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主要有哪几个领导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20:59:13
五四运动主要有哪几个领导人
五四运动主要有哪几个领导人
五四运动主要有哪几个领导人
五四运动 总司令 陈独秀
五四运动“旗手”——鲁迅、蔡元培
五四运动人物简历
钱 穆
罗家伦
林语堂
傅斯年
马相伯
严 复
康有为
蔡元培
章炳麟
梁启超
林长民
王国维
陈独秀
李叔同
蒋梦麟
茅 盾
沈从文
章士钊
沈尹默
胡 适
郭沫若
叶公超
台静农
周作人
梁实秋
朱光潜
夏丏尊
徐悲鸿
郁达夫
张元济
老 舍
李大钊
赵元任
梁漱溟
冯友兰
林徽音
钱穆(一八九五-一九九0)
国学大师.字宾四.江苏无锡人.
民国元年开始任教乡间小学,自学苦读,十载有余.十九年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平今、古文经学之争,得聘燕京大学,翌年转入北京大学.
《近三百年学术史》于此时成书,力矫时弊,指陈民初学者推崇干嘉考证之风而贬抑宋明理学之弊.
历任西南联大、华西大学、齐鲁等大学教授,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新亚书院院长.讲授上古史、秦汉史、政治制度史等课程.五十六年定居台北外双溪,筑居素书楼,应文化大学之聘,任史学研究所所长.
从教七十五载,先后出版专著巨作七十余部.?学兼治经史子集,亦多于中西文化问题着墨.
代表作有《四书释义》、《先秦诸子系年》、《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导论》等.
罗家伦(一八九七-一九六九)
史学家.字志希.浙江绍兴人.
民国六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主修外国文学.民国八年与傅斯年等发起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五四运动时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送达意见书至各国使馆;并以北京学生联合会代表身份赴沪谒孙文.
民国九年赴美留学,入普林斯顿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与蒋廷黻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民国十一年秋,赴欧留学,先后入伦敦大学及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研究院,主修历史及哲学.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
来台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国四十一年任考试院副院长.民国四十六年任国史馆馆长.
着有《科学与玄学》、《新人生观》、《文化教育与青年》、《新民族观》.
林语堂(一八九五-一九七六)
文学家.原名和乐,又名玉堂.福建龙溪人.
民国元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民国八年起,先后赴美国、德国研究语言学,获哈佛大学硕士、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
民国十二年回国,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民国十五年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院秘书.民国十六年起专事著述.二十一年起,陆续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半月刊.二十五年移居美国,此后主要用英文写作.民国五十五年来台,定居于阳明山.
所著《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等,均畅销欧美.民国二十五年后以英文着有《京华烟云》等八部长篇小说.加上传记、散文、论著、文选、及辞典、译作等,着译三十余部.中文著作有《语堂文存》、《无所不谈合集》以及《语堂文集》等.
傅斯年(一八九六-一九五0)
史学家、教育家.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民国二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升入本科国文门.民国六年赴英留学,主修实验心理学.民国十二年赴德国研究哲学.十五年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任该校教授兼国文、历史系主任,后又兼文学院院长.创立该校历史语言学研究所,筹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所长.先后兼任北京大学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
来台后,任台湾大学校长.后又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立法委员.
着有《东北史纲》(第一卷)、《古代中国与民族》、《古代文学史》等.并有辑印《傅孟真先生集》.
马相伯(一八四0-一九三九)
教育家.原名志德,字斯臧,又名亲善、建常、超良,改名良,字相伯、湘伯、芗伯,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世奉天主教,圣名约瑟,亦号若石.江苏丹阳人,寄籍丹徒.
十二岁入上海徐汇公学,国学、拉丁文、法文、科学均有所成,后曾任多项政府要职,一八九二年退隐青潽畲山.光绪年间,曾助梁启超设「译学馆」、助英华于天津创办《大公报》、于徐家汇创设震旦学院,刊行《拉丁文通》,后与严复等另设复旦公学,任校长.辛亥革命后,积极于国民教育.马氏工书能文,对中国商业教育事业贡献良多,造育不少知名人士.
