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龙的传说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4:45:42
有关龙的传说的故事有关龙的传说的故事有关龙的传说的故事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

有关龙的传说的故事
有关龙的传说的故事

有关龙的传说的故事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处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龙有独到的见解,闻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佛教中的龙是天人中八个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龙八部八部众第二的龙部.佛教中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金刚为己任,保证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祸乱.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也有龙部众生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是为护法.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关于龙的传说
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
说人间玩鱼灯,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
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呵!”龙女又是撒
娇又是装哭,龙王总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心里想道: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
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
灯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
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
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
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
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
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
不住少女模样了.
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招来风雨冲塌灯会,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
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躺
在海滩上动弹不得.
正巧,海滩土来了一瘦一胖的两个捕鱼小子,看到这条光灿灿大鱼,一下子愣住了.
“这是什么鱼呀!怎么会搁在沙滩上呢?”胖小子胆子小,站得远远的说:“从来没有看过
这种鱼,怕是不吉利,快走吧!”
瘦小子胆子大,不肯离去,边拨弄着鱼边说:“不管它是什么鱼,扛到街上去卖,准能
赚笔外快用用?”两人嘀咕了一阵,然后扛着鱼,上街叫卖去了.
那天晚上,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木坐,早将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觉动了慈
悲之心,对站在身后的善财童子说:“你快到渔镇去,将一条大鱼买下来,送到海里放生.”
善财稽首道:“菩萨哎?弟子哪有银两去买鱼呀?”
观音菩萨笑着说:“你从香炉里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财点头称是,急忙到观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着一朵莲花,飞也似地直奔渔镇.这
时,两个小子已将鱼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观鱼灯的人围住了.称奇的、赞叹的人问价的,矶
矶喳喳,议论村纷,可是谁也不敢贸然买这么一条大鱼.
有个白胡子老头说:“小子,这条鱼太大了,你们把它斩开来零卖吧?”
胖小子一想,觉得老头说得有理,于是向内?借来一把肉斧,举起来就要斩鱼.
突然,一个小孩子叫开了:“快看呀?大鱼流眼泪了.”
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鱼果然流着两串晶莹的眼泪,吓得丢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钻.
瘦小子怕外快泡汤,赶紧拾起肉斧要斩,却被一个气喘吁吁赶来的小沙弥阻止住了:
“莫斩!莫斩!这条鱼我买下了I”众人一看,十分诧异:“小沙弥怎么买鱼来了?”
那个老头停了一声,翘着山羊胡子说:“和尚买鱼,怕是要开荤还俗了吧?”
小沙弥见众人冷语讥笑,不觉脸红了,赶紧说:“我买这条鱼是去放生的!”说着,掏
出一撮碎银,递给瘦小子,并要他们将鱼扛到海边.
瘦小子暗自高兴:“外快赚进了!扛到海边,说不定等小沙弥一走,依旧能把这条大鱼
扛回来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鱼,跟着小沙弥向海边走去.
三人来到海边,小沙弥叫他们将大鱼放到海里.那鱼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个水花,游
出老远老远,然后掉转身来,同小沙弥点了点头,倏忽不见了.瘦小子见鱼游走了,这才断
了再捞外快的念头,摸出碎银,要分给胖小子.不料摊开手心一看,碎银变作了一把香灰,
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转眼再找小沙弥,也不知去向了.
再说东海龙宫里,自从不见了小公主,宫里宫外乱成一窝蜂.龙王气得龙须直翘,海龟
丞相急得头颈伸出老长,守门官蟹将军吓得乱吐白沫,玉虾宫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颤……一直
闹到天亮,龙女回到水晶宫,大家才松了口气..龙王瞪起眼睛,怒气冲冲地呵斥道:
“小孽畜,你胆敢犯宫规,私自外出!说!到哪里去了?”
龙女一看龙王动了怒,知道撒娇也没有用了,便照实说:
“父王,女儿观鱼灯去了,要不是观音菩萨派善财童子来救我,女儿差点没命!”
