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王守仁和于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4:04:53
有谁知道王守仁和于谦?
有谁知道王守仁和于谦?
有谁知道王守仁和于谦?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 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归,结庐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 王守仁病愈复职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谥文成.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