着有《致知潜说》、《员言篇》、《法文关键》、《尺算徽用》等.
严复(一八五四-一九二一)
思想家.初名体干,易名宗光,字又陵、几道,尊疑尺盦,别署天演宗哲学家,入仕后改名复.福建闽侯县人.
一八七七年赴英国留学,留心了解西方社会制度.民国元年在上海创办神州大学.次年,列名发起孔教会,提倡尊孔读经.民国五年在北京发起筹安会,以复辟帝制.五四运动发生,深不以学生干预国政?然.
其学举中外治术学理,莫不究极原委,抉其得失,证明而令通之.其一生著作、言论对中国现代化运动具举足轻重之影响.
译着包括《天演论》、《原富》、《群己界权论》、《名学》、《群学肆言》、《社会通铨》、《法意》、《名学潜说》等八大名著等.
康有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
思想家、书法家.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戌后号更生,晚号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 广东南海人.
光绪十七年,于广州长兴里创设万木草堂,先后完成《新学?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甲午战败后,创办强学会,刊《强学报》于上海,鼓吹维新变法.二十四年,获德宗支援,于六月十一日起,至九月二十日止,实行新政变法,仅一百零三日.戊戌变后亡命海外,遍及亚欧.民国建立,次年返国,创《不忍杂志》,六年谋复辟拥溥仪,后失败,终其一生,反对共和思想.
着有《广艺舟双楫》,?碑学重要文献,另有《康南海诗集》、《诸天讲》、《长兴里讲学记》等.
蔡元培(一八六八-一九四0)
教育家.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
二十三岁中举,戊戌政变后,告假返里,决心委身教育,与黄宗仰等人发起创立爱国女校.历任绍兴中学堂监督、上海澄衷学堂经理、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中国教育会会长,及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等.民国元年,不满袁世凯专断,辞职赴德,入莱比锡大学,并在世界文明研究所研究.返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揭示大学为研究高深学问之机构,又持思想自由宗旨,?北大创立学术自由学风.
五四运动期间,提倡白话文,提倡科学与民主新思想.民国十六年,试行大学区制,中央设大学院,总揽全国教育与学术,任大学院院长.十七年十月辞职,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使中国科学研究进入新纪元.
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
章炳麟(一八六九-一九三六)
国学大师.初名学乘,字枚叔,后名绛,后更名炳麟.慕黄宗羲(字太冲)、顾炎武,故自署太炎.浙江余杭人,人称余杭先生.
从浙江大儒俞樾受经学及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曾任教于东吴大学,创办《民报》、《大共和日报》、《华国月刊》等,述学论政以文章报国.章氏文名甚盛,人称一代国学宗师,尤善古音韵、文字学,善书法,工小篆.
其著作甚丰,多篇论文收于《国故论衡》与《检论》中,另有《文始》、《新方言》、《古文尚书拾遗》、《管子余义》、《庄子解故》、《齐物论释》等.
梁启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
史学家、思想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自署沧江、饮冰室主人、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
师事康有为,倡言变法.诗名、文名与康有为并世.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先后创办《新民丛报》、《清议报》、《新小说》、《政论》及《国风报》等.鼓吹政体改造,思想解放.弃政后,顷全力于基础教育事业,倡导文体改良.历任国立北京上等师范、南开、东南、清华大学教授及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
五四前后,反对「打倒孔家店」口号,反对马克思主义.
一生著作约一千四百万言,代表作有《饮冰室文集》、《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方法》、《先秦政治思想史》、《墨子学术》等
林长民(一八七六-一九二五)
民初文化界闻人.又名则泽,字宗孟,号双栝庐主,自称苣苳子,桂林一枝室主.福建闽侯人.
光绪二十三年秀才,上海圣约翰大学及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研究政治经济学.一九0九年返国,任福建咨议局书记长、司法总长、临时参议院秘书长、法政局长等职.期间刊行《国民公报》,鼓吹君主立宪.后创立私立法政学堂,该校日后易名?福建大学,造育乡里人物.