接着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龙王听了,脸上黯然失色.他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
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个“教女不严”的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
逐出水晶宫.
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
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善财蹦蹦跳跳来到
龙女面前,笑着问道:
“龙女妹妹,你还记得我这个小沙弥吗?”
龙女连忙揩掉眼泪,红着脸说:
“你是善财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说着就要叩拜.
善财一把拉住了她:
“走,观音菩萨叫我来接你呢!”
善财和龙女手拉手走进紫竹林.龙女一见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俯身便拜.观音菩萨
很喜欢龙女,让她和善财像兄妹一样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个岩洞里,这个岩洞后来称为“善
财龙女洞”.
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
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铜它的水晶宫去了.
岑港白老龙
--------------------------------------------------------------------------------
舟山岛西岸有个海湾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
上,煞是壮观.年复一年,在岭脚边冲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龙潭”.
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乾旱之年,那白龙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喷
降下来,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白龙,都称他为“岑港白
老龙”.
有一年,又逢乾旱,白老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听一信了东海龙王的馋言,降
下旨意,不许他再到东海吸水.白老龙只得忍气吞声回到龙潭.一路上,只见禾菽枯焦,遍
地生姻,心中好不怆然.一行走之间,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
浑身披麻,正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老龙听了不免心酸,便上前问道:
“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那妇人抹泪一看,见是一位白须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关切地看着自己,心里一
暖,便哭诉起来.原来那妇人名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子,
夫妻十分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半年,就碰上这大旱季节.田里没指望了,丈
夫便邀集乡亲们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横祸,船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
她一个年轻寡妇,无依无靠,好不凄苦.
白老龙听了非常同情,叹了口气说:“大嫂不要过份伤心,自古人死不能复生.若不嫌
弃,我愿帮你捕三年鱼.”
青莲一怔,慌忙收泪道:“这……这如何使得!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你这样大
年纪怎么受得起!”
白老龙捋着白须说:“大嫂尽管放心,老汉自有道理.”
青莲见他说得诚恳,心里暗暗嘀咕道:“瞧他的模样,八成也是个落荒遭灾的.我何不
积点阴德,将他收留下来.”于是说道:“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就让我认你作爹吧!”.说
着就要叩头.
白老龙心里好不喜欢,忙伸手将她扶起,笑着说:“青儿不必多礼,老汉当之有愧了!”
当天夜里,白老龙借着星光叮叮当当动手修起船来.青莲回家,取出一畚斗糯米,按照
白老龙的嘱咐,做了满满一篮糯米块.第二天天亮,青莲提着篮子来到海边,左看右看,却
找不见那条破船,心里正着急,忽听有人叫她,定睛一看,见白老龙汗水淋漓地从一条崭新
的船里爬出来,才知自己的破船已经修好了,心里又高兴又感激,忙迎上去说:“爹爹辛苦
啦!快吃饭吧!”
白老龙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当天就出海捕鱼了.渔船像箭一样驶离港湾,不一
刻就来到东海大洋.白老龙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呼噜呼噜”打起瞌睡来.只见
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
怪,却又不敢叫醒他.不一会,鼾声止了,又听他梦叹般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渔
工闻声,慌忙赶到船沿拉起网来.
说也奇怪,几个人拉着偌大一顶渔网,却像扯着一条丝线那般轻巧.拉呀拉呀,拉出海
面,竟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条条金光闪亮,尾尾活蹦乱跳.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
里.谁知倒啊倒啊,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归航.青莲见捕了这许多大黄鱼,心里高兴极了!大伙听说这个白须白发老
人捕鱼的本事这么大,都纷纷赶来,求他作大伙的带头老大.白老龙捋着白须哈哈笑着,满
口答应了.
从此,白老龙使领着大伙起早摸黑地捕起鱼来.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捕上来的鱼又
大又肥,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白老龙又领着大伙出海去了.青莲在家准备好白老龙爱吃的糯
米块,照例到海边去等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
莲又饿又累,就倚着礁石打起盹来……
突然,她望见面容憔樵悴的义父匆匆走来,满怀悲愤地对她说:
“青儿,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
白布.”说罢飘然而去.”
