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熊猫多不多?现在已经慢慢增多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9:45:06
世界上的熊猫多不多?现在已经慢慢增多了
世界上的熊猫多不多?
现在已经慢慢增多了
世界上的熊猫多不多?现在已经慢慢增多了
法国神父戴维 1862年2月,一个名叫爱尔芒德·戴维的法国神父启程前往中国. 戴维1826年出生在法国比里牛斯山区一个小镇.他从小喜欢大自然,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博物学家.1851年,戴维正式成为天主教会神职人员.一年后,他提出到中国传经布道.但他的请求直到10年以后才获得准许,这一年,戴维已经36岁了. 戴维临走时,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米勒·爱德华兹教授交给他另外一项任务:帮助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到中国采集动植物标本.该博物馆是一家享誉世界的老牌研究机构,强调以科学的精神面对物种的发现与研究. 1865年,戴维来到北京,他被这里各种奇异的动植物吸引住了.他经常到北京周边采集动植物标本,并把标本寄回巴黎. 这年夏天,他去北京南部考察,在皇家猎苑里发现了麋鹿.戴维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物种,他把麋鹿标本寄回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并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麋鹿的历史相当悠久,但对这一物种的研究却非常薄弱.戴维对麋鹿的发现和研究,对中国的物种保护和对中国的生物学发展有很大贡献. 奇特的毛皮 不久,戴维遇到了一个来自四川穆坪灵宝学院的中国学生.那个学生告诉他,他们的法国院长采集了许多动植物标本,准备运回法国. 戴维当即决定前往穆坪,即今天四川省雅安地区的宝兴县.一路辗转,1869年2月,戴维来到成都.从成都到穆坪,整整走了8天. 戴维到达穆坪的第二天,就翻越大瓮岭,来到位于邛崃山脉中段邓池沟的灵宝学院,这是一个法国人开设的培养教会神职人员的地方.院长对戴维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戴维很快就接替了他的工作. 戴维凭多年野外考察的经验感觉到,这里正是他长久以来苦苦追寻的梦想之地,一个动植物的王国. 就在戴维来到邓池沟的第11天,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种从没见过的动物皮毛.他在日记中写到:“一位姓李人邀请我们去他家……在他家里,我看到了一张从来没见过的黑白兽皮,个体相当大,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这张奇特动物的皮毛令他十分兴奋,而猎人们还答应带他一起去狩猎这种动物. 就像是命运在冥冥之中的指引,这个法国人忽然之间如此接近一个必将轰动世界的神秘动物. 发现“黑白熊” 在接下来的12天里,戴维焦急地等待着那些在当地雇请的猎人带回来他所热切期待的动物. 12天后,猎人们带给戴维一只幼体动物,但猎人们为了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尽管如此,戴维还是感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这只动物的毛皮和戴维在李家看到的奇特皮毛完全相同,除了四肢、耳朵和眼圈是黑色外,其余部分都呈白色.这种动物的头很大,吻短圆,不像熊嘴那么尖长.因此戴维断定,这一定是熊类中的一个新种.它之所以奇特,不仅在其毛色,还在于它的掌下有许多毛. 1869年4月1日,戴维见到了猎人带来的第二只同类动物.他确信,这个熊类新种为中国独有.最后,戴维根据这种动物的皮毛特征命名“黑白熊”.随后,戴维把描述报告和标本寄到巴黎,随即发表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新闻公报上. 人们从兽皮上看到一张圆脸上,眼睛周围是两圈圆圆的黑斑,就像戴着时髦墨镜,还有精妙的黑耳朵、黑鼻子、黑嘴唇,这太不可思议了!于是有人断言,这张皮毛一定是伪造的.此时米勒·爱德华兹教授已担任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长.他经过研究,确信这是一个新物种,但不是熊类,它的骨骼特征和牙齿系统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因此他将它命名为“大熊猫”. 至此,西方世界为区分在亚洲先后发现的两种熊猫,把喜马拉雅山发现的叫“小熊猫”(如图)或“红熊猫”,把“黑白熊”命名为“大熊猫”或“熊猫”.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稀世珍宝就此撩起了它神秘的面纱. 历史上的熊猫 戴维在中国生活了12年,除了发现大熊猫和麋鹿外,经由他发现的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还有滇金丝猴等.中国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又称“鸽子树”,也是他于1869年在四川峨眉山中考察时发现的.100万年以前,珙桐在世界很多地方广泛分布.但到了第四纪冰川时,由于气候剧变,珙桐几乎绝灭.戴维幸运地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中发现了这种极其珍稀的活化石,为人类研究古生物、古地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据考古研究,大熊猫出现的时间自晚中新世起,经历了700~800万年,它们的直系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森林里,同时代的动物还有森林古猿.