民国八年,被举?巴黎和会国联组织理事,以和会中国代表交涉日本山东之问题,未果.此举酿成后来之五四学生救国运动.民国十四年参与郭松龄出关讨伐张作霖,兵败身死.林氏长于法学,亦好临池,字笔静中含动,具劲中之美.
着有《铁路统一问题》,译《西力东侵史》.
王国维 (一八七七-一九二七)
史学家.初名国桢,字静安、静庵、伯隅,初号观礼,别号永观、礼堂,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戊戌变法时,始知新学,就读于罗振玉主办之东文学社时,开始接触康德、叔本华理论,以叔本华理论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其哲学研究处于承先?后地位,致力于古典哲学迈向现代哲学.
辛亥革命后,携眷亡命日本,以遗老自命.自此转向考古学及史学研究,并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之考释,以考证古史,成就?甲骨文「四堂」之首.十二年应清逊帝之命至北京,任溥仪老师.十四年,任清华国学院导师,受沈曾植影响,专治古代西北地理史事,从事整理考订蒙古史料.十五年,国民革命军自粤北伐,翌年进抵河南,王国维对清室复辟感到幻灭,自沉于颐和园之昆明湖.
生平著作甚多,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四十二种.
陈独秀(一八七九-一九四二)
思想家.原名干生,字仲甫,别署实庵、由己.安徽怀宁人.
曾于杭州求是书院习西学,接触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早年留学日本,创《安徽俗话报》,以白话文宣传革命思想.民国四年,任《青年杂志》主编,后改《新青年》.《新青年》于五四期间影响至巨,使陈氏成?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民国六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民国七年与李大钊、胡适等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五四运动爆发,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亲自撰写和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后被捕.之后,渐转向马克思主义.九年复以「非孔论」触犯当局,去北京走广州,以汪精卫之荐,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未几以省民反对去职,乃赴上海,致力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二十一年因企图活动,再次被捕,在狱中以研究古文自遣,完成《实庵字说》.
另着有《字义类例》、《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李叔同(一八八0-一九四二)
艺术家、高僧.名文涛,号广侯、叔同,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法师.
早年入南洋公学,受教于蔡元培,后东渡日本,在东京美术学校专攻油画,学习音乐,并创办「春柳剧社」,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返国后,历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城东女学、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授等职.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儿.民国七年,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僧.李氏多才多艺,能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其书风秀丽,严谨而明净、安祥.
着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等.
蒋梦麟(一八八六-一九六四)
教育家.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笔名唯心、惟心.浙江余姚人.
一九0四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后自费留美.民国八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初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总务长.后担任北大代理校长、中山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常委、南京政府教育部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
来台后,任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农复会主委.
着有《教育散文》、《过度时代之思想与教育》等.
茅盾(一八九六-一九八一)
文学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民国八年担任《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民国十年,与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积极倡导「?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并将接编后的《小说月报》予以全面革新,使之成为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第一个大型综合性文学刊物.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担任左联执行书记.抗战爆发后.主编《文艺阵地》,积极从事救亡运动.一九四九年当选?中共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文协主席.并历任中共文化部部长等职.
着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等.部分著作汇?《茅盾文集》十卷.
沈从文 (一九0三-一九八八)
小说家.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
早年曾参加土著军队,因受五四运动余波影响,对新文学产生兴趣,乃弃武从文,从事写作.民国十二年到北京,次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编辑《京报》副刊、《民?文艺》周刊、《红与黑》、《红黑》杂志、《大公报》、《益世报》副刊等,并曾任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一九四九年后任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其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在国内外声誉极盛,后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也卓有建树.
着有《沈从文文集》、《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等.
章士钊(一八八一-一九七三)
政论家、书法家.字行严,号孤桐老人,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湖南长沙人.
光绪秀才,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毕业于伦敦大学法律系.?清末民初文采斐然之革命志士.曾任上海《苏报》主笔.民国六年任北大教授,图书馆主任.民国十一年后,任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抗战时期任国民参政员.一九四九年后,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有《章士钊全集》.