青莲上前去拉,却扑了个空.顿时惊醒,才知是梦,心生疑惑.突然,只见海面上呼啸
的狂风推着小山似的大浪铺天盖地涌来.这风多大呀!
把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把最坚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连怔怔地望着汹涌的大海,想
到自己丈夫的悲惨遭遇,立时脸孔发自,浑身发抖,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风平浪息,可是好心肠的白老龙却再也没回
来.青莲想起梦里白老龙跟她说的话,就决定要到岑港岭下去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白老龙
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上路了.
走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村又一村,终于来到岑港岭下,举目一看,只见四野茫茫,哪
有一户人家?心里不免有点害怕.正在焦虑,猛见岭脚边有一个石潭,上面悬着百尺飞瀑,
就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块,叫一声爹.
丢了一阵,叫了一阵,潭中突然泛起一阵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对龙角来.
青莲吓了一跳,却听潭中传出声音道:“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乾爹.”
青莲听了,伤心地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
白老龙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条白老龙,想不到此番帮助百姓捕鱼,又得罪了东海龙
王,在玉帝面前参了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罪下来,把我禁铜在这龙潭之
中,不得自由.”
青莲闻言:心里气极啦!顿时揩乾眼泪,忿忿地叹道:
“唉!为什勤劳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获罪呢?这样不公平的世间,活着还有什
么意思!”说完,她把糯米块全倒进潭里,自己也跟着跳下去.青莲跳进龙潭,就变成一条
青龙,跟着白老龙隐没在清清的潭水中.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设立了两个会社:一个叫白龙会,一个叫青龙会.每隔
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出会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美观的青、白二龙,穿村游
乡,好不热闹.(http://www.white-collar.net/child/legend/dragon/002.htm更多)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ì)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ì)
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应为)(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赑屃(拼音:Bìxì):
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囚牛: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於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
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 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嘲风:
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狻猊(拼音:Suānní):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狴犴(拼音:Bì'àn):
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
负屃(拼音:Fùxì):
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
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饕餮(拼音:Tāotiè):
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蚣蝮,应为趴蝮: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螭(拼音:chī),或螭首: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称麒麟.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亦作骐驎.民间传说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说.传说中孔子的母亲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现身.明朝时郑和的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长颈鹿回到北京,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明自己施政的伟大.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
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拼音:pí xiū)又名天禄: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转化为财富,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也有一种说法它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巨大的会吐火的飞行爬虫类的龙是所有神奇野兽中最令人敬畏也最危险的.今天,世界上仍有十种不同的龙.
澳洲蛋白眼Antipodean Opaleye(新西兰)
中国火球(也叫狮龙)Chinese Fireball(中国)
普通威尔士绿龙Common Welsh Green(威尔士)
赫希底里群岛黑龙Hebridean Black(赫希底里群岛)
匈牙利树蜂Hungarian Horntail(匈牙利)
挪威脊背龙Norwegian Ridgeback(挪威)
秘鲁毒牙龙Peruvian Vipertooth(秘鲁)
罗马尼亚长角龙Romanian Longhorn(罗马尼亚)
瑞典短鼻龙Swedish Short-Snout(瑞典)
乌克兰铁肚皮Ukrainian Ironbelly(乌克兰)
■ 古人说龙---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蛮龙归正的神话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禹沿着应龙划尾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
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把大禹他们辛辛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乌龟友谊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长着一对雪白耀眼的龙角,正在嬉戏翻腾,不时掀起冲天的浪.大禹指南它,它全然不理.大禹于是取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乌龟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为一块斗大的巨石.
乌龟只把尾巴轻轻一挥,天空就划出一道朦胧虹样的弧线,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乌龙脑门顶上的两只龙角之间. 乌龙哈哈大笑说:"这块小小的花石头,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无时无刻不在膨胀变大.不一会,便把蛮龙的两面三刀只龙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五彩息石一直不断生长,最后终于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听候大禹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