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穿越到了宋朝(历史作文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0:46:29
假如我穿越到了宋朝(历史作文300字)假如我穿越到了宋朝(历史作文300字)假如我穿越到了宋朝(历史作文300字)生活告诉我们,要现实,要再现实一点,要学会伪装,要不然就要被社会淘汰.那就让我在文章中

假如我穿越到了宋朝(历史作文300字)
假如我穿越到了宋朝(历史作文300字)

假如我穿越到了宋朝(历史作文300字)
生活告诉我们,要现实,要再现实一点,要学会伪装,要不然就要被社会淘汰.
那就让我在文章中穿越吧!假如我可以回到宋朝.那是一个不是很强大,总是需要英雄的朝代.国家孱弱的时候总是会出旷世奇才.武能安邦的岳飞,发出了感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文能兴国的王安石,也会愤青一下“至今商女,尤唱后庭遗曲”;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三口铡刀让多少贪官闻风丧胆.这是一个言者无罪的朝代,你可以像苏轼一样被几次流放,你却不会因为冒犯权贵而丧命,这样的朝代令人向往,这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我们都梦想可以成为英雄,而不管你爸是不是李刚.
“凭杯莫谈觅封侯,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过于惨烈.我们还是温和点,做个良民吧.不妨也学学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士风范.几个朋友聊聊天,喝点菊花酒,几尽风雅之能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静静的田园之乐,不用为了房子而愁,“一花一木锄作田”.
首先,我要去探望下李后主——一位亡国之君.真是难为他了,这么有才华,写出的词洗尽铅华,质朴凝练.可历史却给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国君,某种意义上说,他有点像不愿意子承父业的富二代.于是,他的词就成了他那个时代的史诗“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不是个懦夫,不是像阿斗一样“此间乐,不思蜀也”,他也爱国,而且爱的深切“罗裘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一位不应成为一国之君的一国之君,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只有千年的怨和思,而恨或许早被时光冲淡了吧!
还是看看市民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吧.这里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这是一个家书抵万金”的时代.这个时候没有世纪佳缘,没有相亲节目,大家都还比较质朴,没有宝马,连自行车都没有.这是一个爱情朦胧,思念如酒的世界.这不柳永就要离开汴京,正在告别红颜知己呢,人,风景,情,就这样被定格了一千多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作文还是要自己写的,这样吧,给你些资料,加上合适的联想就是一片完美的作文了
宋朝(960年—1279年)
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 和南宋(1127~1279)
【宋朝历史】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

全部展开

作文还是要自己写的,这样吧,给你些资料,加上合适的联想就是一片完美的作文了
宋朝(960年—1279年)
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 和南宋(1127~1279)
【宋朝历史】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1127年使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国号释义】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宋朝国祚】
宋太祖赵匡胤是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设计了一套军事制度这套军事制度的核心就是防止武将拥兵自重,赵匡胤设计的军事制度非常错综复杂,这套制度致使整个宋代没有发生过一次军事政变,宋朝的国祚对比起中国其他王朝的国祚来说是比较长的,宋朝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而中国其他王朝的国祚一般都比较短,宋朝的长国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例外。
[编辑本段]立国之初
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庙号太祖。他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显德七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手下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后周官僚得知后已知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周恭帝被迫逊位。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与开宝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收揽兵权,(历史上流传处“杯酒释兵权”的戏剧性学说),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将领所管辖的士兵甚至不认识将领的事情屡见不鲜,宋朝因此得以免于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这也导致宋朝在军事上长期萎靡不振,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朝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其弟赵光义忙于即位,全国统一事业暂告停止。宋太祖弟赵光义即位,庙号太宗。太宗稳固统治地位后,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发进行北伐。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满,下令进攻燕京。结果在高粱河遭遇惨败。此役之后,宋朝的战略便转为被动。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再次北伐,结果又败,著名的大将杨业也在此役中阵亡。之后宋朝在对党项的战争中也多失败,四川又爆发民变。太宗的施政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太宗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此而开。太宗还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是飞白体。连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上的字也是太宗亲题。
太宗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金匮之盟起源于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杜太后称要赵匡胤死后先传光义,再传光美(后改名为廷美),再传德昭(赵匡胤长子)。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虽然有金匮之盟的说法,但是太宗却先后逼死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又贬黜廷美到房州,两年后廷美就死于谪所。太宗长子元佐也因为同情廷美而被废,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后襄王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太宗驾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幸亏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才顺利即位,庙号真宗。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编辑本段]步入盛世
宋真宗赵恒
太宗死后,真宗赵恒接替即位。真宗奉行太宗末年的黄老政治,无所作为。自从雍熙北伐之后,辽朝就经常在宋辽交界处抢劫杀掠,到景德元年(1004年)终于演变成大规模侵宋战争。宰相寇准力主抗战,结果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澶州城下,辽军被迫求和。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给辽绢廿万匹,银十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史称该和约为“澶渊之盟”。
后来,寇准渐渐失宠,最终被罢相。真宗开始信用一佞臣王钦若。王钦若擅长逢迎,深知真宗希望营造天下太平的氛围,于是极力鼓吹真宗封禅。王钦若本人也与另外一位宰相王旦联手,在各地制造很多“祥瑞”之象,深得真宗之意。结果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先后三次封禅。这严重损耗了民力。
真宗与皇后刘氏无子。一次真宗偶尔临幸刘氏的一名侍女李氏,结果李氏与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产下一子(赵受益),也就是后来的仁宗。后来刘氏与另外一名嫔妃杨氏共同抚养这名孩子。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真宗正式封赵受益为太子,并改名为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廿日,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位,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前代理军国大事。从此开始了刘太后十六年的垂帘听政时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仁宗执政早期一直处在刘氏的阴影之下,直到刘氏死后他才得以施展抱负。仁宗皇后虽是曹氏,但他一直特别宠爱一名张贵妃。但张氏出身低贱,一直未能成为皇后。皇佑六年(1054年)正月初八,张氏去世。仁宗竟以皇后之礼处理丧事,并追封为温成皇后,结果出现的一生一死两皇后,可谓旷古未见。
西夏李元昊于大庆三年(1038年)称帝后,宋夏之间爆发了数年的战争,宋军屡战屡败,导致了重熙增币。尔后仁宗任用范仲淹、吕夷简、富弼、包拯、韩琦等能臣推行庆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国家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但是一些守旧派人物指称这些改革派官吏拉帮结伙,互相吹捧,是朋党。由于仁宗一向最厌恶结党营私,这些官僚后来多被贬为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结束。在边疆上,仁宗任用大将狄青,先后弭平了南蛮侬智高的叛乱和西夏的挑衅。
仁宗死后,接替即位的是英宗赵曙。他是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之孙。嘉佑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太子。英宗多病,最初朝政都由曹太后掌管。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后,英宗才开始亲政。但是英宗亲政半个月后就爆发了濮议事件,这场争论长达十八个月。时间起因是宰相韩琦提请讨论关于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朝中因此分成两个派别,一派认为应称英宗生父濮王为皇伯,另外一派则认为应该称为皇考。最终曹太后下旨,称英宗之父为皇考。才平息了这场争论。但总体来说,英宗还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他继续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胆挖掘新人。英宗也非常重视书籍的编修,《资治通鉴》的写作就是英宗所提出发起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