沈尹默(一八八二-一九七一)
书法家、教育家.原名尹默,字中,号秋明、匏瓜.浙江吴兴人.
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加入南社.民国三年任北京大学文史教授.蔡元培长北大,委其与马衡主持书法研究会.五四时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曾参与编辑《新青年》杂志,并和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人倡导新文学.擅长古典诗词,?当时诗坛所推重.其后历任河南省教育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其书法宗法晋唐,法度及神度兼俱,楷书深醇凝整,行书则秀劲有韵,堪称一代大家.着有《二王书法管窥》、《书法论丛》.
胡适(一八九一-一九六二)
文学家、思想家.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驻美大使、中央研究院院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民国六年发表〈文学改良雏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于《新青年》.同年七月以二十八岁之年龄担任北大教授,参与创办《每周评论》.五四后期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口号.民国十七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毕生提倡白话文学,阐扬科学文明,鼓吹民主自由,对我国近代学术思想影响很大.
着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郭沫若(一八九二-一九七八)
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沙湾人.
早年留学日本,与郁达夫同学.五四期间以《女神》?代表的新诗创作开一代诗风.民国十年组织「创造社」,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大旗,?社中主干.民国十七年之后流亡日本十年,潜心研究甲骨文及中国上古文字,陆续出版《甲骨文字研究》、《殷商青铜器铭文研究》,奠定了在中国古史研究中的地位.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有《郭沫若诗词选》、《郭沫若全集》等多种.
叶公超(一九0四—一九八一)
著名外交家、书法家.名崇智,英文名知治(George).广东省番禺人.
民国十三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硕士,继入巴黎大学深造.后执教于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主讲西洋文学,并曾参与创办新月书店.
来台后,曾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驻美大使.民国四十三年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民国六十五年任国语辞典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国六十六年受聘总统府资政.晚年寄情于书画创作. 着有《英国文学中之社会原动力》.
台静农(一九0二-一九九0)
学者、书法家.字伯简,号静者.安徽霍邱人.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毕业.早年?未名社负责人之一.民国十六年任北平中法大学讲师.其后历任辅仁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大学等校教授.三十五年来台,担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长达二十年,期间亦担任文学院院长.
早年以新文学见重于世,着有《地之子》、《建塔者》,编有《关于鲁迅及其著作》、《淮南民歌集》.
书艺原是业余兴趣,广博吸收前人笔意,宗法明末倪鸿宝,奇肆古雅是其风格.
周作人(一八八四-一九六七)
散文家.原名櫆树,字?明,晚年改名遐寿,号仲密.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
早年毕业于南京水师学堂,后留学日本,先后入法政大学、立教大学习文学,并师事章太炎.
五四运动前后,曾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校讲师、教授,并从事新文学写作、参加文学革命的讨论.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也是《语丝》的主要撰稿人.抗战时曾任?华北教育总署署长.之后长期从事翻译工作.
着有《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
梁实秋 (一九0三-一九八七)
文学家.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北京人.
民国四年考入外交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民国十二年赴美留学,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其间,与留美学生一起创办大江社,并出版社刊《大江季刊》.民国十五年回国,任新月书店首席总编辑、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自由评论》周刊主编、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教授等.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三十八年来台,历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所长、文学院院长.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等.
朱光潜(一八九七-一九八六)
美学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
民国十二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后在中国公学、立达学园任教.民国十四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民国十八年去法国,先后入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二十二年回国,历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兼外语系教授、北京大学西语系、哲学系教授等.
着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译着有黑格尔《美学》、克罗齐《美学》、柏拉图《文艺对话录》、莱辛《拉奥孔—诗和画的界限》等.
夏丏尊(一八八六-一九四六)
文学家.原名铸,字勉旃.浙江上虞人.
留学日本,曾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兼舍监和国文教员,提倡新文化运动.后因支持五四运动被迫离校.民国九年起先后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后任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曾创办《中学生》杂志.曾任中国文艺家协会主席,从事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任中华全国文艺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
着有《文心》(与叶绍钧合作)、《文艺ABC》、《现代世界文学大纲》.