距今6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猫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广泛分布在中国南部、中部、西南,向北直达周口店,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群落”. 由于地质与气候的剧变,和大熊猫同时代的动物基本上都绝灭了,而大熊猫因为在环境的变动中改变着自己,所以保存下来,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动物活化石. 中国人对于熊猫的认识始终扑朔迷离.在《尚书》和《诗经》中,大熊猫被称作“貔貅”.《尚书》和《史记》中均记载,古代部落首领黄帝下令驯养虎、豹、熊及貔貅等猛兽助战.2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对于熊猫也有记载,认为它专吃铁和铜.西汉时期,在中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将大熊猫称作“貘”. 露丝的熊猫情缘 随着戴维发现大熊猫,大熊猫顿时名声大噪,它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许多悲悲喜喜的改变. 美国人最早到中国猎取大熊猫的是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儿子,他们合作枪杀了一只成年雌体大熊猫.来中国猎杀大熊猫的还有德国人谢弗、美国人塞奇、谢尔登、英国人布罗克赫斯特等,高价收购大熊猫的更是多不胜数.但是,他们谁也没有带走活着的大熊猫. 1934年,一个年轻的美国女孩露丝对大熊猫开始了向往和追寻. 露丝一个服装设计师,她对探险充满热情,并因此认识了职业探险家比尔.当比尔踌躇满志地告诉露丝,他要到中国西藏寻找大熊猫,并发誓一定要捉到活的大熊猫带回美国时,露丝对此心驰神往. 露丝非常希望比尔能带她一起去中国寻找大熊猫,但在当时,对一个探险远征队来说,女人只是一种累赘.露丝只能失望地等待. 1934年9月,与露丝订婚后,比尔和他的探险小组走了.在露丝焦虑不安的等待中,一年过去了,纷乱的时局阻滞了比尔的行程:当时,中国工农红军正穿越四川,国民党部队围追堵截,西南部地区被完全封锁了. 直到1935年底,比尔才准备从上海动身寻找大熊猫.然而,1936年早春二月,一封电报给露丝带来噩耗:比尔因病在上海去世.一个星期后,露丝从创痛中走出来,宣布要到中国完成比尔未竟的心愿. 发现小“苏琳” 1936年4月17日,露丝只身前往中国.她找到对大熊猫有着比较深入了解的杨昆廷,一个在美国出生、中国长大的猎人.1936年9月,她和杨昆廷从上海出发,开始了寻找大熊猫的艰苦历程. 露丝抱着比尔的骨灰,来到一个叫“草坡”的地方,他们带着抓熊猫用的井套、绳子,还按照当地人的风俗带了一个公鸡去祭山神. 11月9日,正当他们穿越一片大雪覆盖的竹林时,忽然听到一声枪响和动物的叫声.一定是大熊猫遭到伏击,他们迅速往前奔去.从一个枯树洞里传来一种类似婴儿的啼叫声,杨昆廷从里面捧出了一只毛茸茸的小东西.当露丝把这个小家伙抱在怀里时,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神秘动物大熊猫的幼仔.当时这只大熊猫幼崽只有1公斤多一点,出生才十多天.他们以为这只幼崽是雌性的,就给它取名叫“苏琳”,那是杨昆廷的妻子的名字. 露丝回到上海,像母亲一样照顾着苏琳,特别是当苏琳生病时,露丝常常在夜里去惊动儿科大夫. 当时,由于前往中国猎捕大熊猫和其他珍稀动物的人很多,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措施,明令禁止将包括活体大熊猫在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带出中国.在朋友的帮助下,露丝以两美元的“贿赂”,带着苏琳登上了美国客轮“麦金莱总统号”.她提着一只柳条编织的大筐,在海关登记表上填写了如下字样:“随身携带哈叭狗一只,价值20元.”世界上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就这样走出国门. “苏琳”轰动美国 露丝回国时正是1936年圣诞节前夕.美国人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庆贺这件意想不到的喜事,旅馆特地为“贵宾”降低了室内温度,纽约探险家俱乐部为苏琳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罗斯福总统的儿子西奥多看到活泼可爱的苏琳时,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作我枪下的纪念品,我宁愿拿自己的儿子来代替.”他说这话,不知是出于一时感慨,还是由于深深的忏悔. 1937年1月,苏琳被送到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立即成为芝加哥城的超级明星.人们从四面八方前来观看,最多时一天达四万人,参观人数打破了历史最高记录.苏琳的每一个滑稽逗人的动作,都成了当时报纸和广播的新闻.许多商品的广告上都出现了苏琳的形象. 1938年,露丝再次来到中国,又幸运地找到一只大熊猫并带回美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苏琳只活了一岁多,1938年4月1日死于肺炎.事后经过解剖发现,苏琳不是“小姐”,而是一位“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