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玲的作品给我的启迪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1:41:55
叶文玲的作品给我的启迪快
叶文玲的作品给我的启迪
快
叶文玲的作品给我的启迪快
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最令自己感到欣慰,同样也令他人艳羡和称奇的,莫过于在过了创作巅峰期之后,仍然能写出一本令人瞩目的新书.向以勤奋稳实著称的叶文玲,又一次带给了我们这样的惊喜.
小说《三生爱》,以叶文玲所擅长的女性角色的心灵故事为主体,演绎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生死爱欲,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江南小镇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的纽约,从时间跨度、背景空间乃至出场人物,都较作者以往的作品有了很大不同,显得远为大气磅礴.当然,我们不会忘记,叶文玲上一部虚拟人物的小说《无梦谷》,是十二年前完成的;紧接着的一部女性角色的小说《秋瑾》,距今也十年有余.因此,如果将她2001年出版的《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归为传记文学这种文体,我们或许可以将《三生爱》看做是叶文玲在小说创作中的十年所磨的“一剑”.
十年磨一剑,对于作者而言,往往是有一种深刻的激励在起作用的.对于叶文玲,这种激励,应该不仅仅是泛泛的写作冲动,而是她对于女性角色这一主题由来已久的偏爱.可以说,正是她感觉到自己在以往的写作中,对于该主题的论述没有达到完整、完备、完全的尽善尽美,因此才会有了这样的再度激情和尝试.
从小说的题记,依旧能够看出作者一贯的激情叙述风格,“女人是船,男人就是船上的桅杆”,这样貌似武断的论述,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小说中尝试阐述的主题,依稀可以猜出作者准备叙述的故事.
女性主体意识,一直是叶文玲小说创作中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从早期的《心香》《小溪九道弯》,中期的《湍溪夜话》《浪漫的黄昏》及其中篇系列,到后期的《无梦谷》《秋瑾》等等,无不贯穿着作者本人所钟爱的女性精神:在逆境中成长、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坚韧.结合作者本人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女性精神和女性意识,其实也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真实反映;而在《三生爱》中,叶文玲通过对血脉相承的三名女性(毫无例外地在各自的生活中遇到各种挫折)的描摹,将这种女性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在这部小说中,作家表现的不仅是主人公一己的悲欢,我们在阅读全书时,非常清晰地感触到根系在作家胸臆的那种大悲悯的情怀.叶文玲将自己个人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分析,融入到对小说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时期的宏观思虑中,从而使人物的命运在整个社会的背景下,得到了完整的凸现,不仅增强了人物的血肉感和故事的说服力,更使读者对于人物之外的社会运动和历史进程,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阅读此书,有如观赏一部纵深感极强的舞台大戏,当故事人物于前台粉墨登场时,后面的舞台背景也始终在不停地波诡云谲.当看到这样一出大戏时,我们能够记住的不仅仅是登场人物的言语动作,同样也对风云变幻的背景时空印象尤为深刻.
所以说,《三生爱》的特别所在,就在于对女主人公茫茫短暂而丰富的后半生进行叙述的过程中,我们的视角从中国社会一跃而放大为对世界的观察和体验.在小小寰球中关注着女主角的一举一动,就有了我们阅读长篇所常常期待的那种宏阔的叙事角度,如造物主俯瞰人类,就有具体而些微的快感;当目光收回,放眼整个世界,在感慨作为个体的人在全人类当中如沧海一芥般渺小时,更能体会到那些人类共通的情感之宏大,如信任,如依赖,如亲情,如爱.而在全书的最高潮部分,即茫茫的逝去这一章节,在女主角起伏跌宕的命运与人类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9·11”恐怖事件交织在一起时,《三生爱》的这一主旋律便荡气回肠地响彻云霄:生命即便逝去,爱依旧会永存.
以此,作者对于笔下人物的刻画便臻完满,全书的意境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个体的悲剧升华为全人类的共同悲剧,由个体的情感体验放大成为全人类共通的情感,由个体的命运蹉跎上升成为人类共有的命运羁绊,从而也使得读者对于书中人物的关注被引领到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悲悯上来.如果就这一点来分析,则在近期的中国小说中,特别是女性作家的作品当中,《三生爱》所展现的格局之大与气势之恢弘,未有出其右者.之所以特别指出这一点,正如作者在被采访中所直言的:和平,乃是人类幸福的基础.
叶文玲的小说一向以“情”见长,细腻婉约、以情动人是她的长处.在小说技法上,这样的特点通常会造成小说中故事情节的拖沓、节奏缓慢等不足.所幸在《三生爱》中,这一缺憾得以被有效地弥补,或曰改进.与以往所不同的是,《三生爱》的笔法和故事塑造,已经远远超出了叶文玲过去对单一主角或者故事主线的叙述方式,从而在小说技艺上跃然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小说运用了从书信、日记到对白、旁观记叙等极为丰富的描写手法,来完成对故事主线的跟进叙述;而在主线故事的每一进程当中,又无不辅以形态各异的支线事件,对主线进行完善和丰富.如茫茫自述中有关梅妮和菲力普的故事,就相当可堪回味;而婧婧的死亡以及茫茫的身世,以廖可晨的一封长信作为交代,在触目惊心之余,也使得故事有了绕梁三日的余韵.作为成名已久的作家,叶文玲在小说上的成就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奠定,功力自然毋庸置疑.而在长篇小说中仍能注重对细节进行匠心别具的处理,则实在非对文学孜孜以求者不办.
同样华彩的章节,应属最后出现的大结局.可能会有读者觉得,这三代人的结局以婧婧最为悲惨,然而最为不幸的,实在是女主角茫茫——在即将得到梦寐以求的幸福的前一刻进入意外的结局,人世之悲,莫过于此.但是有这样一种有力而意韵绵长的结尾,却是小说之福,也是读者在掩卷之后,能够为之沉思、嗟叹甚至扼腕的根本所在.
“过尽千帆皆不是”,茫茫用尽一生所期待所寻觅的,不是白衣春衫的翩翩少年,不是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觅得的佳偶,不是大爱无言默默相伴的宽阔肩膀……在痛苦而长久的寻觅和心心相印的期待后本来有望的幸福,却在指尖触及的一刹那溜走,惆怅无计可消除,就只能肠断白萍洲了.
在读毕《三生爱》后掩卷长思,眼前总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这祖孙三代的身影,心头浮起的是挥之不去的怅惘,也许有价值的爱情都是不完美的,就好像那断臂的维纳斯.然而正因完美的爱如此难求,才值得不断去寻觅,用一生追求.
哪怕是用三生去爱.
也许叶文玲在这部赫然大气而又凄美婉约的新著中,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