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竽入城翻译和南郭处士翻译帮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11:02:52
戴竽入城翻译和南郭处士翻译帮忙戴竽入城翻译和南郭处士翻译帮忙戴竽入城翻译和南郭处士翻译帮忙是截竿,不是戴竽.竿是竹竿的意思,竽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乐器,还是有区别的.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

戴竽入城翻译和南郭处士翻译帮忙
戴竽入城翻译和南郭处士翻译帮忙

戴竽入城翻译和南郭处士翻译帮忙
是截竿,不是戴竽.竿是竹竿的意思,竽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乐器,还是有区别的.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他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过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原文:南郭处士,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湣王继位.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这个小故事就是滥竽充数的典故出处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

全部展开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提示]
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人应该用诚实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努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像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

收起