究这一现象的科学家还是首推伽利略.他指出摆的周期并不取决于摆线上悬挂物的多少,而只取决于摆线长度的平方根.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悬挂在等长线上的一个软木球或一个铅球的摆动规律是相同的.
摆的周期公式为:T=2π*√(L/g).可见,摆的周期与摆长和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
对于摆长相同的钟摆(既绳长相同) 无论离最低点距离是多少(不超过圆的四分之一) 到达最低点的时间相同。
将摆线的一拱倒转,即对其底线作镜射,则此段摆线的最高点 C 变成最低点,若一质点从此段摆线任意点出发,在重力作用下沿摆线向下滑,则此质点到达最低点C所需的时间与出发点的位置无关。即:从任意两相异点出发,它们到达C点的时间相同。为π√(a/g),其中a为此段摆线对应的动圆半径。
应用
惠更斯在1657年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摆钟以后,逐渐发现单摆的等时性是有限制的——即在...
全部展开
将摆线的一拱倒转,即对其底线作镜射,则此段摆线的最高点 C 变成最低点,若一质点从此段摆线任意点出发,在重力作用下沿摆线向下滑,则此质点到达最低点C所需的时间与出发点的位置无关。即:从任意两相异点出发,它们到达C点的时间相同。为π√(a/g),其中a为此段摆线对应的动圆半径。
应用
惠更斯在1657年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摆钟以后,逐渐发现单摆的等时性是有限制的——即在摆角小于5°的时候,摆角的正弦值可近似的看做摆角的值,即Sin θ ≈ θ,从而有周期T=2π√(L/g)。
在不断的研究后,发现摆线的等时性不受摆角的影响,从而在1673年利用摆线的等时性制作出了具有真正等时性的摆钟。
不论振幅为多少,其周期是个定值,此定值等于 π√(4a/g)
证明
倒转后的摆线的参数方程为 x=aθ-asinθ, y=-a+a*cosθ , 质点下滑的出发点 P 所对应的参数为 θ′(0<θ′<π)。当质点下滑到参数为 θ 的点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质点丧失的势能转变成动能,所以质点在该处的的瞬时速度为 v(θ)=√(2ag(cosθ′-coaθ))。
另一方面,弧长 s 的微分为 ds=√((dx)²+(dy)²)=2a*sin(θ/2)dθ
于是,质点滑落到最低点 C所需的时间为 ∫[θ′,π](2a*sin(θ/2)dθ )/√(2ag(cosθ′-coaθ))
此值等于 π√(a/g),与θ′无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