徐悲鸿(一八九五-一九五三)
艺术家.江苏宜兴人.
自幼随父学画.早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系.民国八年入法国高等美术学校.民国十六年回国后,历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曾?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毕生从事美术教学与创作活动.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将中西技法融入中国画中,西画亦加入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中国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油画代表作《田横五百士》等.
郁达夫(一八九六-一九四五)
小说家.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民国二年赴日,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民国十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筹办「创造社」.同年并以处女作《沈沦》震惊当时文坛.先后主编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洪水》等刊物.与鲁迅合编过《奔流》.曾任教北京、武昌、中山等大学.民国十八年与鲁迅、宋庆龄等人发起民权保障自由大同盟.抗日战争时,在香港、南洋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其间曾主编《星洲日报》,并任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新加坡沦陷前夕,与胡愈之、王任叔等流亡苏门达腊.民国三十四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作品有《沈沦》、《出奔》、《郁达夫选集》、《郁达夫文集》、《郁达夫小说集》等.
张元济(一八六七-一九五九)
出版家,藏书家.字筱斋,一作小斋,号菊生,室名涉园.浙江海盐人.
光绪十八年进士,参加戊戌变法被革职,后历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商务书局任内?抢救文献不遗余力,创建涵芬楼.主持编辑《四部丛刊》,又编《续古逸丛书》,校勘《百纳本二十四史》,出版《东方杂志》、《教育杂志》等.
着有《校史随笔》、《涵芬楼烬余书录》等.
老舍 (一八九九-一九六六)
小说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民国七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民国十三年起历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耶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主持中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投身抗战宣传活动.民国三十五年赴美国讲学并从事创作.四九年后回国,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一九五一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与「人民艺术家」称号.
着有《春华秋实》、《茶馆》等剧本,以及《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
李大钊(一八八九-一九二七)
思想家.字守常,笔名孤松、猎夫,河北乐亭人.
民国二年毕业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受同盟会员影响,后赴日,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就读,参加留学生反袁活动.返国后,创办《民彝》,主编《晨钟报》.民国七年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教授,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民国八年积极支持并领导五四运动,组织少年中国会.民国九年在北大组织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等职.
著作有《李大钊诗文选集》、《李大钊文集》、《李大钊遗文补编》等.
赵元任(一八六八-一九四0)
语言学家、音乐家.字宣重,别署妧妊.江苏常州人.
先入康乃尔大学读数理,又入该校哲学院.后赴哈佛大学学习语言学,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和中文系教授.回国后,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讲授音韵学.期间担任罗素来华演讲的翻译,能流利准确地翻成多种方言.十七年,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语言组主任,曾深入中国南北城乡调查研究方言,取得丰盛成果.民国二十七年,赴美历任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教授.一生通晓二十三种语言,为驰名国际的结构派语言学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语言的奠基者.
着有《现代英语的研究》、《钟祥方言记》、《中国语语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调查》等中、英著作.
梁漱溟(一八九三-一九八八)
哲学家.原名焕鼎,字寿铭、寿民、漱溟、肖吾,室名勉仁斋.广西桂林人.
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任《民国报》编辑兼记者、司法总长秘书、北京大学教授等.民国二十年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后任中共全国政协委员会、宪法修改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
着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等.
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0)
哲学家.河南唐河人.
民国七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民国十三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民国十二年起历任中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广东大学哲学系教授,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秘书长、哲学系教授兼教务长、文学院院长.民国三十七年后,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代主席、校务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四九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着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事论》、《新事训》、《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新篇》.
林徽音 (一九0四-一九五五)
建筑学家、文学家.祖籍福州,生于杭州.
民国十三年赴美留学,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民国十八年回国后,参与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教授.民国二十年任中国营造学社协理,曾多次参加重要古建筑的考察活动和建筑古籍的研究整理工作,撰写了多篇有影响的学术报告.民国三十五参与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历任一级教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委员等.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和基座的纹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人之一.在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同时,兼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着译有《天宁寺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云岗石窟所表现的北魏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