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14:12:21
《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屈原才高气胜,“忠而被谤”,历经坎坷.是一个很值得书写的人物.司马迁写屈原又非他人所及,因为他们有

《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
《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

《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
屈原才高气胜,“忠而被谤”,历经坎坷.是一个很值得书写的人物.司马迁写屈原又非他人所及,因为他们有类似的遭遇,他在为屈原悲愤时何尝又不是为自己鸣不平呢?他以怀怨之心写怀怨之人,又怎能不哀惋动人呢?
他写屈原之作《离骚》“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对《离骚》的把握何等准确,而那个呼天地,唤父母的又岂只屈原呢?司马迁不如是乎?推而问之,天下之遭遇不平者,不如是乎?司马迁寥寥数语却为天下不平者鸣?
他评价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样的评价实在是高,在此之前似乎只有孔子受到过这样高的评价.(《论语•子张》“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这样的评价又实在是妙,评价虽高却无一点不实之处,而且其评价亦如诗,当读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真让人如为日月光华所照,顿见光明.
他写屈原临死“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将屈原之“穷”表现得跃然纸上.而从这个憔悴的形象里我们似乎又能看到“蚕室”受刑后的司马迁痛苦的身影.而屈原临死之言“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更表现出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重视自己的生命,如《论语•述而》“子之所慎:斋、战、疾.”因为疾病关系到人的生死,所以孔子重视它,然而知识分子之所以重视肉体的生命,不在于重视肉体生命本身,而在于肉体生命能够担负责任,实现正义的价值.因此当肉体生命与正义冲突时他们宁可丢掉自己的肉体生命以保证正义的实现.这就是“志士仁人,有杀生以求仁,无求生以害仁.”屈原就是这样做的.而还有另一种情况,需要知识分子忍辱负重,如《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也.”李贽评点说不是闻道就要死,而是不闻道不能死.司马迁就是这样做的.而司马迁之所以能不死,与先贤们身处困境而不屈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屈原也是如此,他的死鼓励着司马迁活下去,而司马迁在困苦中也能更好的理解困苦中的屈原.他写屈原,文字精当,评价适中,感情充沛,正可谓以诗写诗人,以诗心写诗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